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價值衝突與中共改革之研究

人的行為與動機之間有很密切的聯結關係,而人格主體的差異性使得此一關係甚為複
雜。在宏觀層面,如何分析社會行為與人群心理取向間的連動關係,是一個不易處理
的問題。以價值概念為分析中介是一可行的途徑。
以價值概念作為社會分析工具,不能不對之加以嚴密的界定。界定後的價值概念基本
上並不牴觸其常識性意義,但有若干必要的限定。
社會不是靜止的,變遷愈是急劇,愈具有社會學研究的意義、愈是容易掌握變遷的內
涵。社會學衝突理論之有助於社會現象的研究,理由即在此。同樣地,從價值衝突或
從社會變遷角度來觀察,也有利於我們探討、闡明社會現象與人群取向間的連動關係

我國大陸自一九四九年以來,在共產黨統治下歷經各種大小群眾運動。從運動的取向
來看,幾乎都有改革的意義,都旨在達成某種社會變革,從而隱含著價值觀念的衝突

大陸四十年來的變革歷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社會主義改造、建設階段(1
949∼1959)。(二)經濟調整階段(1960∼1965)。(三)文化大
革命階段(1966∼1976)。(四)(經濟)改革與開放階段(1977至今
)。
中共的各種改革運動,不免夾雜權力鬥爭與利益衝突,而針對特定運動,若忽略了權
力、利益因素,甚至可能無法透徹地了解該運動的意義。但從長期來看,價值分析途
徑就取得了優勢,特別是在預測社會未來趨向時,價值途徑尤其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大陸未來的變遷趨勢如何?從前述變革歷程中各階段左、右擺盪的情況來看,似乎將
來仍是這個趨勢。然而僅止於這樣的回答是沒有意義的。除了必須深入探究「左」、
「右」的價值概念內涵外,我們也無法滿足於此種有類「治亂循環」一般的結論。
我們從大陸長期的擺盪歷程中,「左」的力量總是比較「右」來得強勁而持久,同時
,在「右」的階段中總伴隨著「左」的牽制等現象來看,對其未來趨勢進行有意義的
預測,是可能的。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635
Creators耿大祥, GENG, DA-XIA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