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糧食安全對中國參與國際建制之影響---以「東協十加一」為例 / Food security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regime --- "ASEAN Ten Plus One" as an example

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在其重要的著作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的基本思想 中提到,食物是人類生存的最重要條件。並預言著人口增長超越食物供應,會導致人均佔有食物的減少,最弱者就會因此而餓死。因此糧食,對於一個國家,甚至是整體人類而言,都是攸成關生存問題的重要資源。所以糧食供應的穩定與正常與否,自然也為一個國家重要的課題。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漢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也提到,「一個國家對糧食的缺乏,是其在國際政治當中永遠的弱點之一」以及「糧食的自給自足,是國家偉大力量的來源」。 可見糧食問題對一個國家在國際間與其它國家競逐之時,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直接影響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美國社會學家Brown開始向這個世界揭示了有關中國的糧食需求問題,首先是中國龐大的人口帶來的龐大糧食需求,將影響整個世界的糧食生產與供應,最首當其衝的,便是中國週邊的國家。諸如日本、印度或是東南亞國家等,都將因為中國龐大的糧食需求而受到影響。 其後繼續延伸發展此一論調,如中國與印度,即便在本國糧食生產上有逐步成長,但在二十五年內,便會被自己的人口成長率趕過去,形成仍是糧食缺乏的問題。 Brown的研究展開了在此一議題上的討論,也形塑了「中國滅亡論」的論調。在「中國滅亡論」之外,也有另一派學者對此一議題抱持著不同的看法。Gerhard K.Heilig,便認為Brown的分析當中錯估了中國的耕地狀況,以及忽略掉中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科技的提升。 另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Sachs也認為中國的進步與成長將會是史無前例的個案,不會如同Brown說的走向滅亡,反倒會成為西方國家或是整個世界的新威脅,這也就形成了「中國威脅論」的出現。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62600161
Creators林彥榕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