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台灣不良債權市場之探討

台灣政府為推動金融自由化,於1991年開放民營銀行之設立,另輔導信用投資公司及信用合作社轉制為商業銀行,公營銀行釋股轉為民營銀行,期待台灣金融業與國際接軌,提高全球的競爭力。因短時間內大量銀行的設立,相互競爭激烈,導致獲利下降,而競爭衍生不當放款,及財團惡意掏空銀行,種下未來之惡果,銀行逾期放款大幅增加,資本適足率不足,政府提出金融改革,展開台灣不良債權市場新的一頁。
台灣不良債權市場自2001年開始至今已邁入第13年,共出售新台幣1兆5,513億元,而不良債權市場高峰於2002年有2,500億,到2013年僅有新台幣93億,何種原因造成市場萎縮,經本研究蒐集彙整不良債權發展過程、相關資訊及法規,從不良債權相關法令與管制、金融機構授信品質提高及台灣經濟景氣與不動產景氣趨勢三項來探討,驗證不良債權市場的波動與金融機構授信品質及台灣總體經濟與不動產景氣呈反向關係,是造成台灣不良債權市場改變之原因,而相關法令之制訂與修改,促使不良債權市場成為健全台灣金融體系重要的一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1932184
Creators劉宏麟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