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67
  • 336
  • 104
  • 37
  • 30
  • 29
  • 2
  • Tagged with
  • 535
  • 178
  • 121
  • 89
  • 79
  • 76
  • 69
  • 68
  • 66
  • 64
  • 64
  • 63
  • 63
  • 60
  • 5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帕摩竹巴政權興起之研究

程碧惠, CHEN, BI-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帕摩竹巴是元末取代薩迦的一個政權。因為史料不足,常為近世史家所忽略,但其與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有密切關係,實有深入研究之必要。本文擬參酌漢藏史料,以探究 其興起之原因、過程及影響。 本論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前言,敘述研究之動機、目的與方法,並評介有關帕摩竹巴政權的藏文史籍及 本文之研究限制。 第二章帕摩竹巴政權興起前的吐蕃,先就整個大環境描繪出帕摩竹巴政權興起前的吐 蕃局勢,分析薩迦政權因何而起及其建立後的內部隱憂,再以大規模反薩迦的止貢林 洛事件,顯示薩迦政權的不穩定。 第三章帕摩竹巴萬戶的崛起,則是小環境的介紹,由帕摩竹巴萬戶的由來、中衰、崛 起,探討在薩迦政權統治下的衛藏情勢,以及帕竹萬戶的特殊性。 第四章帕摩竹巴政權的建立,除了從創建者絳曲堅參充滿傳奇的一生,導出帕竹興起 的原因、過程之外,並深入研究元朝、薩迦昆氏以及絳曲堅參三者的互動關係,以明 帕竹政權取代薩迦政權的真正因素。 第五章「帕摩竹巴政權興起的影響」,是針對絳曲堅參政教措施的內容,探討絳曲改 革時弊的原因與影響,並從日後西藏政教情勢的發展,與帕竹的政策息息相關,肯定 帕竹在西藏歷史上的地位。最後在第六章結論部分,則從佛教傳入吐蕃後的發展,找 出西藏政教糾紛的癥結,並說明帕竹政權的興起與政教合一制度的關係。
42

喇嘛教對元代政治的影響

黃正旭, HUANG, ZHENG-X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探討喇嘛教與喇嘛教傳人蒙古之情形,分為四節。包括喇嘛教的意義、派別 ,蒙古王室和喇嘛教接觸的情形,蒙古接受喇嘛教的原因,以及接受對元代王室、臣 民的影響。 第二章:探討元代喇嘛教的政治地位,分為四節。首先討論宗教與政治的關係,接著 論及諸帝王對喇嘛教的態度,與喇嘛教徒的職掌,最後析論喇嘛教政治地位的消長。 第三章:分析元代的喇嘛教政策及其影響,分為四節。包括設立掌理教務的專門機構 ,與教務的處理原則,接著才討論機構設立後僧官對政治的影響,以及喇嘛教徒擁有 特權的影響。 第四章:主要探討喇嘛教對元代政治的功過,分為五節。包括喇嘛教對元代社會、政 治方面的貢獻,以及其對社會、經濟、律法的破壞,造成政治不安的負面影響。 第五章:綜論元代喇嘛教對政治的影響,分「帝王對喇嘛教禮遇的統計分析」,及「 影響政治的因素探討」二節詳述,以為結語。
43

元代伊蘭教徒在華之活動

吳瑞麟, Wu, Rui-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分三節。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範圍。 第二章 元代伊斯蘭教徒之東來。分三節。先敘述元以前伊斯蘭教徒之東來,再述 其與蒙古關係之濫觴。 第三章 元代伊斯蘭教徒在華的政治活動。分三節。首言一般伊斯蘭教徒入仕之途 徑。次言伊斯蘭教徒在中央與地方任官的實際情形,再言伊斯蘭教徒與漢 人政治勢力的消長。 第四章 元代伊斯蘭教徒在華的經濟活動。分三節。說明伊斯蘭教徒與元代財政的 關係,如何實行其對華的剝削及伊斯蘭教徒在元代的國際貿易上所扮演的 角色。 第五章 元代伊斯蘭教徒在華的軍事活動。分三節。敘述伊斯蘭教徒入直怯薛及為 軍事將領的情形,並言伊斯蘭教徒在軍事上的特殊貢獻。 第六章 結論。綜上所述,做一總結,並述其對整個元朝的影響。
44

明初與北元關係之研究(1368-1464)

鍾雲校, Zhong, Yun-Xi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序論」。解釋「北元」此一名詞,並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為以 後諸章節討論的基本態度與架構。 第二章 「明初與北元及其鄰近諸部族的關係」。分四節:1.明初、北元、帖木兒 帝國間之三角關係;2.明初、北元、高麗間之三角關係;3.明初、北元、 烏斯藏三者之關係;4.明初、北元與兀良哈、哈密、瓦刺之關係。其中探 討北元如何連合鄰近諸部族圖謀恢復元帝國的威勢,以及其沒有成功之原 因。並敘述明與鄰近諸部族的關係。 第三章 「明初與北元的政治、經濟關係」。分四節:1.由征伐轉入邊防政策;2. 朝貢貿易之內涵;3.朝貢貿易中之使者。首言明初改變機動遠征的方式為 防衛式的政策。次則,分就貢期、貢道、會同館接待、朝覲與賞賜、京師 之互市、邊關互市、敕書與糾紛,說明與北元的經濟關係。繼則論使者在 明與北元政治關係上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章 「明初與北元及其鄰近諸部族的關係」。分四節:1.北元蒙古人之漢化; 2.蒙古人對明初之影響;3.漢蒙之血緣關係。說明漢地文物大量流入北元 ,北返蒙古人大量南徙及其改名易姓、仕官明廷、成立明羈縻衛所的情形 。並就政制、天文曆法、驛站、見面禮、婚俗等項論蒙古人對明初之影響 。繼則敘述明初蒙漢通婚的情形。 第五章 「結論」。明初、北元與明對立戰爭外,仍有協和的一面-社會、文化、 經濟關係。北之需要明的農產品、日用品;反之,明朝是北元過剩馬匹的 主要市場。漢地文物大量流入北元,北元蒙古人大量南徙,促成兩者血胤 的融合。揭櫫蒙漢歷史、血緣關係的密切性,消除漢蒙之間的隔閡。
45

產品空間分析之研究:非計量多元尺度法及層次集群分析之應用-彩色電視機之例

榮魯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6

多元常態分配之研究與發展(應用向量理論)

鄭隆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1)敘述向量空間(vecfor space)部份空間(subspace),同構(isomorphism)與擴張(extension)等之一般定義。 (2)依上述各定義導出並討論下列幾種向量空間之性質與關係。 (a)佈於實數集合R(其元素稱為純量)之向量空間有歐氏空間En(e),R(R)……各元素X=R稱為各向量空間之向量(矩陣向量) (b)佈於集合之向量空間有……則為純量之集合,而……為各佈於之間向量之集合,故依同理可討論佈於……之各種向量空間。 (3)敘述線性變換(linear trans formation)之一般定義,並且依此定義導出各種向量空間之線性變換,計有實數A,矩陣與正射影變換等。 第二章(1)依隨機變數之意義,定義向量(行向量)……為隨機向量 (2)定義各隨機向量x,x之期望值(lexpectatm)E(x),E(x),分散秬陣(dispersion matrix)……互變數矩陣(covariamce mafr,x)C(x,y),C(x,y)之意義。 (3)定義多元常態分配如下:設一隨機向量X'=(X1,.....Xp) 則之任意線性函數 X~Np(μ,ε)<=>x之任意線性函數 t'X=t1X1+...+tpXp~N 同理可定義多元常態分配之隨機向量為 X~Np(μ,ε) 故本章主要目的在於根據上述之定義討論多元常態分配之各種性質,再所得之結果導出其機率密度函數值存在時。 第三章 本章係依上述所定義之多元常態母體X~Np(μ,ε) , X~Np(μ,ε)……中任抽一組簡單隨機樣本On(X1,.....Xn) , On(X1,.....Xn) 後再討論幾種樣本統計量之性質,計有樣本均數向量,樣本分散矩陣,T2統計量及Wisbar 分配,以便作為下一章討論之依據。 第四章 (1)在推定母數方面,先依直接方法推定母數之不偏推定量,再依最*法推定母數之最□推定量。 (2)在檢定虛無假設問題上,主要目的在於討論用一般*度比檢定方法求出檢度比(固依即可建立檢定基準) 故本章主要目的除了討論母體為之各種檢定問題外,亦加以討論母體為之情形時之各種檢定問題。 第五章 列舉幾點說明常態分配在統計學上之應用及重要性。
47

公民投票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探討—以Bruce Ackerman二元民主理論為中心—

石凌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8

通訊元件產業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

蘇開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無線通訊產業的蓬勃發展,通訊元件/模組基板技術將對無線通訊產業未來發展扮演重要角色,台灣業者應採取何種經營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有競爭優勢,是本研究主要目的。 本研究架構係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與策略規劃。整個研究分為四個階段:一、首先進行內在分析,以界定外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該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並了解個案公司所擁有的優劣勢。二、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三、提出可行的策略,在該策略下擬定競爭策略與營運策略。 經過本研究分析後發現國內通訊元件/模組製造業者關鍵成功因素為:先進的製程技術與設備、掌握材料技術與資源、規模經濟以及完整解決方案之提供能力。 從內外在環境分析及條件來看,本研究建議個案公司最適合採取成長策略,才能發揮個案公司的核心能力,尤其是應該在短期內採取產品擴張策略,以其技術研發的競爭優勢,針對無線通訊市場,進行產品擴張。在長期則採市場擴張策略,並適度地進行向前整合的多角化,投資與原材料及下游封裝測試業,以降低營運成本。由於個案公司具有LTCC技術領先地位,量產經歷豐富,中法兩地零時差技術服務,建立中法兩地生產基地,透過這些優勢,該公司可以建立產品與服務的差異化集中, 而提昇競爭力。   本研究研擬國內通訊元件/模組廠商之競爭策略及如何提高競爭優勢,以期對國內業者提供決策性之參考方向。
49

亞士選擇權的效率評價--Hull&White模型的延伸與應用

張舒宜, shu yi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Hull&White評價亞式選擇權(算數平均式選擇權)的模型為基礎來評價一般式的亞式選擇權。所謂一般性的亞式選擇權指的是一般市場上衍生性商品或結構型商品所常看到的亞式條款。 Hull&White評價亞式選擇權的模型設計路徑函數紀錄所需標的資產價格的方式解決了亞式選擇權的評價困難,並且具有良好的效率(比蒙地卡羅法快20倍以上)。但是Hull&White的評價模型對於評價的條款形式卻有許多的限制,使得具有良好效率的模型無法用於評價市場上一般常見的平均式條款。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對Hull&White的模型做擴充,使得其模型可用於一般商品常設計的亞式條款上。 本文對Hull&White模型所做的擴充主要是針對一般常見的平均條款:取特定或固定某些日期平均的亞式選擇權(如四季平均選擇權)、取特定某一段期間內標的資產價格平均的亞式選擇權(如最後一個月平均選擇權)及移動平均選擇權。擴充後的模型的評價效果非常具效率,且與蒙地卡羅法所評價的結果相比可快1000~10000倍以上,也解決了Hull&White一定要納入期出標的資產價格的假設。尤其在評價移動平均選擇權時,由於移動平均的結構與Hull&White所評價的亞式選擇結構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對模型做擴充時所做的修正與調整較多,但其結果仍較其他評價方法更具效率。
50

高中多元入學方案正義問題之研究--以基本學力測驗為分析主軸

江俊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瞭解我國升高中基本學力測驗分數與學生社經背景之關關係,並了解學生是否因為家長背景、家長期待與文化資本之不同而造成基測分數之差異。 調查研究以臺北縣市公私立高中職學生為母群體,抽取1008位學生為樣本,並以自編問卷進行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10.0與LISREL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並透過描述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與潛在變項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樣加以分析解釋,所獲得的主要結論如下: 一、學生社經背景、升學期待、文化資本與學測成績具有相關 學生社經地位與學測成績具有正相關,學生社經地位與所受升學期待 具有正相關,家長社經地位與學生擁有之文化資本具有正相關。顯示 學生之學測成績與社經背景有正相關。 二、學生努力程度與所受升學期待、學測成績具有相關 學生努力程度與學力測驗成績具有相關,學生努力程度顯著影響學生 受之升學期待,學生所受之升學期待顯著影響學生之考試表現。顯示 若家長對學生的期待愈高,學生的基測分數亦會相對較高。 三、學生擁有文化資本之多寡對學生學測成績並無顯著影響 本研究以「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作為自變項,發現學生學測 成績並未受到文化資本之影響,與國外文化資本理論所提出之主張不 同。 四、就學測成績之影響力,學生努力程度稍高於學生社經地位 雖然學生會因「社經背景」與「努力程度」之不同而在基測分數上有 顯著差異,但經潛在變項模式分析後,發現學生「努力程度」對基測 分數之貢獻度高於「社經背景」,顯示只要學生願意努力,仍可擺脫 社經背景所造成的困境。 另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數點建議以供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1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