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銀行授信決策模式與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

銀行資金一向是企業融資的重要管道,然銀行在貸放資金與企業時,往往必須要經過一連串審慎的評估程序,除了確保貸放款項能如期回收,進一步達到穩定獲利與保障存款人利益的目的。因此本論文除了論述一般銀行授信業務的審核流程外,也從「質」與「量」的觀點,剖析授信決策在實務上與理論上重要論述,並提出觀念性架構以及實證上的印證。

在「質」的考量上,實務上提出許多準則與規範,然而總是缺乏一個可以「一以貫之」的架構;因此本論文以企業策略思考架構,綜合過去實務與理論,於第参章提出觀念性架構,認為授信決策準則應該同時考量「企業外部因素」、「企業內部因素」以及「授信特殊考量因素」,在三大類考量要素下分別就細部準則予以斟酌,方才可對企業授信業務之決策,提供完整的思考模式。

在「量」的考量上,本研究針對財務上常用之五大類財務比率,以統計方式在五大類中各挑選一個最能夠預測企業體質良窳的指標,並且據以建構實務與理論上常用的「線性區別模型」、「線性機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等四類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並以實際資料驗證該四類模型預測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能力之高低。本研究有關實證的的結論可以綜合如下:

1. 根據採用「危機公司歷年比較」以及「危機公司與正常公司逐年比較」的兩項準則下,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所得到的結果,在五大類財務指標各取一個最有顯著相關者,分別為「流動比率」、「負債比率」、「總資產週轉率」、「營業成本率」、「現金在投資率」。
2. 若不考慮從五大類財務指標各取其一,則五大類指標中,與財務危機預警最具相關的,為「短期償債能力」該大類中的各項指標所呈現的相關性最為明顯。
3. 根據五項財務指標所建構的四類模型,其預測力正確率分別為「線性區別模型」90%,「線性機率模型」與「Logit模型」均為86.67%,「Probit模型」則為83.33%。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355023
Creators駱金龍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