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中共武裝鬥爭之研究─1945-1949年中共武裝鬥爭成功因素之探討

陳培雄, CHEN,PEI-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主要由於中共領導階層先後多次聲明:「對台灣不放棄使用武力 」,在此種威脅之下,不能不關切國家的安全。乃欲從現代歷史中找出中共在大陸上 武裝鬥爭成功的原因,加以探討,企能經由經研究成果,進而參考獲得因應狀況的對 策。並作為爾後繼續研究「中共軍事思想變遷」之基礎。本論文於緒論之下,分為六 章二十四節,最後作一結論,且提出教訓與省思。全文共約十六萬字,其大要如下: 緒論:說明論文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的方法,研究範圍和限制,並將論文內容演進 ,自開端經發展至歸結,乃是脈絡一貫的情形,先為扼要提出。 第一章中共之成長與坐大:本世紀二○年代初期,我國社會中政策學說倡行,引起思 想上之混淆,共產主義乘機漫延。由是第三國際乃得移殖其組織於中國,稱之為「中 國共產黨」。隨後因中國國民黨之「聯俄容共政策」,使中共得以寄生繁衍於南方黨 政軍各部門,乃藉兵農運暴動而組成中共紅軍。乘日本之侵略與軍閥之割據,建立贛 南蘇維埃政權,由是而逐漸成長。復利用「西安事變」,促使中日戰爭之提前發生。 然後於八年抗戰之中,兼併坐大。 第二章:中共設想如何對其紅軍控制、運用、維持之方法。於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 形成,紅軍控制之方法和戰力之維持,便應乎需要而陸續產生。至於「情報與反情報 」乃是共黨賴以生存的本領,自然會善於運用。 第三章:推行群眾運動和統一戰線。並利用美蘇外力干預中國內政與軍事,以危害政 府之政治、經濟、軍事措施。進而爭取蘇俄的全力支援,來配合前面的各項活動,以 削弱政府而壯大自己。 第四章:當中共完成全面叛亂準備工作之後,適逢中日戰爭結束,這正是中共千載難 逢的好機。於是迫不及待,開始發動全面武裝鬥爭。 第五章:為探討中共武裝鬥爭成功的原因,對於三大戰役特須加以重點的研究。然後 併同前第四章中所選出來的戰例,逐一舉出其勝負的原因,以便作進一步的研究。 第六章:本章使用分析與歸納法,列舉出中共武裝鬥爭成功的因素。可是戰爭勝負因 素須予以相對 (作戰雙方) 的比較,才會產生意義。因此,最後以國共兩軍的戰史為 例證,來說明所提出的十四條因素是合理的。 結論:論題解答,教訓與省思。
2

國共戰爭下的中央大學(1945-1949) / Central university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5-1949

曾冠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現代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之中,大學與政治的互動是一大課題。中央大學在1930-40年代有「首都大學」之稱,不只有獨領風騷的學術地位,另一意義是位於首都,而成為各股政治力量互相角力的場合。國共戰爭時期(1945-49年)的中央大學,依然深受現實政治的影響。政府自1947年12月實行憲法,訓政時期的「黨國」體制必須轉型,一方面國民黨在校內的組織活動轉為秘密方式,另一方面政府逐步建立「動員戡亂」體制,以新的合法方式打壓左傾勢力。此外,中共在1949年4月進佔南京以前,雖然未能影響校務運作,但在中大學生間已經建立其群眾基礎,並配合針對左傾教授的統戰工作,往往能從學生運動取得很大的政治利益。 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提出四個問題加以討論。第一、比較國、共兩黨在校內的組織活動。第二、考察校長與教授的互動關係,包括國民黨派系對校內人事情況的介入。第三、討論學生運動的性質及其變化。第四、探討1949年的變局。冀望透過本研究,以國共戰爭為時間範圍,對於中央大學與現實政治的互動情況有所認識,進而掌握到現代中國高等教育史的一些特徵。

Page generated in 0.01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