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黃碧雲小說中的九七主題研究 / The thematic studies of 1997 hangover anxiety in Huang Bi Yun's novels

李敏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擬以「黃碧雲小說主題」為主要軸線,「香港九七前後時空」為輔助視野,從四個層面觀察黃碧雲小說與香港九七兩者間的共振:(一)在香港九七回歸前後,香港面對未來可預見的社會變動,以及在面對不同的政治事件時,文本如何呈顯的港人面對移民與否的兩難及後九七時代的焦慮(二)在一九九七年前後,面對當代香港社會和政治的巨大變動,黃碧雲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女性、暴力和死亡主題如何回應(三)黃碧雲在文字語法上的特異風格,對於香港九七的批判意識為何(四)在同樣的時間軸線上,其他同期作家面對香港九七,如何構築「我城意識」。對照九七前後長達數十年的香港社會變化,與香港文學之後有什麼樣的互動。
2

鍾曉陽小說研究

方一娟, Fang , I-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最主要敘述以鍾曉陽為研究對象的動機和目的,並敘述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大綱。 第二章試圖從香港七○年代以來的文學環境、鍾曉陽的成長過程及其內在個性來探討對她的創作的影響,並且詳細說明她在多方位創作上的亮麗成績,包括她的作品表現及獲得的各項文學獎。從小說中的不同風格,將鍾曉陽的小說分為前、後期,使其風格轉變的脈絡更加清晰。而且由她身處香港的獨特環境、浸淫在中國的古典詩詞、師承張愛玲及不同文化的刺激四方面觀察她文學風格的形成。 第三章將討論鍾曉陽小說中最主要的愛情與婚姻題材,她擅於描寫愛情中的不對等與婚姻中感情的疏離,然而往往卻都因為命運安排的衝突使得感情流於悲劇收場。還要探討時時漂浮在小說中的那股腐朽和死亡的況味,以及人際關係之間自私自利、斤斤計較的人性黑暗面。最後則討論前期小說中流露出來對想像中國的嚮往,到後期小說中對於香港這個城市的認同。 第四章將介紹香港從七○年代後半期蓬勃發展的女性文學。概述她們的文學作品特色,以及女性主義運動在香港並不興盛的原因,進而指出香港評論家對香港女性主義寫作所尋求的路向。之後,便從鍾曉陽的文本中去探討其性別意識,性別倒置的敘述觀點是鍾曉陽寫作的一大特點,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來看,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歧異與矛盾。而小說中女性人物的形象類型則分別就前、後期小說來探討鍾曉陽在女性意識上的進程,最後由小說中所呈現出來的女性自覺進一步論述對於父權體制的省思。 第五章將探討鍾曉陽如何運用細節描寫來增強故事情節的真實感,或是對於細節有濫用之虞。她的小說往往利用人物性格的二元對立去塑造人物之外,也運用不同的視角去深度刻畫人物的思想層次及心理活動。鍾曉陽也善於利用各種感官意象,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來烘托人物內在世界或作為某個情節的象徵。同時,她相當注重小說情境氛圍的營造,通過環境景物的描繪增加故事的感染力及藝術美感,這些藝術技巧表現上的特色是本章論述的重點。 第六章為結論。
3

摩登長廊裡的傳奇──論西西的香港都市書寫 / The legend in the modern arcade──Xi Xi's Hong Kong City writing

張丰慈, Chang, Feng Tz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都市」作為分析西西作品裡的切入點,探討西西創作歷程中以城 市作為主題或場景的作品,呈現出作家眼中的獨特城市風景,書寫與客觀環境 間的關係以及書寫對作家、城市的重要。香港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其殖民 經驗和九七回歸的政治、社會經驗刺激作家思考本地情感與文化認同。從西西 早期的作品,如《我城》、《美麗大廈》等作品,已呈現細緻流動的城市生 活,瑣碎平凡的文字間透露作家對香港本地的情感與記憶,並以個體實踐和生 命歷程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風采。對城市生活的情感和記憶為香港主權回歸 中國帶來的文化認同思考,帶來穩固的基礎。西西在八○年代後的肥土鎮系列 作品,漸次地反思不同年代的政治、社會問題,看見作家思考問題時轉折的態 度和情感,直至九○年代的《飛氈》追述和想像香港歷史,確立西西對香港的 文化想像和認同情感。隨著時代之變遷,二十一世紀後的小說裡,其城市面貌 與過去有所區別,其因不免是由於政權更易、社會現象改變的客觀環境因素, 亦有作家個人境遇改變的主觀因素。在分析後期作品裡的城市時,西西以其女 性的生命情態與城市之間的思考、寫作對城市背後的政治、經濟思維系統的解 構作用,使西西看待城市時帶著敏銳又滿懷情感的眼光。

Page generated in 0.02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