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蘇軾黃州時期書蹟之研究邢莉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先從《宋蘇軾墨跡》、《中國法帖全集》中的《東坡蘇公帖》、《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國書法全集》、《書跡名品叢刊》等蒐集蘇軾的墨蹟,依據前人研究之成果,整理、分析、比較其墨蹟創作之時期,選出屬於黃州時期的墨蹟,作為分析之主要文本。並以《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以及宋、元、明、清、民國及大陸地區官方編輯的圖目為主,民間書畫家鑑賞的題跋為輔助,了解蘇軾書蹟流傳、收藏、評鑑的情形。歷經浩劫之後出現之影本、搨本,前人無法確定是否為黃州時期之墨蹟時,則匯集同一字的字體,就其用筆、結構、墨色的風格,分辨其是否為黃州時期的墨蹟。此外,參考前人對蘇軾文學藝術的研究成果,並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歸納出蘇軾的書學創作論。
其次運用焦點透視法先從蘇軾早年的政治主張立論,論述其踏入政壇後實踐理想的方式,引發烏台詩案的經過、臺諫追攝及身陷囹圄的遭遇。其次從務農養生、親友慰藉、參禪悟道、讀書創作、寄情山水等五種方向說明蘇軾在黃州時期的生活面貌。最後歸結出蘇軾在黃州時期大多是驚恐退怯的心態,當受到友誼慰藉時又毫不掩飾其心中感激之情,這種感恩之情隨著時間的醞釀,其內心又有一分退隱與進取的掙扎,然而蘇軾的內心深處畢竟是孤獨寂寞的,所以偶爾也會有自我寬慰的達觀灑脫之語出現。
再者以審美心理學的觀點切入,論述蘇軾經由烏台詩案的政治事件刺激,使其暫時放下原有的政治理想,轉向以文藝創作的方式重新建構其新的生命藍圖。因此,先從蘇軾與歐陽脩、黃庭堅等師友的切磋,宋代寫意思潮、前人影響的焦慮、蘇軾書學的師承、學問的累積、人品的涵養,以及其豐富的人生經驗等,歸納蘇軾書論形成之因。其次從其「意造」、「神氣骨肉血」的主張,分析蘇軾書論: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技道相參、技道並進,形神相依、不計工拙,以及在執筆、運筆、結字、章法、用墨等技巧上的不拘法度,到無法之法的境界。再將蘇軾黃州時期的墨蹟依字體分行書、草書二者論述其書蹟創作的緣由、內容及流傳。
又透過讀者反應理論,分析蘇軾從閱讀古人典籍所留下的文化記憶、文化圖像,及運用符號學、文化批評等方法,分析黃州時期墨蹟中的筆法、章法、墨色等。首先釐析〈黃州謝表〉、〈前赤壁賦卷〉等墨蹟,論述其忠君愛國的觀念,死而後已的士人執著,然而,一旦受小人構陷,經歷冤獄,九死一生,謫居黃州,面對政治重挫的恐懼與盡忠朝廷的矛盾。其次分析〈梅花詩帖〉、〈黃州寒食詩卷〉等墨蹟中灑脫不羈的風格,論述其茫然無奈的心情與自我超越的尋求。再分析〈歸去來辭卷〉、〈往崎亭詩帖〉及尺牘等墨蹟,並以抄佛經等事實作佐證,論述其超越現實與修身進道的方法。最後以與友人的尺牘及乳母墓誌銘等,論述其內心深層處理私我情感與群性倫理的表現。
此外,運用心理美學先從筆法、墨法、結字、章法、格式等方面論述蘇軾墨蹟中所呈現的「意造與無法」;再從墨蹟中造型空間的時間性,以及時間過程的空間凝結,二者共同形成時間的序列,從凝鍊靜穆、平淡自然、灑脫超逸等三方面論述其書蹟中所蘊藏的美學意蘊;最後從儒道佛三家的觀點,論述其端莊典雅、蕭散清遠的書寫風格,以及思維快速轉變時所呈現「凝靜與豪放」的風格與轉變。
|
2 |
從蘇軾黃州詞論其思想境遇杜皖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蘇軾,可謂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其文學和藝術方面的成就,引起後世極大的關注和討論。亙古以來,蘇軾令人津津樂道的人生經歷、生命情境、思想轉折等,使其成就不容小覷。蘇軾之所以能夠引起後代的讚賞和好評,除了高超的文學藝術造詣外,幾經波折的生命歷程,更引起文人學者們的共鳴與感慨。盪氣迴腸的生命脈絡,使得蘇軾創造出許多永垂不朽的千古佳作,而這些作品,便成為後世學者探討蘇軾的重要指標。
蘇軾的一生,幾乎離不開自古以來多數文人共同的遭遇:「貶謫」。蘇軾遭貶的過程,從黃州、惠州,甚至到現今的海南島。雖然中間曾被朝廷召回,但每一次的召回,只造成被貶至更遠的下場。然而,這樣的人生遭遇,雖看似和千古以來多數文人墨客相同。但蘇軾卻能從種種人生磨難中跳脫出來,寫出令人動容的名篇佳作,看不到一般失意文人的憤懣悲觀,這樣的恢宏氣度,以及蘇軾心境轉折所帶來的文學呈現,造就了蘇軾千古風流人物的不朽形象。
蘇軾遭貶謫以及受到政治風暴的過程中,最受到後世關切的,便是其因烏臺詩案而遭貶黃州時期。蘇軾許多名篇大作諸如〈赤壁賦〉、〈赤壁懷古〉等作品,皆完成於此時。詩、詞、散文、書畫各方面皆有名篇問世,至今為人所喜愛。尤其是詞作,數量豐富且首首令人拍案叫絕,原因在於蘇軾此時所創作出的詞作,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心境與思想內涵,使得其詞不但氣度恢宏,且含有相當深沈的哲思與體悟。蘇軾一生宦海浮沈,這些曲折的生活經歷在其詞中處處可見。南遷北徙的貶謫生活中,蘇軾也曾歷經掙扎、感嘆的過程。但在自我調適之下,終於對人生漸漸有了頓悟。蘇軾黃州時期的詞作中,寫的是生活中的真情真景,透過這些作品,可以清楚的見到蘇軾率真的內心世界,以及對人生深厚的感情。其詞中含情、情中又有現實人生的體悟與超曠,具有層次感的詞作,締造了蘇軾黃州詞非凡的成就。
雖然,討論蘇軾黃州詞者甚多,不免有舊飯新炒之嫌,但在筆者蒐集尋找相關的著作、論文後,認為蘇軾黃州詞仍有其討論和發展的空間。因此,筆者於此論文中,將於緒論首先說明為何要以蘇軾黃州詞為討論對象?其可以深入探索研究的角度為何?透過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再將黃州詞以什麼樣不同的觀點切入?隨後透過各章節,以文化背景及蘇軾的生平經歷,引導如何透過蘇軾遭貶黃州時期的心境和生活狀況,解讀黃州時期詞作中的生命情境和思想脈絡,最後從思想境遇與作品的美學手法連結,討論黃州詞的藝術風格,最後透過總結,歸納此次研究成果。希冀能夠透過重新省視蘇軾黃州時期的詞作,提供另外一種閱讀蘇軾詞的新視野。
關鍵詞:蘇軾、烏臺詩案、貶謫、黃州、思想、心境
|
Page generated in 0.02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