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從存有到映象:黑格爾《邏輯學》本質論啟始的形上學意義 / From “Sein” to “Schein”: The Meta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Doctrine of Essence in Hegel’s Science of Logic

《邏輯學》之「本質論」的首章「映象」,曾經被黑格爾自己表示過是最為困難的部分之一。然而,在當代研究中卻存在著二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或是認為此章只是黑格爾多餘的插曲,或是認為此章乃黑格爾哲學系統的核心或基礎。對於後者,亦存在著不同詮釋取向:或是著重於本章作為系統的「形式方法」 (Henrich),或是議論本章作為「形上學批判/表現」的理論核心 (Theunissen)。對於這些詮釋,在經過對黑格爾文本的細膩閱讀後,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詮釋都嚴重忽略了這本作為「邏輯-形上學」的著作在這裏所要探討的形上學主題,即以思辨的方式重構古代的οὐσία與συμβεβηκός的形上學,並且克服所謂的「分離問題」(the problem of χωρισμός)。本文即嘗試以此視角出發,對黑格爾本質邏輯最後的「絕對無差異」環節,至本質邏輯中的「映象」進行詮釋,試圖顯示這個形上學議題對於理解「映象」一章之抽象文字之為必要,並且由亦可回應上述詮釋:此章中作為思辨運動之原理的「絕對否定性」乃作為「邏輯-形上學」之「原理」,而非「形式方法」;並且黑格爾並非只對古代形上學進行批判,而是以新的思辨方式將之吸吶。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6154501
Creators王鍾山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