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離散譯者張愛玲的中英翻譯 : 一個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解讀 = The diasporic translator Eileen Chang'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s : a postcolonial feminist interpretation王曉鶯, 01 January 201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世界馬冬梅, MA, DONG-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3 |
論張愛玲小說和電影劇作中的歷史與記憶. / History and memory in the fiction and drama of Eileen Chang / Lun Zhang Ailing xiao shuo he dian ying ju zuo zhong de li shi yu ji yi.January 2007 (has links)
梁慕靈. / "2007年8月". / 論文(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7. / 參考文獻(leaves 173-183). / "2007 nian 8 yue". / Abstract also in English. / Liang Muling.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7.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73-183).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硏究目的 --- p.4 / Chapter 第三節 --- 主題說明、硏究方法及論述架構 / Chapter 一、 --- 主題說明 --- p.6 / Chapter 二、 --- 硏究方法 --- p.8 / Chapter 三、 --- 論述架構 --- p.9 / Chapter 第四節 --- 硏究範圍及背景 / Chapter 一、 --- 硏究範圍 --- p.12 / Chapter 二、 --- 張愛玲創作歷程 --- p.14 / Chapter 三、 --- 張愛玲硏究槪況 --- p.15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9 / Chapter 第二章 --- 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 / Chapter 第一節 --- 記憶的開端´ؤ´ؤ講故事的人 --- p.20 / Chapter 第二節 --- 「講故事的人」的出場與消隱´ؤ´ؤ張愛玲早期 小說的記憶轉化 --- p.25 / Chapter 第三節 --- 從「無產階級文學實驗」到「平淡而近自然」 境界´ؤ´ؤ張愛玲中期小說的記憶回歸 --- p.47 / Chapter 第四節 --- 「非意願記憶」與「意願記憶」的對立´ؤ´ؤ 張愛玲晚期小說的震驚體驗 --- p.60 / Chapter 第五節 --- 「氣息」的消散´ؤ´ؤ張愛玲小說中細節的消亡 --- p.68 / Chapter 第六節 --- 小結 --- p.84 / Chapter 第三章 --- 張愛玲電影劇作中的記憶 / Chapter 第一節 --- 中國早期電影記憶的局限與失落 --- p.86 / Chapter 第二節 --- 中國早期電影與中國戲曲的記憶傳承 --- p.92 / Chapter 第三節 --- 張愛玲電影劇作中的戲曲記憶之--間離 手法與戲劇性反諷 --- p.98 / Chapter 第四節 --- 張愛玲電影劇作中的戲曲記憶之二´ؤ´ؤ「日常 生活情節」與小題材 --- p.117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32 / Chapter 第四章 --- 總結 --- p.135 / 參考書目 --- p.140 / 附錄一:張愛玲小說創作分期表 --- p.160 / 附錄二:張愛玲散文創作分期表 --- p.164 / 附錄三:張愛玲電影劇本創作分期表 --- p.171 / 附錄四:台灣有關張愛玲的學位論文硏究(1989-2006) --- p.173 / 附錄五:香港有關張愛玲的學位論文硏究(1986-2006) --- p.176 / 附錄六:大陸有關張愛玲的博碩士論文硏究(1993-2005) --- p.179 / 附錄七:《太太萬歲》第六十四場 --- p.184 / 附錄八:《太太萬歲》第三十六場及第六十五場 --- p.185 / 附錄九:《小兒女》第五十場 --- p.186
|
4 |
張看西風: 論張愛玲對英美作品的接受與轉化. / Casting eyes on westerly wing: Eileen Chang's rece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orks / Eileen Chang's rece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works / 論張愛玲對英美作品的接受與轉化 / Zhang kan xi feng: lun Zhang Ailing dui Ying Mei zuo pin de jie shou yu zhuan hua. / Lun Zhang Ailing dui Ying Mei zuo pin de jie shou yu zhuan huaJanuary 2009 (has links)
張穎瑤. / "2009年8月". / "2009 nian 8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60-177).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Zhang Yingyao. / 中文提要 --- p.i / 英文提要 --- p.iii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硏究動機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硏究槪況回顧 --- p.2 / Chapter 第三節 --- 硏究範圍及方法 --- p.8 / Chapter 一 --- 硏究範圍 --- p.8 / Chapter 二 --- 硏究方法 --- p.10 / Chapter 第四節 --- 論述架構 --- p.13 / Chapter 第二章 --- 文明刼˘□與安穩:對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作品的接受與轉化 --- p.16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6 / Chapter 第二節 --- 張愛玲遇上威爾斯:她讀過的威爾斯作品 --- p.18 / Chapter 第三節 --- 威爾斯的負面預言與惘惘的威脅 --- p.26 / Chapter 一 --- 〈《傳奇》再版自序〉中的威爾斯 --- p.26 / Chapter 二 --- 預言〔I〕的來源 --- p.28 / Chapter 三 --- 閱讀威爾斯作品的期待視野 --- p.34 / Chapter 四 --- 現時感的轉化 --- p.34 / Chapter 五 --- 悲劇命運 --- p.39 / Chapter 第四節 --- 人生的素樸的底子´ؤ´ؤ摩洛克´Ø「我」´Ø蹦蹦戲花旦´Ø地母 --- p.41 / Chapter 一 --- 預言〔II〕的來源與接受 --- p.41 / Chapter 二 --- 底子 --- p.46 / Chapter 三 --- 記憶與日常生活書寫 --- p.48 / Chapter 第五節 --- 張愛玲與威爾斯的參差對照 --- p.51 / Chapter 一 --- 寫作理念與核心思想 --- p.51 / Chapter 二 --- 面對預言的姿態 --- p.54 / Chapter 第六節 --- 小結 --- p.58 / Chapter 第三章 --- "回不去了 :對《樸廉紳士》(H. M Pulham, Esquire)的接受與轉化" --- p.59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59 / Chapter 第二節 --- 階級´Ø家族命運´Ø戀愛 --- p.60 / Chapter 第三節 --- 時間殘酷 --- p.69 / Chapter 第四節 --- 記憶書寫 --- p.75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81 / Chapter 第四章 --- 修補破碎世界:對美國影劇的接受與轉化(I) --- p.82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弓丨 --- p.82 / Chapter 第二節 --- 觀影的期待視野 --- p.83 / Chapter 第三節 --- 《情場如戰場》對《溫柔的陷阱》{The Tender Trap)的接受 --- p.87 / Chapter 第四節 --- 中國人的真心:《情場如戰場》的轉化 --- p.96 / Chapter 第五節 --- 小結 --- p.105 / Chapter 第五章 --- 沒顏落色:對美國影劇的接受與轉化(II) --- p.107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07 / Chapter 第二節 --- 接受與轉化 --- p.110 / Chapter 一 --- 《一曲難忘》對《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的接受與轉化 --- p.110 / Chapter 二 --- 《南北喜相逢》對《真假姑母》(Charley's Aunt)的接受與轉化 --- p.113 / Chapter 三 --- 《魂歸離恨天》對《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的接受與轉化 --- p.122 / Chapter 第三節 --- 個性的消退 --- p.136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139 / Chapter 第六章 --- 張愛烏托邦:張愛玲小說與影劇借鑑/改編的關係 --- p.141 / Chapter 第一節 --- 小引 --- p.141 / Chapter 第二節 --- 嚮往烏托邦 --- p.141 / Chapter 第三節 --- 小說與影劇的烏托邦王國 --- p.145 / Chapter 一 --- 小說裡的烏托邦 --- p.145 / Chapter 二 --- 影劇裡的烏托邦 --- p.150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154 / Chapter 第七章 --- 總結 --- p.156 / 參考書目 --- p.160 / 附錄 / 附錄一大陸、香港、台灣三地有關張愛玲影視改編與接受情況硏究的學位論文 (2000-2008) --- p.176 / 附錄二大陸、香港、台灣三地有關張愛玲作品溯源硏究的學位論文(2000-2008) --- p.177 / 附錄三《樸廉紳士》與《半生緣》對照表 --- p.178 / 附錄四《真假姑母》與《南北喜相逢》對照表 --- p.208 / 附錄五《真假姑母》與《南北喜相逢》電影畫面對照表 --- p.236 / 附錄六《咆哮山莊》與《魂歸離恨天》對照表 --- p.238
|
5 |
從女性主義視角重讀張愛玲的小說 =: A feminist reading of Eileen Chang's fiction. / Feminist reading of Eileen Chang's fiction / Cong nü xing zhu yi shi jiao chong du Zhang Ailing de xiao shuo =: A feminist reading of Eileen Chang's fiction.January 1996 (has links)
林幸謙. / 論文(哲學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中國語言及文學學部, 1996. / 參考文献 : leaves 579-685. / Lin Xingqian.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邁向重讀之路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中國文本與西方論述他者與主體的問題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重讀張愛玲:女性文本與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 p.10 / Chapter 第三節 --- 閱讀策略與論述架構:閱讀女性與張愛玲的閱讀 --- p.37 / Chapter 第二章 --- 面對張愛玲:儒家女性的閨閣話語與歇斯底里文本 --- p.54 / Chapter 第一節 --- 張愛玲的臨界點:閨閣話語與女性主體的邊緣化 --- p.54 / Chapter 一、 --- 性別錯位:角色反串與女性陽化的虛假論述 --- p.54 / Chapter 二、 --- 雙重困境:父親的文化權威與他者的再度覆寫 --- p.64 / Chapter 三、 --- 宗法父權:男性中心和女性主體的邊緣化 --- p.73 / Chapter 四、 --- 經典邊緣:壓抑主題與張愛玲文本的邊陲處境 --- p.88 / Chapter 五、 --- 國家民族論述的逆反:閨閣話語的集大成者 --- p.95 / Chapter 第二節 --- 儒家女性與壓抑主題女性作家的歇斯底里文本 --- p.103 / Chapter 一、 --- 閱讀少作:歇斯底里的瘋牛和女性文本的政治 --- p.103 / Chapter 二、 --- 儒家女性的書寫:屛風白鳥、蝴蝶標本與紅粉骷髏的性別政治 --- p.118 / Chapter 三、 --- 重回內囿主題:儒家女性與歇斯底里的模擬 --- p.131 / Chapter 四、 --- 經濟封鎖:長期的賣淫與性別壓抑 --- p.141 / Chapter 第三節 --- 〈金鎖記〉的瘋狂複本:儒家瘋女及其雙重人格的解讀 --- p.151 / Chapter 一、 --- 內囿與瘋狂:鐵閨閣內的陰性吶喊 --- p.151 / Chapter 二、 --- 儒家瘋女:女性焦慮與壓抑符碼 --- p.164 / Chapter 三、 --- 瘋狂複本:雙重人格與女性文本策略 --- p.172 / Chapter 第三章 --- 重讀張愛玲:儒家她者和閨閣身體的重寫 --- p.183 / Chapter 第一節 --- 儒家她者的提出:性別政治與亞文化群體的重寫 --- p.183 / Chapter 一、 --- 儒家她者的位置:女性自我的解構與重構 --- p.183 / Chapter 二、 --- 亞文化群體的追尋:性別政治與儒家女性的重讀 --- p.192 / Chapter 三、 --- 儒家她者:陰性荒涼與敘述替身 --- p.217 / Chapter 第二節 --- 來自邊緣的影像:主體的喪失與非正統身份的焦慮 --- p.234 / Chapter 一、 --- 非正統身份:宗法父權的文化歸屬 --- p.234 / Chapter 二、 --- 諷刺模擬:焦慮與內囿生活的象徵儀式 --- p.245 / Chapter 第三節 --- 尋找典範:女性、歷史與閨閣身體的重讀 --- p.255 / Chapter 一、 --- 閨閣身體的提出:儒家她者的典範 --- p.255 / Chapter 二、 --- 閱讀女性:閨閣身體的閱讀: --- p.266 / Chapter 三、 --- 女性問題:敎育、事業、愛情與婚姻的挑戰 --- p.282 / Chapter 四、 --- 歷史、性別與女性文本:張愛玲的閨閣話語 --- p.293 / Chapter 第四章 --- 閨閣政治論述:異姓氏、權力、身體與4生别的閱讀 --- p.304 / Chapter 第一節 --- 異姓氏與閨閣政治論述:權力的慾望與自我的分裂 --- p.304 / Chapter 一、 --- 閨閣政治論述的提出:異姓氏與女性自我的分裂 --- p.304 / Chapter 二、 --- 閨閣政治問題的反思:邁向女性主體的危機 --- p.318 / Chapter 三、 --- 異姓氏的傳統恐懼:慾望、身體與權力的陰暗複本 --- p.330 / Chapter 第二節 --- 閨閣政治論述:異姓氏的身份角力與女性自我的衝突主題 --- p.344 / Chapter 一、 --- 婆媳衝突主題:女性身體、慾望與權力的文本 --- p.344 / Chapter 二、 --- 母女衝突主題:瘋狂的母親與女兒的隱喻 --- p.356 / Chapter 三、 --- 其他閨閣政治主題:第三者的角力劇場 --- p.376 / Chapter 第五章 --- 反父權體制的祭典:顚覆意義的書寫與閱讀 --- p.392 / Chapter 第一節 --- 主體的置換:無父文本與女性家長的建構 --- p.392 / Chapter 一、 --- 女性家長的確立:缺席的父親與男女主體的置換 --- p.392 / Chapter 二、 --- 女性主體的反撲:女神、女先知與女性主體的聲音 --- p.406 / Chapter 三、 --- 殺父與無父文本:被放逐的父親與女性家長的焦慮 --- p.419 / Chapter 第二節 --- 雙重意義的主體:殺父書寫與女性主體的顚覆模式 --- p.426 / Chapter 一、 --- 女性文本的雙重聲音:反抗宗法父權的女性文本策略 --- p.426 / Chapter 二、 --- 主體的追求與捍衛:從屬女性的主體意識及其殺父書寫 --- p.438 / Chapter 三、 --- 邁向女性作家的經驗:囚禁、出走、與復仇的女性故事 --- p.450 / Chapter 第三節 --- 反父權體制的祭典:去勢父親與顚覆書寫的隱喻 --- p.459 / Chapter 一、 --- 去勢的父親:閹割構圖與宗法父親的去勢 --- p.459 / Chapter 二、 --- 菲勒斯的盜取:顚覆書寫與尋找陽具的父親 --- p.475 / Chapter 三、 --- 過度閱讀:閹割焦慮與女性主體的回歸 --- p.490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論:重讀與張愛玲的隱喩 --- p.504 / Chapter 附錄一: --- 本論文重要術語的闡釋 --- p.541 / Chapter 附錄二: --- 譯名對照表 --- p.572 / 參考書目 --- p.579 / Chapter (甲) --- 中文參考書目 --- p.579 / Chapter (乙) --- 中文論文參考篇目 --- p.609 / Chapter (丙) --- 英文參考書目 --- p.669 / Chapter (丁) --- 英文論文參考篇目 --- p.680
|
6 |
張愛玲小說的反諷. / Irony in Eileen Chang's fiction / Zhang Ailing xiao shuo de fan feng.January 2008 (has links)
史莉莉.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8.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08-123).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Shi Lili. / 摘要 --- p.i / Abstract --- p.ii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張愛玲小說創作回顧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張愛玲小說硏究回顧 --- p.6 / Chapter 第三節 --- 硏究方法及論述架構 --- p.12 / Chapter 第二章 --- 修辭反諷 --- p.27 / Chapter 第一節 --- 反諷修辭建構 --- p.27 / Chapter 第二節 --- 範式之一一一強性反諷 --- p.31 / Chapter 第三節 --- 範式之二一一弱性反諷 --- p.40 / Chapter 第三章 --- 人物反諷 --- p.49 / Chapter 第一節 --- 個體存在的複雜性處境:〈紅玫瑰與白玫瑰〉 --- p.50 / Chapter 第二節 --- 兩性道德的複雜性探索:〈桂花蒸阿小悲秋〉 --- p.58 / Chapter 第三節 --- 個體與民族國家複雜性關係的反思:〈色,戒〉 --- p.70 / Chapter 第四章 --- 模式反諷 --- p.83 / Chapter 第一節 --- 傳統模式的反諷 --- p.85 / Chapter 第二節 --- 新文學模式的反諷 --- p.96 / 結語 --- p.106 / 參考書目 --- p.108 / Chapter (一) --- 張愛玲作品 : --- p.108 / Chapter (二) --- 張愛玲傳記 : --- p.109 / Chapter (三) --- 書信 : --- p.109 / Chapter (四) --- 張愛玲硏究專書 : --- p.111 / Chapter (五) --- 其他專書 : --- p.113 / Chapter (六) --- 英文參考書目 : --- p.116 / Chapter (七) --- 單篇論文 : --- p.117
|
7 |
張腔散文系譜研究龐淑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張愛玲現象是台灣文學無法迴避的書寫主題,故本論文以台灣張學研究為出發點,探討所謂:「張迷」、「張學」、「張腔」。本論文首章整理了近三十餘年來,在台灣以張愛玲為主要考察對象的專書評論,除此之外,並論及近十餘年來,台灣以張愛玲為研究對象的碩、博士論文。
綜觀張愛玲一生,其散文相較於小說在數量上誠屬不多,卻依然卓然有成,故本論文在第二章探討張愛玲散文風格,申論其精神內涵與書寫技巧。張愛玲散文亦強調參差對照的手法:既庸俗又脫俗,既艷情又絕情。
台灣女性散文藝術為一值得關注的領域,「張腔散文」便是一個極佳的觀測切入點,釐清張腔散文在台灣的流布與形塑,將可建立更完整的張學系譜,亦有助於台灣散文史的建構。本論文第三章便由張腔散文出發,並探討其周邊問題,張學在台的重要性是逐漸累積起來的,張愛玲作品的引介至台灣,前後經歷了長達十餘年的過程,本論文回溯張愛玲文學在台的「接受史」與「抗拒史」,不但整理了張派小說理論,並延伸討論張腔散文的成形,再論張腔散文作家系譜的界義與建立。
本論文第四章延續了第三章對張腔散文作家系譜的界義,探討張腔散文的承繼與轉化。張愛玲熠熠生輝的名號也許遮蔽了張腔作家,本論文探討的張腔散文正是為了凸顯張腔女作家的成就,系譜的建立不是為了簡單的化約,而是為了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希望在與張腔女作家有關的各式議題下,關注文學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藉由研究張腔女作家文本彼此間的多重互文關係,開拓台灣女性的書寫的新視野。
本論文第五章藉由對張腔女作家文學思維的整理,以了解她們對文學的執著與堅持,並將張腔作家與其同世代、前後作家比較,並由此肯定張腔女性散文的藝術評價。
本論文冀望能藉由張腔散文系譜的建立,為張腔散文尋找更合理適切的文學定位,也為台灣文學史上的女性散文作一點小小的填補。在張腔散文中,後繼研究者將可各自找到自己關心的議題,正視張腔散文,建立張腔散文系譜,台灣女性的書寫也將由邊緣漸趨向中心。
|
8 |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創傷」書寫 : 魯迅、張愛玲、穆旦 = "Trauma" i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 Lu Xun, Eileen Chang, Mu Dan呂永佳, 01 January 201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9 |
性別語言分析 : 張愛玲《半生緣》的男女對話雷嘉瑩, 01 January 2003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10 |
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鍾嘉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研究認為,張愛玲的語言是豐富多姿的,身為小說能手的她,在《傳奇》小說中所建構出的獨特世界,多得自於其語言文字所散發出的強大感染力。而傳統文藝風格學的研究偏重於作家生平、作品意象、隱喻作用等層面,鮮少將焦點聚焦於作家驅遣語言的習性與特色,本論文從語言風格學中的詞彙風格角度出發,探究張愛玲《傳奇》小說中「顏色詞」和「重疊詞」二類詞彙使用趨向,筆者發現,張愛玲時常在小說中運用繽紛多彩的顏色詞彙,呈現色彩斑斕的文學世界或是人物心理;也運用重疊詞彙,使文句充滿生動鮮明的特色;再者,她善於採用重疊性的聲音語言,增添許多聽覺上的刺激作用,使小說中充滿各式各樣的人聲、市聲與樂聲;除此,張愛玲亦轉換或獨創許多詞彙用法,如:銹綠、藍陰陰、輕金色等顏色詞;踢托踢托、哼哼呵呵等擬聲重疊詞;鬼陰陰、稀朗朗、肉唧唧等ABB式詞,皆具有個人的獨創風格,由此可見,張氏駕馭文字的能力可說是十分優秀。
而「語言風格學」(Stylistics)是指運用語言學的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研究作家語言風格的一門新興學科,研究者可藉由語言學的知識探究文學作品的風格特徵,重新思考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以提供更多元豐富的研究面向。因此筆者欲從語言風格角度切入,探究張氏遣詞用字的趨向、發掘《傳奇》小說詞彙風格,期能開拓張愛玲研究的另一風貌。本文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說明張愛玲在文壇上的地位、第三節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範圍、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為「語言風格學的研究價值」,第一節簡介語言風格學的源起及研究概況、第二節說明何謂語言風格學;第三節釐清對語言風格學容易產生的誤解;第四節強調張愛玲《傳奇》小說詞彙風格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章為「張愛玲《傳奇》的顏色詞研究」,第一節為顏色詞的定義與文化意涵、第二節進行張愛玲《傳奇》單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三節張愛玲《傳奇》雙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四節張愛玲《傳奇》三音節顏色詞的構詞分析、第五節討論張愛玲《傳奇》顏色詞的文化意涵與修辭效果,筆者認為透過對顏色詞彙的統整與分析,可找出張愛玲驅遣顏色詞的喜好與殊性。
第四章為「張愛玲《傳奇》的重疊詞研究」,第一節為漢語重疊詞的定義與分類、第二節探討張愛玲《傳奇》疊音詞的音節分析、第三節則是討論張愛玲《傳奇》疊義詞的構詞分析、第四節針對張愛玲《傳奇》ABB式重疊詞進行構詞分析,期能深入研究重疊詞在構詞類型與語法功能上的詞彙作用。
第五章為「結論」,在本文做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之後,試圖把以上幾個焦點做一個具體的陳述,把詞彙的特色、分類、歸向描述出來,最後作為本文的結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2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