•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67
  • 336
  • 104
  • 37
  • 30
  • 29
  • 2
  • Tagged with
  • 535
  • 178
  • 121
  • 89
  • 79
  • 76
  • 69
  • 68
  • 66
  • 64
  • 64
  • 63
  • 63
  • 60
  • 5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美元化的福利效果與成本之探討

林靜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承續Lamdany與Dorlhiac (1987)的模型架構,以效用極大化的模型,探討美元化對個人福利的影響。然而為了能以此模型繼續探討美元化的成本,本文將政府以發行債券來融通政府赤字的預算限制式加入該模型中。在此美元化的定義為一國放棄本國貨幣而採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在本文的模型中,美元化具有以下兩種效果:1.流動性水準的下降,2.通貨膨脹率的下降或消失。在短期,由於消費與實質餘額的下降,美元化對個人的福利效果是負的。在長期下,由於通貨膨脹率下降,在新的恆定狀態,消費水準不變而流動性增加,個人的效用因此上升。若美元化的同時亦帶來了資本帳的開放,則最後對效用的影響必須視美元化後所造成的實質餘額增加是否超過資本開放後的外國借貸水準而定。本文的第三章則以上述之基本模型討論美元化的主要成本。鑄幣稅的損失可以透過兩國的協商,減輕本國損失,使得兩國的福利皆能上升。而以貨幣政策融通政府支出的增加,對代表性個人的效用影響比採取增加課稅還大,但是美元化後貨幣政策消失將使得政府失去一項融通的工具。最後,最終借貸者的功能消失則可以鑄幣稅分享的協商和與國際銀行聯繫來替代此項功能。
2

元朝廷與西番佛教之關係

王儒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元朝沈迷敬奉土蕃佛教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及其內在心理因素結合的,因為土蕃佛教當時的發展特色是密教色彩濃厚,咒術和滿足現世欲望的儀式和咒文深深擄獲蒙古人的心。第二個因素是歷史的自然走向,從闊端迎請薩迦派派的薩班至涼州,使後來八思巴有機會與忽必烈接觸,然後結下深厚的情誼,忽必烈委任八思巴規劃藏地的行政制度,賦予大權。後來又封他為帝師,創了中國史上絕無僅有的帝師制度。忽必烈看重八思巴,賜予他兩份「優禮僧人詔書」,這兩份詔書是忽必烈受八思巴的政治宗教思想影響的產物,也是日後編纂成的《十善福經白史》的思想內容,《白史》和八思巴的著作 《彰新知論》對後來的蒙古史學、文化精神影響至深且鉅。 、 忽必烈的宗教政策並未因八思巴影響而獨尊佛教,因為潛藏在忽必烈血液中的是深厚的薩滿性格,對各教派一律平等任其自由發展。然而土蕃佛教的地位仍然在各教派之上,除了皇室對信仰的需求以外,也是因為對土蕃統治的實際需要而待別尊崇薩迦派。 來自土蕃的僧人數目由於藏文史籍的披露可以證實 《元史》上所載的「西番僧……絡繹於途,馳驛累百」不是誇張之言。元廷崇佛並非元亡的唯一因素,元末朝廷的淫亂風氣亦不能完全歸因於土蕃的佛教僧人。元朝沈迷奉佛對元朝的政治、社會、財政均造成更大影響,如僧政的敗壞混亂、僧官跋扈並娶妻廣置田宅,寺院經濟膨脹,依附寺院以逃避徭役的人口眾多。此外楊璉真伽這一屬於薩迦派弟子的江南最高僧官在杭州發掘宋帝陵,胡做非為激發了南宋遺民的民族感情,而其正面影響有八思巴蒙文的創製、瑪哈葛剌佛的傳入及杭州飛來峰雕像的藝術價值。
3

被動元件(MLCC)在歐洲區市場策略行銷分析-以台灣A公司為例

陳良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被動元件產業在面臨2000千禧年資訊產業與相關消費產品蓬勃發展下,因客戶之需求突增,造成全球大缺貨情況,尤以被動元件中MLCC(積層陶瓷電容)缺貨為甚,也因於此全球之被動元件(MLCC) 製造商展開積極擴產,而至2001年由於客戶重複下單與假性需求逐漸明朗化造成被動元件(MLCC)供過於求之現象,也造成後續之台灣被動元件(MLCC)製造商整併與全球被動元件(MLCC)商之版圖移動,時至今日,台灣從約10家被動元件(MLCC)供應商整併至今日之4家主要供應商,而韓系Semco 的崛起,與日商之競爭也帶動整體被動元件(MLCC)之終端價格逐步下滑。 本研究個案「被動元件(MLCC)在歐洲區市場策略行銷分析」主要是針對在現今終端消費3C產品競爭下,被動元件(MLCC)被迫走向削價競爭,尤其亞洲市場已是紅海市場,以A公司之生產規模無法與其他台灣及國際被動元件(MLCC)製造商比擬下,如何藉由其本身在原有特殊產品供應下搭配相對應之行銷策略,在歐洲區環伺強敵下,持續創造獲利。 所以擬以4C行銷策略架構為研究基礎,針對個案「被動元件(MLCC)在歐洲區市場策略行銷分析」所做的分析,從終端客戶與經銷商的上下游買賣交換過程中,如何透過外顯單位效益成本、資訊搜尋成本、道德危機成本,以及專屬陷入成本中找出影響交易的成本。 用4C的架構來分析客戶與經銷通路商之間的成本關係,在買賣交換過程中以「A公司」在投入歐洲區5年之銷售為例,希望建立此類中型被動元件(MLCC)製造商,如何在行銷策略上進行提升,利用更有系統的方式進行來分析,找出4C架構中關鍵成本,並發揮最大的效益,為A公司未來3~5年之行銷策略建議。
4

元朝衰亡文化因素之研究

張瑞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蒙元衰亡,豈「民族革命」可為解釋?本文試由文化因素之觀點,擇其重大情節及關鍵所在,據理印證,而要略詮釋之。期予此一中國邊疆民族政權衰亡之實質,作成合理報告。 本論文分六章,玆,Ⅵ摘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並提出(1)文化特質;(2)涵化與同化;(3)政治文化與政治發展等三則觀念,以為其後諸章節論之基本態度與架構。 第二章,元代在國史上之地位。分三節:一、元以前中國境內之邊疆民族政權;二、元史之範圍;三、元代在國史上之特殊地位。其中引衛特福格爾(karl A.wittfogel )氏之『征服王朝』理論,解釋蒙古入主中國建立元朝之性質。並由『正統』之說,確立其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之應有地位,俾可以中國傳統史觀衡量其得失。 第三章,元朝衰亡之一般性見解。分二節:一、元朝衰亡之各家解釋:二、元朝衰亡與中國歷代王朝崩潰原因之比較。本章首則敘述一般對元朝衰亡之看法,而與其後筆者所提出不同意見加以比對。次由中國『一治一亂』史觀及歷代王朝崩潰之型態,比較元朝衰亡之性質。 第四章,元朝衰亡之本質。分四節:一、元朝建國之特性與基礎;二、元朝文化之發展:三、秦亡之關鍵;四、元朝衰亡與主要文化因素之關係。首言元代建國之意義、規模及其隱优。次則說明元代文化『多元性』發展,尤其漢文化與西域文化互相推移與消長,所造成文化發展上之困難、弱點及其影響。繼則引湯恩比(Arnord Joseph Toynbee )「歷史研究」巨著中對對文明衰落之詮釋,藉以指出元朝衰亡之關鍵。本章即從文化特須以揭露元朝衰亡之真象。 第五章,元朝衰亡之基本因素。分三節:一、政治衰微之性質:二、經濟衰弱之性質:三、社會不安以至解體之性質。敘述元代領遵階段層腐敗而表現於實際政治之衰象,以及經濟政策偏差所造成財政衰落之事實。二者創乃肇社會不安之因,社會不安則是政權解體之前奏。本章由文化特質加以剖析,意在端正若干有關元朝衰亡『倒果為因』之說法。 第六章,結論。元朝之衰亡,因素殊多。除上所述外,蒙古人在各期統治階段心理意識型態之□變:(1)元朝內部之矛盾與心理弱點;(2)『奉天承運』之理想與精神喪失,影響元朝政權存亡至大。最後,總述:一、蒙古文化之性質;二、帝國擴充後之文化融合;三、治理中國所持之政治趨向。乃揭樂蒙元統治中國之特異性,則益見其衰亡之實質因素。
5

元曲中處置式句法之探討

張華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元曲中處置式句法的探討 為碩士論文,共有六萬五千餘言。除緒論、結論之外,共分為四大章、八小節,各章提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是敘述處置式句法的內容與定義,探索元曲中處置式的內容及其阿爾泰語言背景,描述元曲中處置式句法的特點,以找出許多種類的處置式句子,建立處置式的語料模式。 第二章的重點在介紹元曲處置式的結構,這種結構的特點可分為兩部份,前半部是同動詞,後半部是主要動詞。在同動詞部份裡,本文分析了同動詞的含意及其歷史,並在這個範圍內探討了同動詞中間形式 、同動詞空缺、賓語空缺、把字的用法等議題。在主要動詞的部份裡,本文探討了元曲語料中主要動詞一般分類形式及內容,並列舉了某些動詞在歷時情況下的不同語意,在句法上本文蒐集了大量的主要動詞的例句,說明動詞的及物性、遭遇性在元曲中變化情形。處置式與工具語的區分則為前人探討時較忽略的部份,而「元罵結構」及 「遭遇句」等均為較新的領域。 在第三章裡面,本文想建構元曲處置式的構成機轉。首先我們從阿爾泰語言中找尋線索,根據元曲裡的後置詞找到其間的映成關係,並藉著元曲處置式的形成機轉知單純前移、複雜前移等前移現象,解釋了一些處置式的句法問題,也相對的證明了這套機轉架構的真實性。 第四章是本文詳論元曲處置式句法的一章,利用第三章的研究成果及理論依據,本文討論了處置式與普通結構的互換、處置式與被動式的各種變化組合的句法結構,像被動與使役、主動被動轉換、處置式與被字的語序、給字在主動被動句中的地位等問題,其研究範圍則由元曲擴及現代及青海漢語,希望由較多的語料中尋得更充分的解釋,並藉此模式試圖解決一些漢語把字句研究中懸疑未決的問題。
6

二元損失管制圖之設計 / Design of the bivariate loss control chart

呂雨築, Lu, Yu C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利用單一二元損失管制圖來偵測製程平均數向量及共變異數矩陣同時偏移。不同於已存在的多元管制圖,本文所提出的管制圖是以二元平均損失函數建構而成的,因此,在監控製程時,我們同時能獲得產品平均損失的資訊。平均連串長度分析結果指出二元損失管制圖在偵測製程小幅度偏移上有不錯的其偵測能力。本文將與現存的多元方法做績效表現的比較,例如:二元管制圖、多元的累積管制圖和多元的指數加權平均管制圖等。結果顯示,二元損失管制圖在偵測程平均數向量及共變異數矩陣同時偏移的情況下有較好的偵測能力。
7

以雙射函數探討四元數列 / A study of Bijective functions on quaternary sequences

張維格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的主題是藉由討論長度為n的四元數列中,控制一種(0)、兩種(0,1)、三種(0,1,2)數字出現偶數次(或奇數次)的個數,以較為簡潔的1對1且映成的對應算出其數量;而將此種對應推廣至長度為n的k元數列中,控制一種(0)、兩種(0,1)、三種(0,1,2)數字出現偶數次(或奇數次)的個數;更進一步猜測長度為n的k元數列中,控制t種數字(0,1,2,...(t-1))出現偶數次(或奇數次)的個數通式。 / This paper uses bijective functions to obtain the number of quaternary sequences of length n with 0 or (0,1) or (0,1,2) being even and/or odd by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and solving it using matrices. Finally,we generalize it to k-nary sequences of length n.
8

由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

游適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正典」權威地位的質疑進而追溯其形成的歷史因素,是二十世紀後期文學評論的一個主要現象。本文的目的,即希望透過古代賦論史的回顧,審視現今習以為常的賦學知識中可能含有的偏見。 本文計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古代賦論」具有「文體批評」的特質,故建議以共同的「基源問題」───「賦該如何書寫」做為「古代賦論史」的解釋綱領,並提出「拒唐」與「學唐」實為元、明、清賦論中兩種對立的學習策略,可以此做為觀察線索來解釋這段期間的賦論演變。 第二章「律賦──唐人締造的書寫形態」,指出唐人已就文類結構上的差異,區分「律賦」及「古賦」兩種書寫形態,其中,「緝事比類」的「文本互涉性」取代「作者主體」,乃「律賦」有別於「古賦」的風格性分之殊。料場律賦題目取自重要典籍,則是國家基於權力的設計,目的在使讀書人為研習律賦而「驅使六籍」、「穿穴經史」的同時,接受國家預先遴選的政治、道德等價值觀。 第三章「『拒唐』」的形成──停試律賦與唐無賦」,敘述在元、明「尚經術」的選才理念下,律賦因為被歸為有害國家的「摛章繪句之學」,遂遭到罷黜。祝堯、徐師曾等人乃藉此建立「古賦╱律賦」等於「正統╱異端」的論述模式,並建構以掊擊唐人律賦為目標的賦史觀,李夢陽更宣稱「唐無賦」,以阻止後學接觸唐代所有賦篇。 第四章「『拒唐』的開展──元明的『古賦』論述」,探討元明時期在直接譴責唐人律賦書寫形態之外,另建構一套「古賦」論述以為矯正的情形。祝堯等人除了將賦定位為「詩」,以取得賦該「吟詠惰性」的「正當性」外,也確立了「辭」發於「情」的「麗則」觀,更據此重新遴選賦篇正典,建立一個不同於過去以「京殿苑獵」賦為主軸的「抒情賦傳統」。 第五章「『學唐』」的提出──清代的『效律者法唐』」,先從清代科舉試賦的背景,追索清代提出「律體宗唐」的原因,且發現清代已逐漸突破元、明「古賦╱律賦」壁壘分明的藩籬,以工律賦為學古賦的基礎。本章並就清代部分賦選及賦話進行分析,探究清代賦論家們心目中的唐律賦名家、傑作,及其所集中討論的律賦書寫技巧。 第六章「結論與討論」,除簡要說明本文的詮釋路徑,並就其得失稍做評估,更指出當代「重漢魏六朝賦而輕唐賦」的觀點,正是來自元明時期,而前人的「文學史」在為我們濾掉清代「賦莫盛於唐」的觀點時,其實也隔絕了我們公允對待唐賦及全面審視賦史的機會。因此,回顧「元明清賦論史」,將有助於我們檢驗賦學研究「先入為主」的偏見,拓展賦學研究的視界。
9

虞集書法研究

林豐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宋代自蘇軾、黃庭堅、米芾追求書法意趣,強調個人面目後,由於三人理論實踐並重,書翰精美,天下人翕然從之,遂蔚為風潮。然而後人未具備蘇、黃、米的書學根柢,徒然肆逞己意,遂造成「怒張筋脈、屈折生柴」的奇狀怪態。 元初,趙孟頫登高一呼,提倡以魏晉古法挽救南宋書壇流弊,鮮于樞、鄧文原等人呼應,不僅一改宋末怒張燥露為清新雅正的書法,同時也振興唐宋以來罕見的篆、隸、章草等書體。虞集於壯年來到大都,曾親詣於趙孟頫,又嘗與鄧文原為同事,以個人書法理論與創作實踐,繼續引領復古潮流。經由前面數章的討論,我們看到了元代中後期書壇,有不同於元初趙孟頫所帶動的妍美典雅、流暢遒麗的風格表現,呈顯更多樣的面貌。 從虞集的書法理論可以窺知元代這股風潮的淵源和內涵:一方面虞集以史家觀點歷敘北宋以來到元代書壇的遞嬗演變,對於北宋、金代和南宋、金亡和南宋末、元初四個時期書壇風尚、書學對象及其弊端,皆一語中的,為後人一再引用;尤其遍觀內府庋藏後,更慧眼獨具指出南宋皇室、吳說已經出現學習二王以改革書風的做法,元初趙孟頫、鮮于樞等人只是將此一伏流引導為當代主流,兼以個人書畫藝術創作的實踐配合,為習書者建立標竿,挽救衰頹不振的書壇。另一方面則以個人美學觀點品評前人書畫,首先將書品和人品聯繫對應,故要求創作者先立人品這一基礎而必要的質素,再輔以文學、書畫的藝術修養,特別是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心性涵養工夫,以達到學問廣、胸次高、見識廣的人格修養;次則進一步強調藝術作品的興觀群怨功能,藉由美的形式使人的精神產生感發、激勵、淨化的昇華,並轉換為理性的道德認知、實踐,以達到助教化、成人倫的社會功能。第三方面則接受趙孟頫的書畫同源論,以書法的技巧作畫,強調筆墨,重視書寫本身的趣味,把唐宋以來工筆畫的形似造型轉化為元代文人畫的簡率意象。虞集以此一美學觀點評價繪畫作品,對於當時畫風也起著推波助瀾的功用。 虞集的書法創作與書學理論可以相互映證:虞集遒美妍媚、流暢典麗的行草風格帶有二王的影子,含蓄蘊藉、清健勁秀的前、後期行楷面貌,分別受到虞世南、歐陽詢的影響,以及書寫久不受重視的篆隸書體,這些都表現出時代特色;而虞集刻意選擇顏真卿書學,作為個人情感意念的表露和投射,融鑄隸法於書作,展現樸質挺健書風,這些則是迥異於時人的獨特表徵。 元代書法風貌多樣且富於變化,尤其是中晚期。本文從虞集書法切入,嘗試從其書法理論與實際創作,深入掌握其書法風格、特色,以建構出虞集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希望藉由這一主題的研究,能使豐富多樣的元代書法更全面而完整。
10

多元樹評價法:多資產選擇權的應用

陳孟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部分多資產連動衍生性商品可視為是多資產選擇權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結合,所以在評價上也都可以分別為兩部分來作評價,其中主要以多資產選擇權部分的評價為理論重點。本文乃針對多資產選擇權部分的評價來作探討。雖然歐式多資產選擇權現今都已可求出公式解,但是美式多資產選擇權目前仍然缺乏一個兼具精確與效率的評價方法。目前處理美式多資產商品的評價普遍是以二元樹方法來作評價,但是當資產數超過兩資產時,以二元樹方法來作評價時方法複雜,並且會有較大誤差,需要以增加分割期數來作改善。 本文乃在單資產多元樹模型(Liao and Wang,2001)的基礎下發展多資產商品評價模型。本篇論文對單資產多元樹評價模型加以延伸擴展,而建立多資產選擇權評價模型,希望能夠將多資產間相關性納入評價模型中,以此發展出比二元樹模型更簡易、更精確、更有效率的評價方法。 多資產選擇權多元樹評價模型在效率性方面以及準確性方面的確有著良好的表現。在效率性方面,以雙資產多元樹評價方法來計算美式雙資產商品所花的時間約只需很短的時間,所以具有相當高的效率性。而在準確性方面,在期數與分支數些微的增加下,準確性就可以有大幅的提升,與理論價格的差距都縮小至小數點後3位以上,而其中尤以期數的增加對誤差縮小最有效。雙資產多元樹模型使得在評價雙資產商品的技術上能夠有大幅的提升。此外,多資產多元樹評價方法有相當良好擴充性的優點,而且容易理解,從兩資產多元樹的建立可以很容易地擴充至多資產多元樹的建立。

Page generated in 0.10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