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論4.0高科技發展策略對未來工作型態及種類之影響及因應-以量販流通業R公司為例 / The study of the 4.0 High-Tech Strategy’s impacts and responses on future work styles and types - the case of R retailing company

近年來,先近諸國無不提出各自版本的「4.0高科技發展策略」,在此先進科技架構下,過去不斷討論的「機器取代人力」的爭論再次浮現。本研究將探討的是:在不久後的將來,4.0高科技發展策略的科技發展是否會威脅人們的工作?又,哪些工作可能被取代?以及工作模式會產生哪些改變?另外,在前述工作的轉變下,企業及社會制度(法政策)應做好怎樣的準備?
  本研究由先進諸國對此議題的探討以及政策目標著手,統整包括各國以4.0高科技發展策略的四大核心科技所訂下的策略,以及各領域專家對科技造成工作種類(哪些工作會消失或改變)及型態(勞動彈性化、遠距工作、獨立的知識工作者)轉變的看法、對法政策層次造成的衝擊,接著由前述文獻探討的結果,自行統整出的框架,以套用在台灣現況。
  前述分析完成後,則聚焦台灣,從產業、社會狀況及政策等層次分析台灣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這波浪潮,以及台灣有何優勢劣勢等。最後,訪談企業個案,並了解以下議題:企業使用4.0高科技發展策略的科技狀況、企業個案對未來的規劃與預測以及個案認為台灣社會應做的準備,並套用上述的各國及台灣文獻分析結果,提出針對企業個案的建議:包括判斷企業內的哪些工作能在新科技介入後更有效率,具體判斷程序為何?以及對個案形塑未來科技化職場的短程及長程建議等。根據上述企業所做的調整建議,亦可提供台灣社會反思的機會,並在研究的最後提出對這波自動化浪潮台灣所應做的準備,在法政策面向上尚有哪些不足。
  本研究分析由各學者提出的理論,統合意見後認為:企業層次方面,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面臨4.0高科技發展策略科技導入議題的取捨時,應描繪出未來的企業的圖像,方能明確目標,以量販流通業個案為例:應思索要側重電商自動化或是實體賣場無人化,方有助於排定先後順序,以集中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行有餘力,則可兩者兼顧;為協助前項建議,本研究提出3W分析法,建議企業就工作說明書進行分析,統整出哪些工作較具有被取代的潛力、時程如何,套用3W分析法的優點在於,企業可思索那些工作可由科技優化,讓企業更能綜觀企業內勞動力狀況,明確策略目標的同時,以漸進式的手法導入科技,改變工作種類及型態,並且,亦可做為提供員工訓練設計的重要依據;至於在台灣社會方面,根據分析,在未來不同時程下,例行性、可預測性的工作將大受威脅,另外,勞動市場將可能變得懸殊化,在勞動法制的領域上應加強彈性安全的勞動市場模式,可參考先進國家的做法,並進一步思索未來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可行性。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104262008
Creators洪冠宇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