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10
  • Tagged with
  • 10
  • 10
  • 10
  • 10
  • 6
  • 6
  • 5
  • 5
  • 4
  • 4
  • 4
  • 4
  • 4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經濟專業報紙議題設定功能之研究

葉宣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探討經濟專業報紙的「議題設定」功能為主題。研究目的在於檢驗國內經濟專業報紙是否具有「議題設定」效果,以及「議題設定」效果的產生受到那些條件限制。 本研究就國內僅有的兩家經濟專業報紙——工商時報及經濟日報—進行內容分析,以了解兩家報紙對於股票市場新聞的報導及強調程度。並「抽樣調查」股票投資人,以瞭解投資人對專業報紙所報導的論題的認知情況。再就投資人認知之多寡與報導數量之多寡作相關分析。結果發現,專業報紙報導程度愈高的論題,投資人也知道的多,專業報紙愈強調的論題,投資人也愈認為重要。雖然部份數據無法支持研究假設,但大致已可證實國內經濟專業報紙對投資人具有「議題設定」效果。 本研究同時發現,專業報紙較一般綜合性報紙對投資人更具「議題設定」效果,而且投資人涉入股市深淺程度的不同,亦影響其對報紙論題的認知程度。
2

選舉活動中議題影像化之研究--2001年郭榮振立法委員選舉之個案研究

林政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所有民主先進國家皆認為,民主政治的運行乃是透過大眾傳播的功能與效果來實踐,媒介幾乎操縱了整個政治的過程,尤其是選舉期間,大眾媒介更成為左右了候選人勝選與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現今「媒介政治」的時代中,電視影像更容易彰顯出候選人獨有的形象與議題訴求,相關研究亦顯示出,候選人形象與議題訴求是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有效指標之一。 本研究透過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瞭解競選文宣的製作過程,並以文本敘事分析詮釋競選文宣的敘事結構,試圖回應本研究目的: 一、瞭解競選文宣企畫階段之形成過程為何? 二、瞭解競選文宣製作階段之執行過程為何? 三、瞭解競選文宣之文本敘事分析為何? 研究發現: 一、競選文宣概念主要源於候選人的核心概念與相關理論,主要是透過政治行銷理論,將候選人形象定位,進行競選文宣之議題設定,並尋找主要選民以獲得勝選。 二、競選文宣製作階段之執行主要是依據文宣的企畫內容。在前製作的部分是以文案撰寫、勘景與拍攝架構出文宣的初貌,並透過剪接、配音等後製工程去完成文宣製作以及播放。 三、競選文宣之文本敘事目的主要在於從文本的內容結構中突顯出文宣所要傳達的意涵,包括加強觀眾之情感認同、以及塑造候選人親民的形象。並透過影音文本分析檢測文宣的意涵。 研究建議: 一、文宣議題與時事議題結合:增加候選人宣傳的機會。 二、文宣議題與候選人形象結合:保持候選人一致的形象。 三、文宣議題與影像化、感性化的結合:增加選民的情感認同。 四、文宣議題與競選策略的結合:達成廣泛的宣傳效果。 五、文宣議題與人本關懷的結合:增加競選文宣的競爭優勢。 關鍵字:九二一、形象、政治行銷、敘事理論、議題設定
3

一般報與財經報如何建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新聞 / The Difference From Constructing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News Between General and Financial Newspapers

賴柏維, Lai, Bo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兩岸兩會復談後,大陸與台灣的經貿關係也因為經濟交流腳步更加緊密,彼此成為非常重要之貿易與投資夥伴,兩岸於2010年簽訂ECFA之後,2013年再簽訂攸關台灣經濟前景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由於社會各界與媒體對於協議利弊有著巨大爭議。至今尚未通過。 本研究為探究台灣報紙如何再現「服貿協議」,以兩份一般性報紙─《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與兩份財經報紙─《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自102年6月21日至103年2月20日,分析探討報紙之消息來源、報導偏向、議題設定以及框架運作模式。 研究發現,一般報紙與財經報紙在消息來源、報導主題與新聞框架與文本特色具有顯著差異,與過往研究結果類似,兩類報紙的消息來源仍然偏向傳統菁英消息來源(政府、政黨與學者專家),只有財經報紙比較注重服務產業的意見;報導主題部分,一般報紙偏向報導「服貿協議」政治層面,財經報紙則維持財經報紙特色,經濟議題比例仍高;新聞框架方面,政府與政黨論述為兩類報紙偏好之框架,唯財經報紙的經濟框架報導比例較一般報紙高。 本研究認為,兩份一般報紙於「服貿協議」事件出現「資源動員」現象,而且報紙各持己見的立場非常鮮明,媒體的角色已不再是溝通與對話,而是包裹具備立場的論述,且《中時》與《自由》兩報的立場截然不同。反觀財經報紙,雖然仍具備支持政府之立場,但是仍能就事論事,從經濟層面剖析「服貿協議」對於台灣經濟之利弊。
4

新聞媒介「議題設定」功能之研究-以大學生認知中美斷交問題為例

郭陽道, Guo, Yang-D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議題設定」的功能是指新聞媒介以其本身所具有守門作用,促使社會系統中的成 員,認知整體環境中的重要問題,形成成員間的共感,以維持社會的持續與發展。 本研究以調查法和內容分析法,研究在中美斷交的問題上,媒介報導了那些論題, 特別強調什麼論題。媒介所強調的論題引起個人怎樣的認知和理解。簡單地說,就 是媒介所強調的論題與個人所理解的論題之間是否有關係。 全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一、前言,二、研究目的,三、有關文獻概述,四 、問題陳述與假設;第二章抽樣調查法:一、調查研究對象,二、抽樣方法,三、 問卷設計與定義運作,四、訪問過程,五、資料處理;第三章內容分析法:一、內 容分析對象,二、選樣日期,三、分析單位與類目,四、資料處理;第四章:一、 大學生關心那些事情及其型態,二、大學生尋求中美斷交問題消息的情形及對媒介 評價,三、報紙報導有關中美斷交問題中的論題,四、大學生認知和談論那些中美 斷交的論題,五、媒介論題與個人論題的關聯性分析,六、假設驗證及討論;第五 章摘要與結論:一、主要發現,二、本研究的限制與檢討,三、對未來的建議。
5

報紙媒體報導政黨電視競選廣告之研究:以2001年立法委員暨縣市長公職選舉為例

高怡欣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競選活動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環節,透過競選活動以決定各政黨之實力與地位。在現代競選活動中又以電視競選廣告為最重要之宣傳管道 ,多數研究均指出,在所有競選花費中以電視競選廣告支出佔最多。究其原因,不外是電視廣告可在短時間之內,將動態訊息傳遞給廣大的選民,因此各陣營無不在電視競選廣告上投入大量費用。而電視競選廣告除了對選民訴求之外,為求其「綜效」之發揚,與「整合行銷傳播」之有效利用,電視競選廣告仍必須設法吸引新聞媒體與對手之注意與報導。 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瞭解新聞媒體與電視競選廣告之互動,試圖回應本研究目的: 一、三黨之競選廣告在媒體報導上有何差異? 二、各報處理電視競選廣告之報導框架為何? 研究發現: 一、民進黨「在怎麼野蠻」系列廣告成功主導該次選舉議題。 二、民進黨之負面攻擊廣告較能引起媒體之回應與追蹤,而國民黨之負面幽默廣告則是其較為成功之處,但國民黨在負面攻擊訴求的運用上則遠不如民進黨成功。 三、新聞媒體採取「二元對立」之報導框架。 四、「對手回應」對於競選廣告之報導量有重要之影響,亦即電視競選廣告欲引起媒體之注意必先引起對手之回應。 研究建議: 一、對於其有高度共識之議題,需著重議題之再包裝。 二、對於競選議題之設計需著重能引起對手之反應。 三、參選政黨必須讓自己成為對手唯一之對手,避免被新聞媒體邊緣化。 關鍵字:「在怎麼野蠻」、競選廣告、報導框架、議題設定、免費媒體
6

誰主導選舉新聞--媒介議題設定的觀點: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

何聖飛, Ho, Sheng-F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7

議題設定理論第二層次探析-以台北市公娼存廢議題為例

陳芸芸, Tracy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是台灣地區首篇以「議題設定理論第二層次」中的「媒介議題屬性設定效果」為主旨的實證研究。論文以「台北市公娼存廢議題」做為分析個案,目的在於驗證「媒介設定公娼議題的第二層次效果」。研究方法係以報紙內容分析與民意調查兩種方式,檢驗報紙所強調報導的屬性,是否也是民眾腦海中比較凸顯的屬性。研究結果證實了媒介的議題屬性設定效果。其他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中國時報》、《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對於「台北市公娼存廢議題」的整體報導中,以「掃黃與色情」這項屬性被報導的次數最多,第二名是「照顧弱勢生計」。其他的報導屬性依次是「社會風氣」、「食色性也」、「行政立法」、「工作權」、「兩性平等」、「制度合宜」、「公共衛生」、「都市發展」、「人身安全與住宅安寧」與「其他」。三報之間的報導屬性排名大體上類似。   二、在受訪者對公娼議題屬性的認知方面,以「掃黃與色情」所佔的比例最高,排名第二的是「食色性也」,其他依次是「社會風氣」、「都市發展」、「制度合宜」、「照顧弱勢」、「工作生存權」、「兩性平等」、「行政立法」、「人身安全與住宅安寧」、公共衛生與「其他」。   三、在人口變項方面,報紙對於各次群體在公娼議題屬性的第二層次設定效果上,的確有所差異。整體說來,報紙對於女性、高教育程度、外省籍,以及支持國民黨和新黨的受訪者,有顯著的設定效果。
8

媒介議題設定的第二面向:候選人形象設定效果研究 / Second dimension of agenda-setting study: candidate image-setting in Taiwan.

李郁青, Yu-Ching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繼「議題設定理論」於1972年問世之後,McCombs整理20年來媒介議題設定 效果的研究結果,提出了議題設定的第二面向:議題屬性的設定。主要論點 認為:每一議題本身都具有某些特定的屬性,而媒介對這些屬性的報導方式 與結論,往往也會模塑了閱聽人對此一議題的認知,使得人們看見這個議題 時,便會想到這些特定的屬性,因而對議題形成一種形象。本研究即以此論 點為理論基礎,意圖了解媒介形象設定理論在台灣選舉中的應用性。研究 結果發現:在「實質面向」(substantive dimension) ,也就是候選人形象 類目的比較中,媒介議題與選民議題間的確存在顯著的相關,也就是說 :「 刺激決定論」(stimulus determined thesis)在此具極大的解釋力;但在 「情感面向」(affective dimension)上 ,也就是對候選人形象評價的比 較中,「感知者決定論」(perceiver determined thesis)便成一項重要的 關鍵指標。故證實了諸多文獻的論點:對候選人形象而言,究竟「刺激決定 」與「感知者決定」何者力量較大,應視情況而定。本研究尚發現:「教育 程度低的選民,較教育程度高之選民更重視候選人的個人形象」、 「女性 選民與男性選民在認知候選人形象時,並無明顯差異存在」、 「當選民愈 支持某一黨派,則對該黨派候選人的整體形象評價便愈高」、 「政治涉入 程度愈高者,愈容易受報紙形象設定效果的影響」、「年輕人較容易受媒 介形象設定效果之影響」等。最後在研究建議方面,本研究建議日後的同 類研究,應採用小樣本連續訪問法 (panel study) 進行研究,以便獲得時 間架構因素的因果關係。此外, 日後研究的問卷設計中,可考慮加入人際 傳播因素的中介,以便實際了解候選人形象設定的來源, 究竟是人際傳播 的影響、或是媒介、政黨的影響較大。
9

我國報紙議題設定工能之研究──以六十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

徐惠玲, Xu, Hu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包括前言, 研究目的, 理論與文獻, 以及問題與假設的提出。第二章研 究方法─抽樣調查部分。第三章研究方法─內容分析部分。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解釋。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主要內容: 議題設定功能研究為近期大眾傅播媒介效果研究的主要趨勢之一。議題設 定理論從認知角度重新肯定了大眾媒介的影響力: 認為大眾媒介雖然不能成功地教我 們怎么想, 但是卻能有效地決定我們注意那些問題, 想那些問題。 本研究以民國六十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 以木柵地區居民為對象, 探討我 國報紙在選舉過程中是否如國外文獻所顯示般, 具有議題設定的功能, 影響選民對重 要論題的認知。為驗證此一理論, 本研究在方法上同時採用抽樣調查與內容分析兩種 方法。在問題層次上, 則一方面從整體觀點著眼, 探討報紙對一般選民是否具有影響 認知的效果; 一方面從個人觀點著眼, 採列聯分析法, 進一步澄清在何種情況下議題 設定功能加強, 在何種情況下減弱。 #40001154 設定功能加強, 在何種情況下減弱。 #40001154
10

經濟專業報紙「議題設定」功能之研究

葉宜模, Ye, Yi-M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研究方法、第三章研究結果、第四章結論與建議。 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檢驗國內經濟專業報紙是否具有「議題設定」效果。研究方法係 以國內的兩家經濟專業報紙為對象, 進行內容分析, 心了解兩家報紙對于服票市場新 聞的報導及強調程度, 並抽樣調查服票投資人, 以瞭解投資人對專業報紙所報導的論 題的認知情況, 並就投資人認知之多寡與報紙報導等數量之多寡作相關分析。結果發 現, 多數數據支持研究假設, 證實國內經濟專業報紙對投資人具有「議題設定」效果 。

Page generated in 0.408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