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Das historische Erz/h/ahlen bei Wilhelm RaabeRichter, Gunter Walter. January 1969 (has links) (PDF)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Slave insurrections in Virginia (1830-1865)Drewry, William Sidney, January 1900 (has links)
Thesis (Ph. 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900. / Vita. Lettered on cover: The Southampton insurrection.
|
3 |
Slave insurrections in Virginia (1830-1865)Drewry, William Sidney, January 1900 (has links)
Thesis (Ph. 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1900. / Vita. Lettered on cover: The Southampton insurrection.
|
4 |
Das Römische Urteil über Georg Hermes, 1775-1831 :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Inquisition im 19. Jahrhundert /Schwedt, Herman H., January 1900 (has links)
Texte remanié de: Diss.--Theologie--Rom, Pontifica Universitas Gregoriana. / Contient, p. 387-605, des lettres de différentes autorités civiles et ecclésiastiques concernant Hermes, en italien, français et latin. Bibliogr. p. XVII-XXXIV. Index.
|
5 |
The place of William Hale White (Mark Rutherford, pseud.) in Victorian literatureHenly, Alice Evangeline. January 1931 (has links)
Call number: LD2668 .T4 1931 H42
|
6 |
La labor Parlamentaria de Benjamín Vicuña Mackenna durante la Guerra del Pacífico, 1879-1884Agusto Huichao, Claudia Andrea January 2005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7 |
黑格爾所嘗試的現象學之哲學意義. / Heige'er suo chang shi de xian xiang xue zhi zhe xue yi yi.January 1978 (has links)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硏究院.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82-192).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yan jiu yuan. / 導言 --- p.1 / Chapter (一) --- 《精神現象學》在近代哲學的地位 --- p.1 / Chapter (二) --- 書名的來由 --- p.5 / Chapter (三) --- 「現象學」的字源 --- p.7 / Chapter (四) --- 《精神現象學》和黑格尔哲學要注的關係 --- p.11 / Chapter 第一章 --- 知識與真理│黑格尔的現象學方法 --- p.19 / Chapter (一) --- 知識與真理 --- p.20 / Chapter (二) --- 黑格尔的現象學方法 --- p.31 / Chapter 第二章 --- 個體意識與歷史意義 --- p.46 / Chapter (一) --- 黑格尔「實體同時是主體」的取向 --- p.46 / Chapter (二) --- 個體意識與歷史 --- p.52 / Chapter (三) --- 《精神現象學》與歷史 --- p.61 / Chapter 第三章 --- 《精神現象學》的三重綜合 --- p.66 / 自我意識 --- p.68 / Chapter (一) --- 自我意識與欲望 --- p.68 / Chapter (二) --- 欲望與歷史 --- p.70 / Chapter (三) --- 主奴辯証法 --- p.71 / Chapter (四) --- 斯多亞意識 --- p.75 / Chapter (五) --- 苦惱意識 --- p.78 / Chapter (六) --- 自我意識的修法 --- p.83 / 理性 --- p.85 / Chapter (一) --- 作為唯心論的理性 --- p.85 / Chapter (二) --- 理性的主觀肯定與理性所指向的真理 --- p.88 / Chapter (三) --- 理性與他者的関係 --- p.92 / Chapter (四) --- 理性的展開´ؤ´ؤ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 --- p.94 / 精神 --- p.105 / Chapter 第四章 --- 互相認許´ؤ´ؤ精神的存有論上的基礎;與及對互相認許的知識同時是精神的目的 --- p.110 / Chapter (一) --- 從語言中所披露的自我互相認許 --- p.111 / Chapter (二) --- 自我意識階段中的互相認許 --- p.115 / Chapter (三) --- 在理性階段中的互相認許___行為的辦法 --- p.123 / Chapter (四) --- 在絶對精神中的互相認許 --- p.133 / Chapter 第五章 --- 《現象學》的成就,及其哲學意義 --- p.142 / 注釋 --- p.170 / 書目 --- p.182
|
8 |
論黑格爾哲學中理念之系統性與內在目的性. / Lun Heige'er zhe xue zhong li nian zhi xi tong xing yu nei zai mu de xing.January 1976 (has links)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Spine title. / Manuscrip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20-30).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Chapter 一 --- 從康德到黑格爾之途径顯黑格爾哲學之基本要求 --- p.1 / Chapter 二 --- 黑格爾哲學的基本觀念 --- p.43 / Chapter A --- 「思想」(das Denken)与思有合一 --- p.44 / Chapter B --- 「辯證法」与「奧伏克變」(das Aufheben) --- p.58 / Chapter C --- 「逻輯思想之三態」(Die drei Monente der Logischen)附:「抽象」与「具體」(abstrakt und konkret) --- p.72 / Chapter D --- 「範疇」与「總念」 --- p.95 / Chapter 三 --- 黑格爾哲學中的「系統」及黑格爾哲學的「系統性」 --- p.104 / Chapter 四 --- 黑格爾哲學中「系統」的兩種意義 --- p.118 / Chapter A --- "「系統」作為一學問(zucht,Discipline)之ı城看" --- p.118 / Chapter B --- 「系統」作為「理念」(die Idee)之ı城看 --- p.126 / Chapter 五 --- 理念之「内在目的性」(Innere ZweckmaBigkeit)及其「推述」(Deduktion) --- p.142 / Chapter 六 --- 理念之「主體」義与「實體」義──「主體性」在理念中之地位 --- p.195 / Chapter 七 --- 理念之地位与黑格爾哲學的最後宗趣 --- p.228 / 注釋 --- p.(i) / 書目略錄 --- p.(xx)
|
9 |
謝蘭生書畫硏究. / Xie Lansheng shu hua yan jiu.January 1999 (has links)
莫潤棣.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1999. / 參考文獻 (leaves 156-162). / 附中英文摘要. / Mo Rundi.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 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99.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56-162).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前言 --- p.i-ii / Chapter 第一章 --- 謝蘭生的生平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生卒年考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家學淵源 --- p.4 / Chapter 第三節 --- 仕途 --- p.6 / Chapter 第四節 --- 貢獻 --- p.9 / Chapter 第二章 --- 謝蘭生與廣東書畫收藏家的關係及鑑賞經驗 --- p.16 / Chapter 第一節 --- 書畫鑑藏來源 --- p.18 / Chapter 第二節 --- 謝蘭生與廣東三大書畫收藏家 --- p.19 / Chapter 一. --- 與吳榮光的關係 --- p.19 / Chapter 二. --- 與葉夢龍的關係 --- p.22 / Chapter 三. --- 與潘正煒的關係 --- p.24 / Chapter 第三節 --- 謝蘭生與其他廣東書畫收藏家 --- p.27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30 / Chapter 第三章 --- 謝蘭生的創作態度 --- p.37 / Chapter 第一節 --- 筆墨遊戲 --- p.38 / Chapter 第二節 --- 應酬作品 --- p.41 / Chapter 第三節 --- 創作要求 --- p.43 / Chapter 第四節 --- 小結 --- p.44 / Chapter 第四章 --- 謝蘭生的繪畫藝術 --- p.48 / Chapter 第一節 --- 謝蘭生對繪畫的興趣 --- p.48 / Chapter 第二節 --- 畫學淵源及畫學思想 --- p.49 / Chapter 一. --- 家庭的培育 --- p.49 / Chapter 二. --- 繪畫風格的取向 --- p.51 / Chapter 三. --- 對元代畫家的推崇 --- p.52 / Chapter 四. --- 對明代畫家的學習 --- p.53 / Chapter 五. --- 對同朝畫人的賞識 --- p.55 / Chapter 六. --- 小結 --- p.57 / Chapter 第三節 --- 謝蘭生繪畫風格分析 --- p.57 / Chapter 一. --- 傳世的謝蘭生繪畫作品 --- p.57 / Chapter 二. --- 早期的作品 --- p.59 / Chapter 三. --- 成熟期的作品 --- p.63 / Chapter 四. --- 小品風格 --- p.67 / Chapter 五. --- 小結 --- p.69 / Chapter 第五章 --- 謝蘭生的書法藝術與書法理論 --- p.75 / Chapter 第一節 --- 書學淵源及書學知識 --- p.75 / Chapter 第二節 --- 書法創作 --- p.80 / Chapter 一. --- 楷書面貌 --- p.80 / Chapter 二. --- 行書面貌 --- p.85 / Chapter 三. --- 隸書面貌 --- p.87 / Chapter 四. --- 小結 --- p.89 / Chapter 第三節 --- 書學理論 --- p.89 / Chapter 一. --- 《書訣》來源及目的 --- p.90 / Chapter 二. --- 《書訣》書法技巧 --- p.92 / Chapter 三. --- 《書訣》心身修養 --- p.97 / Chapter 四. --- 小結 --- p.98 / 附錄一 謝蘭生簡譜 --- p.103 / 附錄二 謝蘭生《常惺惺齋書畫題跋》目錄 --- p.108 / 附錄三 謝蘭生《常惺惺齋書畫題跋》畫家分類 --- p.119 / 附錄四 謝蘭生《書訣》 --- p.122 / 附錄五 道光四年(1824)謝蘭生曾鑑賞之書畫 --- p.125 / 附錄六 道光四年(1824)謝蘭生書畫創作 --- p.128 / 附錄七 道光九年(1829)謝蘭生曾鑑賞之書畫 --- p.134 / 附錄八 道光九年(1829)謝蘭生書畫創作 --- p.137 / 附錄九 謝蘭生作品知見錄 --- p.146 / 主要參考書目 --- p.156 / 圖錄及圖版
|
10 |
The concept of dialect in HegelGill, John January 1956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Page generated in 0.02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