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日據時期檢閱制度下的台灣左翼文學

本文從日據時期殖民地媒體檢閱制度的要素,來觀察台灣左翼文學的發展,試圖對前行研究指出台灣左翼文學於發展歷史中所呈現的特點,作一補充性論述。首先,針對當時台灣檢閱制度來龍去脈和殖民地前期媒體實際概況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檢閱制度如何作為當時日本帝國殖民地特殊政策的一環,在媒體環節上發揮嚴苛於內地的箝制作用。這種影響不僅使得由殖民地台灣人自辦的刊物直至1920年才出現,而且能發展的空間在總督府密切關注下也一直相當有限。這種情況在1927年台灣政治運動的突破(分裂)局勢中獲得了轉機,一些具左翼色彩的刊物藉由「出版物」的合法型態取得發行機會,替台灣左翼文學打開了契機。但相對來說,檢閱制度因應著殖民地文化空氣的轉變,也提升了媒體檢閱工作的細膩度和專業度,其中特別是針對這個時期開始增加的中國輸入出版品。在檢閱制度下,原本這些期待能運用出版物合法型態來推動左翼思潮的刊物也一一面臨查禁停刊的命運,使得台灣左翼文學被迫走入一種最低程度的左翼文學類型。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的局勢,進一步內縮了台灣的媒體空間,台灣左翼文學開始在文學領域中尋求與右翼文人的聯合,但這種聯合卻也曝露出路線不明確、或自我淡化左翼色彩來保住發言權的現象,左翼文學必須受限於種種掣肘,最終在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升級後再也無法堅持下去。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8159006
Creators徐千邦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