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預防性動機談風險與現金持有政策之關聯性_以台灣資料為例 / Associate Risk with Cash Holding Policy from Precautionary Motive : Evidence from the Listed and OTC Companies in Taiwan洪子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透過Palazzo (2012) 之模型,檢視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之現金持有率變動程度是否與風險溢酬存在正向關係。當我們使用剩餘所得模型所估計出隱含資金成本作為風險溢酬時,符合Palazzo (2012) 預防性動機之預期,公司在面臨高風險時,傾向增加其現金持有,以備面臨流動性危機。而使用已實現報酬模型作為風險溢酬之估計時,則無法解釋正向且顯著地解釋,與Black (1993), Elton (1999) 及 Fama and French (1997) 之論點一致,已實現報酬並非預期報酬良好之估計;而採用現金持有波動度作為風險之代理變數時,亦無法正向地解釋當期現金持有變動情況。此外,並發現公司之現金持有率變動受風險影響程度與公司之未來投資機會有關,未來投資機會較多的廠商其預期報酬與現金持有政策有較大的正向關係。
|
2 |
股票市場發展對企業現金持有決策之探討 /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on the decision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謝明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Bates et al.(2009)之實證發現,美國公司自1980年至2006年之間,平均現金比率有大幅上升的現象,但由於全球資本市場逐漸走向自由化與國際化,因此任一國家的資本市場若受到了某些衝擊,將會迅速地影響、擴散到其他國家,因此本研究認為,現金持有量的改變可能並非單一存在於某幾個國家,而是更廣泛地存在於世界各國;另外,就公司企業的融資決策而言,由於公司本身所持有之現金可能與企業融資決策的改變有較為直接的關係,因此當融資方式有所改變的時候,將較容易於現金比率上反映出來,據此,研究資本市場的變化對企業現金比率的影響,將對瞭解企業融資方式的改變有所助益。因此,本研究以世界35國國內之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使企業現金比率產生變化的可能原因。
本研究所選用之財務指標以及非財務指標之參數估計值為顯著者,均符合預防性動機(The Precautionary Motive)、代理問題(The Agency Motive),或是Bates et al.(2009)所提出的「交易成本的考量」等論點;另外,研究結果亦顯示,不論是依循Fama and French (1998)之計量方法,或是使用時間序列截面迴歸(TSCSREG: Time Series Cross Section Regression)之分析方式,在1996年之後,一直到2008年為止,公司的現金比率均會因為股票市場的相對發展程度較高而較高,本研究認為上述現象可能與公司於股票市場上取得資金所需承擔的發行成本之高低有關,此結論亦與前述預防性動機之推論相符合(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