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所得不均度之模糊測量-以台灣所得分配為例

吳鎮安, Wu Chen 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的不均度指標對於不均度的排序皆是精確而不含糊的,在Lorenz曲線相交的情況下,無法使用Lorenz準則判別不均度優劣,若使用不均度指標則可能產生不一致的排序結果,為了解決此一困境,本研究沿用Basu(1987)與Ok(1995,1996)的研究架構,修改其所得不均度的模糊測量方法,並力求將相關的模糊理論研究方法應用在所得不均度的議題上。 本文實證部分主要使用1980年至2002年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資料,計算出家戶與個人資料的所得不均度指標值。結果發現,若考慮個人對於不均度感受上的模糊性,在家戶所得方面,80年代至90年代以後不均度顯著惡化,而個人所得分配則無明顯差異。而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妻子勞動參與率上升、戶內就業人數比例增加,社福支出增加均有助於改善家戶所得不均的情況,而就業者平均教育程度上升與失業率的增加會加深家戶所得不均度。考慮不同的不均度指標間存在著模糊性,亦即將不均度指標視為模糊數(fuzzy number),而將傳統迴歸分析延伸至模糊迴歸分析,所預測的結果不再是一個精確的點,而是一個模糊區間,如此更切合實際所得分配狀況。最後,對於1993年至1997年不均度的模糊比較結果,討論了語意表示與信賴區間兩種不同的解模糊方法。而不同機制(隸屬度函數與不均度指標的不同)下的模糊排序結果可能產生不一致,本文也引用了文獻上的方法加以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各種模糊關係的總和排序,與主計處每年根據家戶總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資料所計算的Gini係數排序略有出入,顯示出更客觀的排序結果。

Page generated in 0.013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