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股權結構對公司公開舉債與銀行借款影響之研究

本研究主要探討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其公開舉債與銀行借款餘額之影響。其著眼點乃在於過去關於公司公開舉債與銀行借款決策的相關研究,大多以資訊不對稱的觀點來分析上市公司如何決定其舉債來源,鮮少針對內部人對控制權的考量對公司舉債決策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除了考量影響舉債決策的資訊不對稱成本與發行成本外,並將不同的股權結構變數納入模型中,嘗試分析不同的股權結構變數與公司舉債決策間是否具關聯性。
本研究採用四個股權結構變數:董監持股比率、內部人持股比率、非關係企業法人持股比率以及家族因素,分別驗證其對公司直接與間接舉債決策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
1.董監事持股比率、內部人持股比率與銀行借款比率成負向關係,與公開舉債比率成正向關係。內部人為了維持其控制權的優勢,避免將公司內部資訊透露給外部人,在選擇其舉債來源時,會傾向於採取監督機制相對較弱的公開舉債方式,而避免向銀行借款,藉此降低銀行的監督制衡力量。
2.考量內部人與董監事持股後,家族公司與否對公司舉債方式的選擇沒有影響力。顯示內部人持股與董監事持股已能完整表達股權結構對公司舉債決策的影響,家族公司對控制權維持的態度與其他公司無異。
3.非關係企業法人持股率與銀行借款比率成負向關係,與公開舉債比率成不顯著的負向關係。由於機構投資人的專業知識較一般散戶投資人高,對於公司的監督機制也較強,因此,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高的公司,其經營者基於維持控制權的考量,會傾向減少銀行借款,以避免另一股監督力量介入公司經營。
4.其他控制變數:
(1)代表成長機會的營收成長率、與銀行借款比率成正向關係,顯示因資訊不對稱所產生的負債代理成本愈高的公司,傾向於向銀行借款以降低其成本。
(2)固定資產比率與銀行借款比率成正相關,與公開舉債比率成負相關。由於固定資產比率可代表資產清算價值,以及公司產生資產替代的代理變數,實證結果顯示清算效率的考量大於資產替代可能性的考量。
(3)資產規模與公開舉債比率成正相關。發行成本具有規模經濟的特性,故規模愈大的公司愈會傾向於公開舉債。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A2002001565
Creators陳姿廷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