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食品產業轉向生物技術產業發展之實證研究-動態能耐的觀點

食品業競爭激烈,眾多業者紛紛進入生技產業,在此歷程中發現擁有充沛的資源並非讓各大食品公司不敗的原因,因此希望可以藉由本研究瞭解食品業者如何適應環境,並發展出新的能力轉向生技領域。

研究目的有三:1.瞭解台灣食品業之廠商,面臨產業環境變化的思考方向,包含轉向動機及轉向策略選擇。2.以「動態能耐」觀點探討台灣「食品業轉向生技產業發展」之廠商轉型之過程。3.歸納「食品業轉向生技產業發展」之轉型歷程,並據以提出相關措施方向建議供產、官、學、研各界參考。

本文以多角化作為轉向之定義,並以Teece et al.(1997)提出之動態能耐架構分析研究個案轉向歷程。研究方式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及質化研究法,深度訪談味全、黑松、卜蜂和金車四家企業的高階經理人,獲得以下五點結論:

1.食品業轉型至生技產業之動機是具有積極的思考方向,為了為提升企業價值而轉型。且食品業轉向之腳步較為穩健,會先仔細考量市場動向與缺口,再回頭評估自有能耐與方向,決定轉向之領域與方式。

2.食品業轉型至領域類似的食品生技產業,企業選擇的路線較為保守,少有其他領域的拓展。而食品業轉型至農業生技產業,所涉及的領域較廣,也比較勇於嘗試不同類型生技產業。

3.食品業轉向至生技產業之企業重新配置和轉化的動作相當頻繁,可以視情況隨時調整,適應企業及環境需求,具有靈活性及彈性,符合動態能耐之觀點。

4.食品業轉向生技產業時,因為與本業的共通性不多,大多歸類為非相關性多角化。在轉向過程中,原企業僅轉移部分共通的資源至新的企業或事業部門,如:財務性資源與管理能力,其餘資源大多為新企業從頭開始累積。

5.新企業在建構新事業的過程中,大多利用與外界的合作關係,迅速建立企業之能力,亦可快速學習與累積知識。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359007
Creators陳怡均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