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社會發展、權力與運動文化的形構─台灣棒球的社會、歷史、文化分析 (1895-1990) / Social Development,Power and the Formation of Sport Culture- The Social,Historical,Cultural Analysis of Taiwanese Baseball (1895-1990)

梁淑玲, Liang, Shu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觀諸台灣的運動發展,要屬棒球的韌性最強、魅力最大。記憶中台灣的棒 球似乎與台東紅葉是同義詞,這個長久的認知其實是對台灣棒球源自日本 殖民歷史事實的蔑視。因此對台灣棒球作社會、歷史與文化分析,有助於 還其真實的面目。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有三:一、台灣棒球史與台灣社會 發展、社會結構的關係為何?二、棒球與權力網絡(民間社會╱國家、族 群、性別)的關係為何?三、台灣的棒球文化如何形構?台灣的棒球史大 致有幾個分期:一、被遺忘的歷史根源─日據時期 (1898-1945);二、政 權移轉與美援穩定期(1945-1968);三、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與鬆動 期─紅葉崛起(1968)到八十年代;四、職棒成立後的「棒球文化工業」時 期(1990-)。透過對台灣棒球各歷史階段的分析,發現台灣棒球發展史正 是台灣生活史實的一部份。棒球是日本殖民台灣的遺物,在當時已有初步 的發展。參與者以日本人居多,相對少數的台灣人(包括原住民)參與者多 集中於台中、嘉義、台南、高雄、花東等地,台北地區幾乎沒有。這種情 形一直持續到九十年台灣職棒成立。由於台灣棒球的日據淵源,一方面造 成本省族群與外省族群共經驗的差異,影響傑出棒球員的地域與族群分佈 ;另一方面則使得棒球在光復初期受到去除日本化政策的壓抑。然而,沈 澱於人民生活的文化記憶終究還是會在歷史的進程中展現,也因此能掀起 美援政經穩定時期的四、五十年代銀行杯六行庫大賽的熱潮。六十年代末 、七十年代初台灣外交局勢漸趨不穩,台灣人民心惶惶。1968年紅葉少棒 打敗日本隊,以及之後三級棒球在世界的成就,使棒球一方面扮演穩定民 心的功能,一方面也是官方棒球史觀的開始。八十年代台灣社會淹沒在追 逐金錢的遊戲中,加上各種社會自主力量的興起,棒球的國族意識形態漸 漸鬆動瓦解,並漸向中小企業、社區擴展。九十年職棒成立,一方面顯示 台灣邁入消費社會,「棒球文化工業」的時代已來臨。另一方面則顯示累 積多年的棒球文化,早已成為許多人生活記憶的一部份。台灣的棒球文化 正是不同歷史階段,各種社會關係與力量辯証接合的形構。

Page generated in 0.03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