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合成型擔保債權憑證之評價-考量異質分配與隨機風險因子承載係數張立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Hull and White(2004)與Anderson and Sidenius(2004)之理論模型為基礎,在單因子連繫結構模型(one-factor copula model)下,探討風險因子改變其分配之假設或考慮隨機風險因子承載係數(random factor loading)時,對擔保債權憑證之損失分配乃至於各分券信用價差所造成之影響。此外,文中亦將模型運用於實際市場資料上,對兩組Dow Jones iTraxx EUR 五年期之指數型擔保債權憑證(index tranches)與一組Dow Jones CDX NA IG指數型擔保債權憑證進行評價與分析。我們發現在三組資料下,使用double t-distribution 連繫結構模型(double t-distribution copula model)與隨機風險因子承載係數模型(random factor loading model)皆能比使用高斯連繫結構模型(Gaussian copula model)更接近市場上之報價。最後,在評價指數型擔保債權憑證外,本研究亦計算各分券之隱含違約相關係數(implied correlation)與基準違約相關係數(base correlation)。
|
2 |
考量隨機回復率與風險因子承載係數之CDO評價模型 / Pricing CDO with random recovery rate and random factor loading李慎, Li, 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Amraoui & Hitier (2008)隨機回復率模型(BNP model)以及Andersen and Sidenius(2004)隨機風險因子承載係數模型(RFL model)為基礎,進行對分劵信用價差、債劵群組累積損失機率分配,以及對基準違約相關係數的影響等分析。我們發現當回復率改成動態後可以反映更多系統風險,權益分劵信用價差絕大多數都會下降。在累積損失機率分配方面加入BNP後變為較平滑;改用RFL則會使機率分配在小額損失處又產生一次起伏;同時考量BNP與RFL會使小額損失發生機率減少、極端損失機率增加。實作三組市場資料時,發現不管市場違約機率高或低,共同考慮BNP與RFL的模型在四個模型中是最適合擬和市價的,顯示在市價的校準上有更多彈性,特別是在承擔名目本金60~100%先償分劵的校準上只有共同考慮BNP與RFL的模型能發揮功效。
|
Page generated in 0.12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