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lling suggestions: "subject:"baseball c.ulture"" "subject:"baseball 1culture""
1 |
社會發展、權力與運動文化的形構─台灣棒球的社會、歷史、文化分析 (1895-1990) / Social Development,Power and the Formation of Sport Culture- The Social,Historical,Cultural Analysis of Taiwanese Baseball (1895-1990)梁淑玲, Liang, Shu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觀諸台灣的運動發展,要屬棒球的韌性最強、魅力最大。記憶中台灣的棒
球似乎與台東紅葉是同義詞,這個長久的認知其實是對台灣棒球源自日本
殖民歷史事實的蔑視。因此對台灣棒球作社會、歷史與文化分析,有助於
還其真實的面目。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有三:一、台灣棒球史與台灣社會
發展、社會結構的關係為何?二、棒球與權力網絡(民間社會╱國家、族
群、性別)的關係為何?三、台灣的棒球文化如何形構?台灣的棒球史大
致有幾個分期:一、被遺忘的歷史根源─日據時期 (1898-1945);二、政
權移轉與美援穩定期(1945-1968);三、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與鬆動
期─紅葉崛起(1968)到八十年代;四、職棒成立後的「棒球文化工業」時
期(1990-)。透過對台灣棒球各歷史階段的分析,發現台灣棒球發展史正
是台灣生活史實的一部份。棒球是日本殖民台灣的遺物,在當時已有初步
的發展。參與者以日本人居多,相對少數的台灣人(包括原住民)參與者多
集中於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花東等地,台北地區幾乎沒有。這種情
形一直持續到九十年台灣職棒成立。由於台灣棒球的日據淵源,一方面造
成本省族群與外省族群共經驗的差異,影響傑出棒球員的地域與族群分佈
;另一方面則使得棒球在光復初期受到去除日本化政策的壓抑。然而,沈
澱於人民生活的文化記憶終究還是會在歷史的進程中展現,也因此能掀起
美援政經穩定時期的四、五十年代銀行杯六行庫大賽的熱潮。六十年代末
、七十年代初台灣外交局勢漸趨不穩,台灣人民心惶惶。1968年紅葉少棒
打敗日本隊,以及之後三級棒球在世界的成就,使棒球一方面扮演穩定民
心的功能,一方面也是官方棒球史觀的開始。八十年代台灣社會淹沒在追
逐金錢的遊戲中,加上各種社會自主力量的興起,棒球的國族意識形態漸
漸鬆動瓦解,並漸向中小企業、社區擴展。九十年職棒成立,一方面顯示
台灣邁入消費社會,「棒球文化工業」的時代已來臨。另一方面則顯示累
積多年的棒球文化,早已成為許多人生活記憶的一部份。台灣的棒球文化
正是不同歷史階段,各種社會關係與力量辯証接合的形構。
|
Page generated in 0.03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