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
  • 1
  • Tagged with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民間「給神明作契子」的儀式-以雲林海豐堡和布嶼西堡為例 / Rite of "Ho sing-ming tha kai-gya" in the Jun-Ling area

李艾珍, Lee, Ai-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雲林地區「給神明作契子」的現象,主要的研究地區是海豐堡和布嶼西堡二地。本研究針對廟方、契子和其家人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從過渡儀式、傳統觀念中不潔的概念、民俗醫療為理論基礎,分析孩子「給神明作契子」的原因、儀式的進行、影響和社會意義。 本研究主要的發現有以下幾點: 1. 「給神明作契子」儀式的操控者是孩子的父母、家人,而儀式主要治療的對象除了契子以外,還有契子的家人。 2. 從契子家人的觀點出發,在「給神明作契子」的原因方面,可分為四種:「歹育飼」、家中男丁不旺、家族或地方上的傳統習慣、其它的原因。而父母讓孩子「給神明作契子」,主要的心態有二:一是治療性的心態,一是預防性的心態。 3. 在「給神明作契子」的社會意義方面,此儀式主要是處理社會上個人脫序的問題,經過儀式的進行,使個體恢復正常。所以無論在契子或其家人的身上,「給神明作契子」的儀式都展現了過渡儀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從民俗醫療的觀點來看,「給神明作契子」的儀式是一種治療,對於契子來說,它主要是解決社會文化的疾病,同時它也對契子的家人,產生了心理治療的效果。 4. 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分析了不同類型的廟宇對於「給神明作契子」的態度。簡單的區分,廟方對於「給神明作契子」事宜的辦理,主要有三種型態:積極推銷型、維持傳統型、消極處理型。 最後,作者整合整個研究的發現,並提出未來研究的方向,認為可更進一步結合村落中的人、神和廟宇,描繪出一個真實生活的圖像。

Page generated in 0.027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