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1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1
  • 11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Swap的家庭--學校夥伴關係模式之研究--以宜蘭縣國小為例

吳彣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為創新教學,目的在透過創新的教學來讓學生養成創新的思維。然而,創新思維的養成不能單靠學校就能達成。學生在家庭的時間佔三分之二,因此家庭與學校必須合作,才能達成教育的目標—即每個學生的成功。 本研究首先分析家長參與的相關文獻,發現目前家長參與的論文是針對家長、學校、或教師做個別的研究,未從三者統合的觀點探討,因此本研究乃從Swap的「家庭—學校夥伴關係模式」(home-school partnership model)出發,期以整合的方式來研究家長參與。 「家庭—學校夥伴關係模式」(home-school partnership model)是指由家長與教育家組成聯盟,以促進優良的學校與學生。此「夥伴關係」(partnership)有特殊的意義,它是包含長期的約定、相互尊重、家庭與教育者廣泛參與各層次的活動,且共享規劃、決策的責任。在夥伴關係模式中,家長參與並非被視為附加物,而被視為學校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Swap指出發展夥伴關係的四個要素為創造雙向溝通、強調在校與在家的學習、提供支持與共同決策,因此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方式,針對三所學校的家長、教師與行政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並以家庭—學校夥伴關係模式的四要素來分析研究對象,以瞭解此三學校的家長參與情況是否符合家庭—學校夥伴關係模式,最後分別對三所學校的家長參與提出建議。 本文的研究發現,B國小家長參與最接近夥伴關係模式,其次依序為A國小、C國小。A、C國小家長參與的困境主要原因在於觀念未改變,家長視自己為學校的「協助者」,而非「夥伴」,教師則對家長參與仍有疑慮。因此,欲推動家庭—學校夥伴關係模式,則A、C國小應加強內部的溝通,以對家長參與形成共識,再與家長溝通、邀請家長成為教育的夥伴。

Page generated in 0.08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