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之研究 -動態能力的觀點 /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from manufacturing to creative life business: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capability

台灣的傳統產業在過去時代扮演重要角色,但因市場環境變動、競爭日益劇烈而漸漸失去優勢,在競爭力衰退下不得不力求轉型。近年來政府開始大力推動本土文化的保存與發展,積極把傳統產業或具有特色的地方性產業加以推廣,藉此來改善產業的經濟情形,加深地方認同感和在地連結。
過去以生產為主的傳統產業想轉型利用文化加值,首先在觀念上需要有所突破,從專注在製造產品到著重消費者的感受,由物質的生產進化到與知識經濟、體驗經濟、美學經濟相關。台灣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創意生活產業」是不同於其他國外文化產業的分類,以創意整合生活產業的核心知識,是提供高質美感和具有深度體驗的產業,呼應了台灣朝向精緻、創意及高品質的趨勢。
本研究欲探討企業由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透過動態能力的架構來了解企業如何培養新的能力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讓更多欲轉型的傳統企業有合適的參考典範。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有四點:1.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動機為何? 2.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為何? 3. 傳統產業如何將產業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 4. 轉型後的企業如何經營創意生活事業?
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如下:
傳統產業受限於企業規模與產業特性,要從原本單純的製造生產跨足創意生活事業往往需要有適當的契機。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發展新能力所需的核心知識,通常是來自於過去經營時對該領域專業知識的深度了解以及豐富的產業經驗。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除了過去的製造能力外,會藉由專業人員指導、國內外類似企業參訪、實做經驗或從消費者的反饋來培養服務能力。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企業會從產業文化的核心去擬定目標確立發展的主體,將其產業文化資產的特色充分發揮、創造價值。
傳統產業轉型經營創意生活事業的過程中,會將在地特色、創意與教育等元素融入產品以及體驗服務中,並以生活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以使顧客有深度且豐富的體驗感受。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7359032
Creators李承陸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