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臺北都會區熱環境與熱島效應解析之研究 / A study of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heat island analysis in Taipei metropolitan簡子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都市熱島效應帶給臺北盆地許多問題,如更炎熱的天氣、都市降雨增加、空氣污染、能源短缺,並造成環境惡化。為了瞭解熱環境及影響都市熱島強度的相關因素,本研究在2012年7月4日、11日、13日以機動觀測法進行溫度實測實驗。分別得到臺北盆地的中午(12:00~14:00),晚上(19:00~21:00)和凌晨(02:00~04:00)溫度分佈數據和圖形。結果顯示,都市熱島環境下氣溫熱點出現在高度擁擠的交通節點、高人口密度地區、高建蔽率地區,而氣溫冷點出現在低人口密度地區、廣闊綠地附近和山邊。中午時段熱點散佈在都市各地,最大熱島強度為6.87。C;晚上時段熱點出現在具有人工發散熱的都市中心,因為人類活動使空氣升溫,成為扮演熱島效應的重要角色,同時其最大熱島強度為5.77。C;凌晨時段都市吸收的熱輻射和人為活動造成的熱能無法從市中心擁擠的建物群消散到郊區,此外從盆地邊緣吹來的風冷卻了郊區,造成其溫度急劇下降,因此熱區的面積明顯縮小,集中在臺北盆地中央部分,此時段最大熱島強度為4.38。C。
本研究同時進行CFD模擬實驗,取得臺北盆地CFD模擬溫度分佈圖。其過程係建立臺北盆地3D立體幾何結構場域,輸入相關邊界條件、人工熱與物件材質之熱屬性,經過電腦重覆演算至穩定狀態,得到CFD模擬臺北盆地夏季中午、晚上和凌晨之溫度分佈圖,其溫度分佈情形和實測溫度分佈相似,而三時段的都市熱島強度則分別為中午1.38。C、晚上1.35。C、凌晨1.35。C。
進一步比較臺北盆地2012年夏季各時段實測彩色溫度分佈圖和CFD模擬 溫度分佈圖,可得知臺北盆地中央熱四周冷,且都市熱島強度在人口密度高、建蔽率高的區域偏高,而在大型綠地區域偏低。CFD模擬圖中則呈現,在大型水域附近區域的都市熱島強度偏低。
為精確了解都市熱島強度受相關因子影響程度,本研究針對臺北市都市熱島強度與主要相關因子(人口密度、建蔽率、綠地比率)進行量化分析,經線性回歸圖形及相關係數得到印證,都市熱島強度確與人口密度及建蔽率呈正相關,而與綠地比率呈負相關。
綜合上述結論,為減少日益嚴重的都市熱島效應,可朝以下方法努力,如 減少人工熱排放(如汽車、空調),改善鋪面材質如屋頂綠化、開發大型綠地、 疏浚維護大型水域周邊與改善都市內空氣流通量使蓄積的輻射熱或人工發散熱更容易排散。
|
2 |
亞熱帶都市街道之熱舒適性與模擬 -以臺北市為例 / The thermal comfort and simulation of subtropical urban street- a case study in Taipei枋凱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都市地區因人口增長、大量人工建成環境與能源使用等緣故,將產生都市熱島效應。都市熱島效應產生都市高溫化,進而衍生各種都市環境問題,如都市微氣候改變、能源消耗與供給壓力增加、空氣汙染物不易擴散等(Landsberg, 1981)。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地區,人口多集中於都市地區,尤其是臺北市。先前相關研究指出臺北市具有都市熱島效應。本研究從有高蓄熱特性的道路與建築量體所構成之「都市街道」為尺度範圍,將進行固定監測站之量測,實際取得都市微氣候之數據(溫度與熱舒適性指標),配合都市街道熱環境因子之調查,一併探討都市街道熱環境因子產生都市高溫化的關係,有別於其他研究探討都市整體的熱島效應,或是單一影響因素導致的都市高溫化,如街廓、材料、植栽、人工排熱等對微氣候的影響。此外,本研究輔以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簡稱CFD),將量測的數據做為模擬之基本條件,進而模擬都市街道的風場與溫度場,搭配實測數據與模擬值作分析,並且加入都市街道熱環境因子與兩者作探討。研究成果指出植栽綠化與遮蔭將有效改善都市高溫化現象。
|
3 |
以風環境與熱環境觀點模擬社區規劃之適宜性- 台北市健康社區為例 / CFD Simul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Jian-Kang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rmal and Wind Environment陳建宏, Chen, Chien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林憲德等人於1999年提出台北夏季午夜之都市熱島強度為4.5℃,至2012年簡子翔等人所提出夏季白天最大熱島強度6.18℃、午夜4.38℃,可以發現台北市的高溫化現象並未有顯著的差異,甚至還新增加了多個新興熱區。
本研究以健康新城為研究對象,以實測方式、CFD電腦模擬方法,釐清社區建築環繞下,社區內的高溫化現象,並與社區外的街道環境比較溫度差異,評估熱舒適性。研究結果顯示,建築環繞下的社區內部(社區中庭),在日落後的確有高溫化現象,白天時則會因為各社區的遮蔽條件、綠化條件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差別。而模擬結果亦顯示,社區開口條件、通風道配置不同,也會影響社區中庭與外部周邊街道環境之舒適性差異。
建議未來社區的建築規劃設計,除了增加綠化措施之外,尚能適度增加開放空間,增加通風性能;而公部門在訂定法定容積時,應考量都市環境因素(增加遮蔽、通風),酌以調整已達優良的都市實質環境。 / According to Urban Heat Island’s studies by Lin et al. (1999) and Chien et al. (2012),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HIs) of Taipei didn’t get an obvious improvement from 1999 to 2012. UHIs of Taipei was 4.5℃ in the midnight in 1999, 4.38℃ in the midnight in 2012 and 6.18℃ in the daytimes in 2012. Obviously, there are several high temperature area appeared in the years.
This study tries to measure the thermal comfort between the area inside Jian-Kang community and the streets’ environment around Jian-Kang community. Furthermore, this study utilize CFD simulation that can help the study knows the reason effects thermal comfort. A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the area inside Jian-Kang community has higher temperature after sunset. In the morning, it will have difference due to the shadow and green situation. Als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aft condition of the community will influence the thermal comfort.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suggests some strategy to have a better urban environment. First, increase much more greening measures. Second, preserve open spaces to improve the ventilation when deciding the community’s design. Third, consider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en rule the building’s height.
|
Page generated in 0.017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