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西周金文韻讀

王書輝, Wang, Shu Hu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古文字資料對於上古音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本文擬就金文韻語的部分,普查現有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做為上古韻部研究的輔證,同時探討西周金文用韻的概況。本文一共分為三章,各章的要點為:   壹 序論   本文認為上古音的時代,應根據古文字通行的時代,界定在周秦以前至西漢早期,並強調以古文字研治上古音的方法,至少必須著重在韻語、諧聲和假借三方面。在韻語方面,自王國維以來已有多位前賢進行研究,本文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了概要的評述。   貳 韻部   在分析要求精密的原則之下,本文採用陳新雄先生古韻三十二部的系統來進行韻字的歸納,並詳細列出各部的韻譜。這個部分是本文立論的根據,也是將來後續研究的基礎。   關於西周金文的用韻形式,特別有一節專門討論。由於銘文的格式與一般整齊的韻文不同,因此只能根據韻字的韻部和通轉關係,大略將西周金文的押韻形式分為七種。   參 結論   本章首先根據金文普查的結果,分析西周金文在不同時期的押韻特色,並探索金文押韻形式的演變歷程;其次,西周金文有在散文中尋求韻律的習慣,銘文的作者經常故意使用韻部相近的韻字,使銘文誦讀起來更具美感;不同的器名,有時也會影響銘文用韻的習慣。   不同韻部之間的通轉現象,可能與各地方言的歧異有關,這對於上古語音的細部分析,是相當重要的資料;但是以有限的傳世文獻所歸納的結果,難免會有些許遺漏。本文根據金文用韻的現象進行分析,增加二十五組文獻中所沒有的通轉例,可做為上古音通轉現象的補充。

Page generated in 0.02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