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態村非使用價值之評估-以桃米生態休閒農業村為例孫司寬, sun,szu k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臺灣農村面臨許多的問題,設立「生態村」結合農村社區總體營造與生態旅遊,可以同時兼顧農業生產、農村生活、以及生態保育「三生」的功能,為臺灣的農村社區,指引出一條不一樣的發展途徑。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在結合觀光服務業與自然生態資源,轉型成為「桃米生態休閒農業村」之後,為該社區居民保有優美、豐富的生態資源並且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
臺灣生態村的類型,可分為(一)著重建築規劃設計、(二)著重社區整體規劃、(三)兼具建築技術與社區規劃,以及(四)既有農村社區轉型而成之類型,目前許多農村地區「生態村」的經營模式,多以休閒農業及發展生態旅遊為規劃方向,因此較著重於生態保育以及社區整體規劃。未來,生態村除了著重於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育之外,亦可加強生態建築的規劃,營造一個重視保育、循環與低負荷的社區環境。
環境資源所具有的總價值基本上可分為「使用價值」與「非使用價值」兩種,使用價值是實際使用資源所產生的價值,而非使用價值係目前沒有使用資源所具有的價值。通常在評估環境資源的方法有(一)特徵價格法、(二)旅行成本法、(三)條件評估法,三種評估方法,而評估非使用價值目前僅有條件評估法而供使用,當然條件評估法不可避免地存有缺點,但目前國內外實證研究仍多視條件評估法為可行之方法,因此本研究係採用條件評估法探求桃米生態村之非使用價值。
桃米生態村的轉型經驗,可謂兼具天時、地利、人和,在社區居民、專家團體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將農村社區做一、二、三級產業的垂直整合,透過居民參與,凝聚社區向心力與歸屬感,共同致力於桃米社區的發展,不僅創造了社區三級產業的收入,更可達到生態保育的效果,此實例可供許多農村社區做為社區轉型的參考依據。
在建立非使用價值評估步驟之後,依順序逐步完成問卷調查,本研究同時分析單界二元Probit與Logit模型,以及完整決策Tobit模型,最後採Tobit模型的估計結果,受訪者每戶每年願意支付桃米生態村的「存在價值」為363.98元;「選擇價值」為328.63元;而「遺贈價值」則為548.53元。
|
2 |
地層下陷地區居民對地下水願付價格之研究--條件評價法之應用劉文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由於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情形日益嚴重,究其原因乃地下水資源在國內仍處於「自由財」的狀態,用水兔費,使用自然缺乏效率,因而建立使用者付費制度,以確實維護地下水財產權,為當務之急。惟地下水資源具公共財的無排他性,在國內又無交易市場,其價值估算困難。是故,本文之主要目的,係應用非市場估價法中之「條件評價法」,以願付價格的形式估計地下水價值,並探求其影響因素,以做為制定政策之參考。
本文係以「準逐步競價法」為詢價結構設計,可同時獲得「單邊界樣本」、「雙邊界樣本」與「最終出價樣本」三種評價歷程,實證模型則分別以「Probit、Logit模型」、「存活模型」與「OLS模型」進行分析。
本文根據問卷調查的原始資料求出「每公頃土地」之地下水願付價格,最後則以台西地區為例,配合地下水的使用效益,計算出地下水供不同使用時之「使用價值」與「非使用價值」,而本研究對假設性問題的設計,使估計出來的地下水價值,亦可用以表示維護地下水資源對於防止地層下陷之效益。
實證結果顯示,「對水權費的認知與態度」以及「對地層下陷原因的認知」是影響支付意願的重要因素,故政府應加強宣導「使用者付費」理念,並教育用水者「超抽地下水是造成地層下陷的重要因素」,以利水權費制度的實施。
|
Page generated in 0.01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