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二00四年報紙報導總統選舉新聞的政治偏差

王慧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針對聯合報、中央日報、蘋果日報與自由時報二00四年總統大選期間的新聞報導進行分析,欲瞭解台灣地區的報紙如何報導本屆總統選舉,以及報紙的選舉新聞報導是否有政治偏差。 本屆總統選舉共有兩組候選人參選,分別是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及國民黨候選人連戰、宋楚瑜。此次選戰異常激烈,雙方實力不分軒輊,在大選當日之前,很難判斷誰會勝選。過程中,報紙如何報導本屆總統大選?各報的選舉新聞報導是否有明顯的政治偏差?這些均是本研究關切的問題。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採內容分析法,以聯合報、中央日報、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為分析對象。希望探討不同報紙在二00四年總統大選期間,對各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的報導情形。 第二部分採個案分析方式,探討二00四年總統大選期間,新聞報導如何呈現公投議題以及陳由豪事件。希望以質化研究方法配合量化內容分析,進一步分析不同報紙對新聞內容的影響。 內容分析法以新聞報導的數量、新聞中引用和引述消息來源的黨派情形,以及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三個指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四家報紙選舉新聞中政治偏差情形以中央日報最為嚴重,蘋果日報的報導較為中立。 報導量的方面,聯合報、自由時報與蘋果日報三報,對陳呂組候選人的報導比例都高於對連宋組的報導比例,而中央日報則以涉及連宋組候選人的報導比例最高。 各報主要引用的消息來源黨派方面,中央日報最常引用泛藍人士為主要的消息來源;自由時報則較常引用泛綠人士為主要消息來源;聯合報分別引用泛藍和泛綠人士作為主要消息來源的情形差不多;蘋果日報則在每則報導中,最常引用各黨派人是作為主要消息來源。 各報對兩組候選人報導給人的整體印象方面,自由時報的報導對陳水扁、呂秀蓮這組候選人極為有利,對連戰、宋楚瑜這組候選人極為不利;中央日報的報導則完全相反,對連戰、宋楚瑜這組候選人極為有利,而對陳水扁、呂秀蓮這組候選人極為不利。至於蘋果日報和聯合報的選舉新聞給人的整體印象則較為持平,聯合報的報導對連戰、宋楚瑜這組候選人稍微有利;而蘋果日報的報導對陳水扁、呂秀蓮這組候選人較為有利。 個案分析方面,本研究選取大選中公投事件及陳由豪事件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各報對陳由豪事件的個案報導,皆大量採用匿名消息來源,包括聯合報及蘋果日報,在新聞的查證、消息來源的處理上,仍有很大改進空間;而自由時報與中央日報,則以將近整版的大篇幅報導,營造有利於綠軍或藍軍的新聞印象,使新聞的論點與立場失衡。或者利用特稿和專欄作為工具,發表不利於藍軍或綠軍的言論及判斷。 由各報報導公投事件則可以發現,各報除了較常使用匿名消息來源外,部分報紙也傾向做出符合自己立場的新聞標題,與事實有落差。像是2月8日報導薛瑞福的言論中,自由時報的頭條標題為「美:台灣有想改變現狀的趨勢」,但中央日報的標題卻是「美國務院:兩岸維持現狀 台灣主流民意」。截然不同的兩種標題,所反映的是兩家報紙極端對立的立場,也顯示聳動、主觀的下標方式,已成為現今新聞處理的一個趨勢。
2

媒介議題設定的第二面向:候選人形象設定效果研究 / Second dimension of agenda-setting study: candidate image-setting in Taiwan.

李郁青, Yu-Ching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繼「議題設定理論」於1972年問世之後,McCombs整理20年來媒介議題設定 效果的研究結果,提出了議題設定的第二面向:議題屬性的設定。主要論點 認為:每一議題本身都具有某些特定的屬性,而媒介對這些屬性的報導方式 與結論,往往也會模塑了閱聽人對此一議題的認知,使得人們看見這個議題 時,便會想到這些特定的屬性,因而對議題形成一種形象。本研究即以此論 點為理論基礎,意圖了解媒介形象設定理論在台灣選舉中的應用性。研究 結果發現:在「實質面向」(substantive dimension) ,也就是候選人形象 類目的比較中,媒介議題與選民議題間的確存在顯著的相關,也就是說 :「 刺激決定論」(stimulus determined thesis)在此具極大的解釋力;但在 「情感面向」(affective dimension)上 ,也就是對候選人形象評價的比 較中,「感知者決定論」(perceiver determined thesis)便成一項重要的 關鍵指標。故證實了諸多文獻的論點:對候選人形象而言,究竟「刺激決定 」與「感知者決定」何者力量較大,應視情況而定。本研究尚發現:「教育 程度低的選民,較教育程度高之選民更重視候選人的個人形象」、 「女性 選民與男性選民在認知候選人形象時,並無明顯差異存在」、 「當選民愈 支持某一黨派,則對該黨派候選人的整體形象評價便愈高」、 「政治涉入 程度愈高者,愈容易受報紙形象設定效果的影響」、「年輕人較容易受媒 介形象設定效果之影響」等。最後在研究建議方面,本研究建議日後的同 類研究,應採用小樣本連續訪問法 (panel study) 進行研究,以便獲得時 間架構因素的因果關係。此外, 日後研究的問卷設計中,可考慮加入人際 傳播因素的中介,以便實際了解候選人形象設定的來源, 究竟是人際傳播 的影響、或是媒介、政黨的影響較大。

Page generated in 0.26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