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政治人物在大眾傳播媒介中的形象研究--以台視、中視、民視及無線衛星電視台對陳水扁報導為例 / The study of politicians image on mass media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電視媒體如何呈現新聞內容,以塑造陳水扁在擔任台北市長最後一年間的形象,並探討各台在編輯、報導量及內容呈現等,是否有明顯偏差。主要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分析對象為86年11月1日起至87年10月31日間台視、中視、民視及無線衛星電視台(TVBS)晚間新聞中與陳水扁相關的新聞。
根據分析結果,各台對陳水扁的相關報導,在報導性質、報導形式、畫面評論偏向、主控者等類目,未達顯著差異,在聲刺/畫面報導量、播出次序、新聞角色、文字評論偏等部分,則有明顯不同。
在報導量部分,以民視,及TVBS播出陳水扁聲刺長度、及鏡頭總數所佔比例最高。在播出時序上,則是台視及中視較偏好將新聞排於較早時段播出。
在文字評論偏向部分,除民視以中性評論報導居多,其餘各台仍以不予任何評價的方式報導新聞。
有關新聞角色部分,各台均強調陳水扁的主動、積極,但在被動、反應角色部分,則呈現差異。台視及中視較重視陳水扁如何反應媒體或其他黨派對他的看法。而TVBS則傾向由其他消息來源或媒體本身談論陳水扁。民視則是被動、反應都給予相當的描述。
由於各台在聲刺及畫面總數與播出次序,及對陳水扁回應其他消息來源意見的重視程度與所有權政政治立場呈現反向的分析結果,故仍需就媒體與政黨的關係,及其對新聞內容的影響做進一步探討,才能證實是否為政治偏差。
有關電視新聞呈現的形象部分,依據分析結果,當新聞由陳水扁及其幕僚主控時,傾向以交通/公共建設、文化/休閒等為主要議題定位,而且是以主動、積極的角色居多。在新聞性質的訴求上,則偏向強調處理市政部分。
由媒體主控的新聞,則偏好將陳水扁的聲刺與全國政務議題相聯結,並特別強調陳水扁與其他政治人物或政黨的互動關係,尤其在呈現他人抨擊陳水扁的相關報導部分,所佔比例最高。
在互動對象部分,電視新聞偏好呈現陳水扁與國民黨的互動報導。其中,又以強調二者的對立衝突所佔比例最高。綜觀所有樣本,唯一由陳水扁主動提出抨擊的對象,為國民黨主席李登輝。
經過立意抽樣解讀樣本後發現,電視新聞運用對接的剪輯方式,將陳水扁的年經、創新、健康、專業、負責任等訴求,與李登輝及國民黨的年老、守舊、不專業、有疏失等印象進行對比,無形中提昇陳水扁的政壇地位。
研究結果也發現,電視新聞雖以不予任何評論或是中立的立場呈現新聞,不過由於其過度強化陳水扁個人與大多數政治人物的對立關係,反而更加突顯陳水扁與台北市政議題的疏離。此外,原本對陳水扁有利的聲刺片段,經過新聞編輯後,反而成為媒體增加新聞內容戲劇性、娛樂性的材料,對陳水扁的市政建設或政策缺失,則未進行較深入的報導或探討。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1669
Creators黃秀, Huang, Hsi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