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5
  • 33
  • 5
  • 2
  • Tagged with
  • 40
  • 40
  • 16
  • 15
  • 9
  • 8
  • 7
  • 7
  • 7
  • 7
  • 6
  • 6
  • 6
  • 6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媒體對選擇新聞的報導偏差性分析--以民國八十三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

李婉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媒體對選舉新聞的報導偏差。本研究主要採內容分析法,研究對象為民國83年底台北市長選舉期間,媒體對該項選舉新聞的報導,包括選舉日前四個用(83年8月1日至12月2日)國內四家大型報紙(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及自立晚報)。及國內三家無線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選舉前一個月(83年11月3日至12月2日)之新聞本研究所分析的項目包括新聞報導「質」興「量」二部份,以探討在選舉期間的新聞內容是否有報導偏差的情形。 根據分析結果,報紙及電視的報導量均以黃大洲比例最高,而就報導篇幅、新聞總秒數及候選人出現畫面秒數言,亦以黃大洲最佔優勢,其次為陳水扁與趙少康;而無黨籍參選者紀榮治的報導量在報紙新聞中不及20%,在電視新聞中僅出現1則相關報導。 在電視新聞報導內容方面仍以黃大洲最佔優勢,三家電視台對黃大洲的報導均為正面多於負面,而對其他候選人則以負面評價居多;其中又以中視新聞在處理黃大洲的新聞的報導偏差最明顯;比較三台的報導發現,台視新聞對各候選人的報導可說是較客觀的一家電視台。 報紙新聞對黃大洲的報導則無電視一面倒的情形,雖然四報對黃大洲的報導量最多,但其報導評價以「中性及平衡報導」為主,聯合報對陳水貶報導較偏向負面、自由時報對趙少康的評價以負面居多,自立晚報對陳水扁的報導以正面為主、對黃大洲及趙少康以負面居多,中國時報對各候選人的報導與其他各報相較之下則較為客觀。 本研究亦就分析結果興媒介所有權加以分析,試圖評估造成媒體對選舉新聞報導偏差之原因,並以資料蒐集的缺失及對未來有關新聞偏差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議做為結語。
2

偏差樣本對區間估計的影響

邱瓊慧, QIU, QIO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實務上,由於經費的限制和其他客觀條件的考量下,使得在某些調查中,其樣本通常不是由所要調查的母體A 中隨機抽樣,而是由其子群體A1隨機抽樣,例如:利用電話訪問調查,係以電話號碼作為抽樣的依據,依七十九年主計處統計結果,台灣地區目前電話普及率為92% ,在此一比率下,進行電話調,查以估計變數Y 的母體平均數μ所產生的估計誤差為何,將在本文中有詳細介紹。 以從子群體A1抽樣得到之樣本,估計母體A 之參數為一偏差估計,此樣本稱為偏差樣本;以從母體A 中抽樣得到之樣本,估計母體A 之參數為一不偏估計,此樣本稱為不偏樣本。因不偏抽樣所需花費成本往往較偏差抽樣高出許多,故本文主要的目的在探討偏差抽樣與不偏抽樣對母體平均數作推估時,其精確度與偏差之變動情形,同時亦探討在固定成本下,如何在精確度與偏差間作一衡量,以得到最有效率之抽樣設計。
3

系統偏差與議程建立之研究-我國環境保護議題個案探討

劉志盈, LIU, ZHI-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大多數的政治系統中,由於公共議題的潛在數量遠超過系統的資源與負荷能力,因 此只有少數議題能夠進入正式議程,受到權威當局的慎重考慮。而權威當局考慮議題 與決策範圍的有限性,除了因資源與能力的限制外,最主要是來自於系統本身的偏差 (BIAS OF SYSTEM)。這種偏差通常有利於某些衡突議題的呈現,而壓制其他議題的 產生。而由於以往有關公共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於議題如何處理,政策如何制定、 價值如何分配,但對為什麼某些議題能在正式議程上佔一席之地,而其他的卻被排除 於議程之外,可以說是知之甚少。因此近來有關議題或備選方案的來源及界定過程, 亦即議程建立(AGENDA-BUILDING)或前決策(PRE-DECISIONAL PROESS)過程,乃被 認為是影響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 本文之研究目的在以我國環境保護議題為個案,探討系統偏差的形成因素及在系統偏 差下,受壓制議題如何建立議程之過程。 全文共計五章,其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之題目界說、探討問題、研究現況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分析架構,說明系統偏差的形成因素及議程建立的過程與模型。 第三章則說明我國環境污染現況,及造成輕忽環保的系統偏差因素。 第四章說明我國環保議題在系統中之議程地位,議程建音過程及政府在此一過程中所 扮演的角色。 第五章為結論,就本文之研究發現,提出檢討與建議並展望未來。
4

政治人物在大眾傳播媒介中的形象研究--以台視、中視、民視及無線衛星電視台對陳水扁報導為例 / The study of politicians image on mass media

黃秀, Huang, Hs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電視媒體如何呈現新聞內容,以塑造陳水扁在擔任台北市長最後一年間的形象,並探討各台在編輯、報導量及內容呈現等,是否有明顯偏差。主要採用的研究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分析對象為86年11月1日起至87年10月31日間台視、中視、民視及無線衛星電視台(TVBS)晚間新聞中與陳水扁相關的新聞。 根據分析結果,各台對陳水扁的相關報導,在報導性質、報導形式、畫面評論偏向、主控者等類目,未達顯著差異,在聲刺/畫面報導量、播出次序、新聞角色、文字評論偏等部分,則有明顯不同。 在報導量部分,以民視,及TVBS播出陳水扁聲刺長度、及鏡頭總數所佔比例最高。在播出時序上,則是台視及中視較偏好將新聞排於較早時段播出。 在文字評論偏向部分,除民視以中性評論報導居多,其餘各台仍以不予任何評價的方式報導新聞。 有關新聞角色部分,各台均強調陳水扁的主動、積極,但在被動、反應角色部分,則呈現差異。台視及中視較重視陳水扁如何反應媒體或其他黨派對他的看法。而TVBS則傾向由其他消息來源或媒體本身談論陳水扁。民視則是被動、反應都給予相當的描述。 由於各台在聲刺及畫面總數與播出次序,及對陳水扁回應其他消息來源意見的重視程度與所有權政政治立場呈現反向的分析結果,故仍需就媒體與政黨的關係,及其對新聞內容的影響做進一步探討,才能證實是否為政治偏差。 有關電視新聞呈現的形象部分,依據分析結果,當新聞由陳水扁及其幕僚主控時,傾向以交通/公共建設、文化/休閒等為主要議題定位,而且是以主動、積極的角色居多。在新聞性質的訴求上,則偏向強調處理市政部分。 由媒體主控的新聞,則偏好將陳水扁的聲刺與全國政務議題相聯結,並特別強調陳水扁與其他政治人物或政黨的互動關係,尤其在呈現他人抨擊陳水扁的相關報導部分,所佔比例最高。 在互動對象部分,電視新聞偏好呈現陳水扁與國民黨的互動報導。其中,又以強調二者的對立衝突所佔比例最高。綜觀所有樣本,唯一由陳水扁主動提出抨擊的對象,為國民黨主席李登輝。 經過立意抽樣解讀樣本後發現,電視新聞運用對接的剪輯方式,將陳水扁的年經、創新、健康、專業、負責任等訴求,與李登輝及國民黨的年老、守舊、不專業、有疏失等印象進行對比,無形中提昇陳水扁的政壇地位。 研究結果也發現,電視新聞雖以不予任何評論或是中立的立場呈現新聞,不過由於其過度強化陳水扁個人與大多數政治人物的對立關係,反而更加突顯陳水扁與台北市政議題的疏離。此外,原本對陳水扁有利的聲刺片段,經過新聞編輯後,反而成為媒體增加新聞內容戲劇性、娛樂性的材料,對陳水扁的市政建設或政策缺失,則未進行較深入的報導或探討。
5

2008年電視總統選舉新聞的政治偏差 / Political Bias in the Television News Coverage of 2008 Presidential Election

黃怡嘉, Huang, Yi Ch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分析台灣的六家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民視、TVBS及中天如何報導2008年的總統選舉,並探討這些電視台所報導的總統選舉新聞中是否存在著政治偏差。 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採取了內容分析法及個案分析法兩種研究方法。在內容分析法上,本研究於六家電視台選舉前三個月的電視新聞中,隨機抽取二十五天的晚間新聞做為樣本進行分析。而在個案分析中,本研究則自2008年總統選舉所發生的重要新聞事件中,選取兩起新聞事件進行質化的個案分析,深入探討六家電視台對於個別事件的呈現,檢視其中是否存在政治偏差。本研究所選取的兩個個案分別為馬英九綠卡事件及謝長廷的調查局線民事件。 整體的研究結果顯示,六家電視台中,以中視及民視兩家電視台的政治偏差情形最為明顯。中視的報導較偏向國民黨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而民視的報導則明顯偏向民進黨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相較之下,華視及TVBS兩家電視台的報導,不論在報導數量、引用的消息來源及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上均較為公正。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和過去的總統選舉新聞相較,台視、中視、華視三家傳統無線台的政治偏差情形已有明顯的改善。這顯示,政府針對無線三台所有權所進行的一連串改革措施,對於三台新聞報導公正性的提昇有相當的成效。 /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television reported the campaign and candidates during the 2008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content analysis and a case study. Election news stories chosen for analysis were from the evening news of six television stations. Two important news issues were chosen for the case study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election coverage of CTV and FTV were most biased. The coverage of CTV favored KMT candidates, and the coverage of FTV favored DPP candidates. CTS and TVBS-N were far more balanced in their coverage of the election than other television stations. Besides, this research also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campaign coverage of 2000 and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three terrestrial television stations, TTV, CTV and CTS, were more balanced in their coverage of 2008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is implies that the change of ownership has contributed to the achievement of more balanced election coverage in the three terrestrial television stations.
6

盈餘可預測性與財務分析師之預測偏差性研究 / Earnings Predictability and Bias in Analysts' Forecasts

施岑佩, Shih, Tsern-Pe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藉由探討公司盈餘的可預測性與財務分析師預測偏差性的關係,俾瞭解財務分析師獲取私有資訊的動機與預測偏差性的關係,本研究並擬進一步探討,當財務分析師預測資訊成為已公開資訊之時,市場上之投資者對於財務分析師此策略性的預測偏差性行為,是否具有辨識性,並能進一步的在股價中加以反應調整。經由實證結果,本研究獲致如下的結論: 1.財務分析師在短期的各年度預測值中,呈現不同程度的預測偏差性,但以整個樣本期間的長期平均而言,財務分析師並未呈顯著的預測偏差性。 2.公司盈餘可預測性愈低,財務分析師樂觀性預測偏差愈高。 3.公司規模愈大,財務分析師樂觀性預測偏差愈低。 4.公司產業別、內部持股比率、上市期間長短、市場風險與股票交易週轉率對於財務分析師預測偏差性不具有影響性。 5.就市場平均性而言,可完全反應調整財務分析師的預測偏差性。 6.市場上無法反應調整財務分析師對於低可預測性公司具較高程度的預測偏差性。
7

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關係

陳明輝, Chen, Mi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現況,並探討青少年家庭關係、同儕關係、學校關係、自我中心、認知曲解與偏差行為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使用「想像觀眾量表」、「個人神話量表」、「認知曲解量表」、「父母關係量表」、「同儕關係量表」、「學校關係量表」與「偏差行為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並以在學國中、高中與少年輔育院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實得樣本364人,男生213人,女生151人)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分別採用描述統計、t 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與徑路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男生比起女生在「個人神話不可毀滅性」、「認知曲解」、「負向父母關係」與「學校疏離關係」來得高,但女生在「自我揭露同儕關係」則比男生來得高。 二、高年級學生在「印象整飾想像觀眾」、「自我揭露同儕關係」與「學校疏離關係」比起低年級學生來得高。 三、「正向父母關係」與「偏差行為」兩者與性別及年級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高年級的女生比起高年級的男生有較多的「正向父母關係」,但「偏差行為」則較少。就男生來說,高年級男生比起低年級男生有較少的「正向父母關係」,較多的「偏差行為」;就女生來說,高年級的女生比起低年級的女生則有較多的「正向父母關係」。 四、犯罪組比起正常組有較多的「個人神話全能性」、「認知曲解」與「偏差行為」,但在「個人神話高人一等獨特性」、「正向同儕關係」與「自我揭露同儕關係」則比正常組少。 五、對「認知曲解」的解釋上,社會變項比起自我中心變項可以解釋更多的變異。 六、「認知曲解」變項可以解釋「內隱行偏差行為」較多的變異,但對「外顯型偏差行為」的解釋,「認知曲解」變項則不如「社會變項」與「自我中心變項」的解釋來得多。 七、整體來說,「父母關係」、「同儕關係」、「學校關係」、「自我中心」與「認知曲解」可用以預測偏差行為的發生。 基於以上的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教育與輔導實務工作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教育、輔導與研究在執行上之參考。
8

二00四年報紙報導總統選舉新聞的政治偏差

王慧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針對聯合報、中央日報、蘋果日報與自由時報二00四年總統大選期間的新聞報導進行分析,欲瞭解台灣地區的報紙如何報導本屆總統選舉,以及報紙的選舉新聞報導是否有政治偏差。 本屆總統選舉共有兩組候選人參選,分別是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及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宋楚瑜。此次選戰異常激烈,雙方實力不分軒輊,在大選當日之前,很難判斷誰會勝選。過程中,報紙如何報導本屆總統大選?各報的選舉新聞報導是否有明顯的政治偏差?這些均是本研究關切的問題。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採內容分析法,以聯合報、中央日報、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為分析對象。希望探討不同報紙在二00四年總統大選期間,對各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報導情形。 第二部分採個案分析方式,探討二00四年總統大選期間,新聞報導如何呈現公投議題以及陳由豪事件。希望以質化研究方法配合量化內容分析,進一步分析不同報紙對新聞內容的影響。 內容分析法以新聞報導的數量、新聞中引用和引述消息來源的黨派情形,以及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三個指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四家報紙選舉新聞中政治偏差情形以中央日報最為嚴重,蘋果日報的報導較為中立。 報導量的方面,聯合報、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三報,對陳呂組候選人的報導比例都高於對連宋組的報導比例,而中央日報則以涉及連宋組候選人的報導比例最高。 各報主要引用的消息來源黨派方面,中央日報最常引用泛藍人士為主要的消息來源;自由時報則較常引用泛綠人士為主要消息來源;聯合報分別引用泛藍和泛綠人士作為主要消息來源的情形差不多;蘋果日報則在每則報導中,最常引用各黨派人是作為主要消息來源。 各報對兩組候選人報導給人的整體印象方面,自由時報的報導對陳水扁、呂秀蓮這組候選人極為有利,對連戰、宋楚瑜這組候選人極為不利;中央日報的報導則完全相反,對連戰、宋楚瑜這組候選人極為有利,而對陳水扁、呂秀蓮這組候選人極為不利。至於蘋果日報和聯合報的選舉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則較為持平,聯合報的報導對連戰、宋楚瑜這組候選人稍微有利;而蘋果日報的報導對陳水扁、呂秀蓮這組候選人較為有利。 個案分析方面,本研究選取大選中公投事件及陳由豪事件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各報對陳由豪事件的個案報導,皆大量採用匿名消息來源,包括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在新聞的查證、消息來源的處理上,仍有很大改進空間;而自由時報與中央日報,則以將近整版的大篇幅報導,營造有利於綠軍或藍軍的新聞印象,使新聞的論點與立場失衡。或者利用特稿和專欄作為工具,發表不利於藍軍或綠軍的言論及判斷。 由各報報導公投事件則可以發現,各報除了較常使用匿名消息來源外,部分報紙也傾向做出符合自己立場的新聞標題,與事實有落差。像是2月8日報導薛瑞福的言論中,自由時報的頭條標題為「美:台灣有想改變現狀的趨勢」,但中央日報的標題卻是「美國務院:兩岸維持現狀 台灣主流民意」。截然不同的兩種標題,所反映的是兩家報紙極端對立的立場,也顯示聳動、主觀的下標方式,已成為現今新聞處理的一個趨勢。
9

愛知県高等学校入学者数学学力テストBにおける本校生徒の結果分析(数学科)(教科研究)

湯澤, 秀文 15 August 1991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10

低成就學生的情緒調節對學業情緒與偏差行為的影響

文永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低成就學生的情緒調節對學業情緒與偏差行為之影響,並探討青少年學業情緒、情緒調節與外顯偏差行為及自傷行為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使用「學業情緒量表」、「情緒調節困難量表」、「偏差行為量表」與「自傷行為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並以國中一年級作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141人,男生81人,女生60人)進行調查。以學生國一入學時智力測驗所得的智力成績,預測學生學業成就分數。實際學業成就分數:利用學生95學年度上學期的總成績,經過標準化得到一學業成就的標準化T分數來代表學生的學業成就值。當學生實際成就值低於預測成就值1/2個估計標準誤時稱為「低成就」。以此方式將受試者分為「一般成就」與「低成就」兩組。調查結果分別採用描述統計、t 考驗、共變數分析、積差相關、與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 低成就學生有較多的負向學業情緒及較少的正向學業情緒。 二、 「使用有限的情緒調節策略」與「缺少情緒覺察能力」越多的低成就學生,越容易有負向學業情緒產生。 三、 低成就學生較不覺察自己的情緒,但卻容易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四、 排除控制性別因素後,低成就學生並未有更多的偏差行為。 五、 學業成就與自傷行為的關聯並未顯著。 六、 學生的正向學業情緒越多偏差行為就越少,情緒覺察能力越高的低成就學生偏差行為就越多。 七、 低成就學生的自傷行為與有限的情緒調節策略關係密切。 基於以上的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教育與輔導實務工作及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教育、輔導與研究在執行上之參考。

Page generated in 0.049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