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敦煌變文否定詞用法探析 / Negatives in Dunhuang bianwen曾蕙蘭, Tseng, Hui-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針對敦煌變文中的否定詞作分類與分析的工作,將否定詞分為單純否定詞、複式否定詞以及雙重否定三個部分來討論,每部分都先依特定標準作分類,再就各方面作分析的工作。結果顯示,在單純否定詞部分,否定詞以修飾動詞詞組為多。至於否定詞與句中其他成分(如助動詞、副詞與介詞詞組)的相關位置則會影響到否定範圍。而所謂的否定範圍則可利用c-統制概念來定義,並輔以樹狀圖說明其結構。在複式否定詞部分,藉由一些複合詞可發現變文申詞彙複音節化的趨勢,而有些特殊用法,如正反問句及動補結構複合詞,也都始於變文所屬的時代。此外,複式否定詞只能在構詞單位申起否定作用,這是它與單純否定詞間最大的不同。在雙重否定部分,發現它主要的作用在加強語氣,而其否定範圍也同樣可利用c-統制概念來說明,只是雙重否定的c-統制關係遠較單純否定詞來得複雜。本文不但針對這三個主題分別討論,也就否定詞的出現次數作統計,最後在總論部分也比較這三個主題彼此之間的異同之處。 / The negatives in Dunhuang Bianwen a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in this thesis. The discuss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topics@monosyllabic negatives, polysyllabic negatives and double negation, and each part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criteria,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several respects. In the monosyllabic negatives part, it is shown that most of the negatives have "negative+VP" distribution. And the positions between the negatives and other elements in a sentence, i. e, auxiliaries, adverb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cope notion of the negatives. In addition, the scope of negatives can be defined clearly and be adequately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command notion and tree diagrams. In the polysyllabic negatives part, the phenomena of lexical poly-syllabific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s exemplified by means of some compounds and the special usage of negatives, such as A-not-A question and resultative verb compounds. Furthermore, the scope of the polysyllabic negatives can only be shown in morphological units. As to double negation,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add rhetoric emphasis to a sentence. In this thesis, the scope of negatives can be well explained by the c-command notion, but the c-command relation involved in double nega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monosyllabic negatives. Apart from the discussion on the three topics, the frequency of the negatives in Dunhuang Bianwen is listed in each section. In the conclusion chapter,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mong monosyllabic negatives, polysyllabic negatives, and double neg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
2 |
プログラム生成系GeneSysにおける等式仕様への否定の導入NISHIDA, Naoki, KUSAKARI, Keiichirou, SAKABE, Toshiki, SAKAI, Masahiko, KONDO, Satoru, 西田, 直樹, 草刈, 圭一郎, 坂部, 俊樹, 酒井, 正彦, 近藤, 悟 12 190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3 |
描画法の現代的意義に関する心理臨床学的研究 -否定の作用と主体の生成に着目して-松井, 華子 23 May 201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17765号 / 教博第150号 / 新制||教||141(附属図書館) / 30572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臨床教育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河合 俊雄, 教授 角野 善宏, 准教授 松下 姫歌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 |
「叛徒啓示錄」:袁瓊瓊、蘇偉貞、朱天文和張愛玲的文學關係 / Revelation-Traitors : The Literary Relationship of Yuan Qiongqiong , Su Weizhen , Zhu Tianwen and Eileen Zhang梁少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前代叛徒是今朝祖師。對張愛玲最好的致敬辦法,恰是以毒攻毒,從反面入手。台灣傳人正面擁抱「張派」稱號者,以袁瓊瓊、蘇偉貞、朱天文三人的文學成就最為可觀。 本文以袁、蘇、朱三人為研究對象,她們以學舌張愛玲起始文學生命,她們也以抗拒張愛玲、告別張愛玲再創個人文涯高峰。三姝的文學發展軌跡:「模仿張愛玲」 - 「抗拒張愛玲」 - 「告別張愛玲」 - 「自成流派」。三人以對張愛玲致敬,起始文學路程;三姝真正闖出自己的文學道路,卻是以抗拒張愛玲為開端。本人寫作此論文,正是為了探討三姝進進出出張愛玲之間,複雜糾葛的發展過程和文學關係。
在研究方法上,文學流派學、流傳學、影響焦慮說和接受美學, 這些理論很適合用來研究本論文。而張愛玲著名的美學思維:「存而不論」、「述而不作」,也啓示批評家一種獨特的思考路徑。本論文就架構技術上,筆者遷就,沿用線性排列方式。並且本文的研究方法建立在文學流派學、流傳學、影響焦慮說、接受美學這些理論的基礎上。但受到張愛玲啓發,筆者將以張愛玲的美學思維當成架構本論文的重要史觀依據。
「張派」模仿張愛玲時期,適逢鄉土文學和現代主義文學抗衡。 鄉土文學政治味道太濃厚,現代主義又太前衛。「張派」出線,在於她們同時結合「尋根」與「革新」,形成文壇新抒情主流。張愛玲的文學既現代又復古,正提供「張派」作家絕佳的文學典範。「張派」模仿張愛玲,是有異有同。筆者將從世路人情、文字燽鍊、鬼話書寫、戲劇性元素、抒情懷舊風格化和耽美的姿態六個論點,分述說明。「張派」抗拒張愛玲時期,是三人對新時代的叩問。 此時期她們某種程度上,還是受到早期學舌張愛玲的文學影響。 正因為來自於張愛玲之「後」,所以三人宣稱告別張愛玲的轉型力作,仍舊具有張愛玲色彩。她們的告別,是「再見」張愛玲,不是「不見」張愛玲。以「見」張愛玲的方式來跟張愛玲說「不見」。 筆者分別從袁瓊瓊,變造「徹底」的黑色幽默;蘇偉貞,失格之人;朱天文,由色入空的美學修持分章討論。「張派」告別張愛玲時期, 台灣整體文學特徵是「輕」。「張派」跟張愛玲,都非常善於把握時機,所以她們每每出手都「躬逢其盛」。「張派」這個時期的作品,不止呈現輕盈的特質,在知識和形式上,也解構得很多。 這個時期「張派」發展出迥異於自己過去,迥異於張愛玲的書寫風格。筆者分別從袁瓊瓊,或者與張愛玲無關;蘇偉貞,時光旅人隊伍;朱天文,歧路花園分章討論。
到底「張派」張不張?「張派」學張,是叛徒學叛徒。張愛玲啓示後輩作家如何「背叛」。以張愛玲為參照對象,筆者不是暗示「張派」只能在張愛玲的陰影下發展。因為張愛玲,「張派」三人的文學生命更精彩。也因為「張派」,她們豐富了張愛玲自身。正當袁瓊瓊、蘇偉貞、朱天文在文學新世紀,紛紛以實際行動切割與張愛玲的文學關係,就在這裡,這是她們最相像張愛玲的地方。前代叛徒是今朝祖師,也無怪乎她們必須宣稱:我們是我們自己的流派。因為對最聰明的「叛徒張愛玲」而言,最好的致敬方式便是「以毒攻毒」,背叛。
|
5 |
從存有到映象:黑格爾《邏輯學》本質論啟始的形上學意義 / From “Sein” to “Schein”: The Meta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Doctrine of Essence in Hegel’s Science of Logic王鍾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邏輯學》之「本質論」的首章「映象」,曾經被黑格爾自己表示過是最為困難的部分之一。然而,在當代研究中卻存在著二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或是認為此章只是黑格爾多餘的插曲,或是認為此章乃黑格爾哲學系統的核心或基礎。對於後者,亦存在著不同詮釋取向:或是著重於本章作為系統的「形式方法」 (Henrich),或是議論本章作為「形上學批判/表現」的理論核心 (Theunissen)。對於這些詮釋,在經過對黑格爾文本的細膩閱讀後,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詮釋都嚴重忽略了這本作為「邏輯-形上學」的著作在這裏所要探討的形上學主題,即以思辨的方式重構古代的οὐσία與συμβεβηκός的形上學,並且克服所謂的「分離問題」(the problem of χωρισμός)。本文即嘗試以此視角出發,對黑格爾本質邏輯最後的「絕對無差異」環節,至本質邏輯中的「映象」進行詮釋,試圖顯示這個形上學議題對於理解「映象」一章之抽象文字之為必要,並且由亦可回應上述詮釋:此章中作為思辨運動之原理的「絕對否定性」乃作為「邏輯-形上學」之「原理」,而非「形式方法」;並且黑格爾並非只對古代形上學進行批判,而是以新的思辨方式將之吸吶。
|
6 |
思春期男子の身体化と心理療法 -主体の確立という視点から-梅村, 高太郎 23 July 201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甲第17805号 / 教博第152号 / 新制||教||142(附属図書館) / 30620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臨床教育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河合 俊雄, 教授 角野 善宏, 准教授 田中 康裕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7 |
カントの無限判断石川, 求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文学) / 乙第12987号 / 論文博第620号 / 新制||文||633(附属図書館) / 32915 / 東北大学文学研究科哲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福谷 茂, 教授 出口 康夫, 准教授 安部 浩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8 |
日本語接辞にみられる否定の意味的多様性とその体系的分類久保, 圭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0465号 / 人博第815号 / 新制||人||195(附属図書館) / 28||人博||815(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谷口 一美, 教授 服部 文昭, 教授 河﨑 靖, 教授 山梨 正明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9 |
《祖堂集》否定詞之邏輯與語義研究 / Alogical and Semantic Study of negatives in Zutangji張皓得, Chang, Ho-Deu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以《祖堂集》裡出現的所有否定詞為研究對象。首先,用演繹法來建立假設,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來驗證其假設。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都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這種世界與時間結合而造成「事」,與空間結合而產生「物」,我們通常合稱為「事物」。基於這種基本觀點,可說語言結構是一種現實世界的表達,因而它如實地或刻意地反映這種現實世界,而且這些看法也可適用於漢語否定詞的體系。由此,筆者主要用演繹法來大膽地假設說漢語的m系否定詞表達「空間性概念」,而p系否定詞表達「時間性概念」。第參、肆、伍和陸章,利用這種假設,剖析《祖堂集》裡出現的所有否定詞而驗證此假設與《祖堂集》的否定詞用法是否吻合。第二,在語言的邏輯結構層次分析上,在本篇論文的第參章裡,用謂詞邏輯研究法分析《祖堂集》裡出現的否定句以解釋早期近代漢語否定詞的邏輯結構與語言結構的同異。第三,用具有普遍性的語言學方法論,如「區別性特徵(distinctive feature) 」、「標記成分(marked member)」、「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ICA)」、「互補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有定(definite reference)和無定(indefinite reference)」、「焦點(focus)、新信息(new information)以及舊信息(old information) 」、「義素分析法(seme analysis或componential analysis)」等,在第肆、伍和陸章裡分析探討《祖堂集》否定詞在邏輯語言結構層次或純粹語言結構層次上的語法結構和語義特點。第四,用計量和統計方法來分析《祖堂集》否定詞的分布情況以解釋近代漢語否定詞的面貌和體系。最後,用漢語否定詞的歷時演變來解釋《祖堂集》否定詞的共時結構,並且透過這種解釋來檢討本篇論文的結論是否具有妥當性。就研究步驟來說,先把《祖堂集》全文輸入到電腦,按否定詞類別歸類而分析探討否定詞的邏輯、語法和語義。
本篇文論共分八章,579頁。第壹章敘論,主要論及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否定界說、否定範圍和否定焦點。第貳章邏輯結構、語言結構和否定詞,主要討論「邏輯結構與語言結構之間的同異」、「邏輯的同異問題與否定」以及「時空、語言實詞分類和《祖堂集》否定詞分類(m系否定詞和p系否定詞)之間的關係」。第參章《祖堂集》否定詞之邏輯意義分析,主要用謂詞邏輯學的方法分析《祖堂集》否定詞之邏輯結構和邏輯意義。第肆章《祖堂集》m系「否定詞」之語義分析(一)-「無」,主要用語法學和語義學的研究方法探討m系否定詞當中「無」字在邏輯語言層次和純粹語言層次上之邏輯結構、語法結構和語義特點。第伍章《祖堂集》m系「否定詞」之語義分析(二),主要用語法學和語義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其他m系否寫詞在純粹語言層次上之語法結構和語義特徵,如「未」、「莫」、「勿」、「沒」、「亡」、「罔」、「靡」和「微」。第陸章《祖堂集》p系「否定詞」之語義分析,主要用語法學和語義學的研究方法探討《祖堂集》的p系否定詞在邏輯語言層次和純粹語言層次上之邏輯意義、語法結構和語義特點,如「不」、「非」、「匪」、「否」和「弗」。本章後面附帶討論「休」字,上古漢語時期它的否定用法不存在,到後來產生於方言之中,因此它不屬於所謂m/p系否定詞。第柒章《祖堂集》中「否定詞」之邏輯和語義特點,主要探討《祖堂集》否定詞在邏輯層次和語言層次上之特點,如「矛盾關係(contradictory relation)、反對關係(contrary relation)與否定詞」、「時空關係與否定詞」、「主客關係與否定詞」、「常變關係、動靜關係與否定詞」、「時間的空間化(量化)」、「空間的時間化」、「客觀現象的意志化」、「肯定與否定的選擇(疑問)」、「測度否定」、「名詞的述語化」、「雙重否定」、「否定詞之互用」等等。第捌章結論,用三張圖表,把《祖堂集》裡出現的所有否定詞系統化,扼要地解釋而究明第壹章敘論中的六條研究目標。最後附有引用及主要參考書目和《祖堂集》否定詞索引。
總之,筆者利用《祖堂集》裡出現的否定詞探討否定詞在符號隱性系統和符號顯性系統上的特徵。由此,筆者發現到幾點新理論,第一、語言研究要區分符號隱性系統和符號顯性系統,才能得到完善的結果。第二、邏輯學的「矛盾(contradiction)」和「反對(contrary)」顯現為語言的否定詞時,在《祖堂集》裡,區別「矛盾」和「反對」的關鍵在於否定詞是否替代其相應的肯定形式。第三、《祖堂集》的漢語否定詞不僅具有一個完整的系統(paradigm),而且從古到今一直維持m系和p系兩組系統,因為m系和p系否定詞分別表示邏輯意義上的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其他純粹語言結構層次上的否定詞用法都是在這種邏輯意義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如「時間的量化否定」、「疑問否定」、「測度否定」、「『無』義否定」等等。第四、邏輯學的矛盾概念和反對概念顯現為語言符號時,產生一些問題,因此研究符號顯性系統的否定詞,反對概念還要分成「確定反對(definite contrary)」和「不定反對(indefinite contrary)」。
|
10 |
漢語兒童在母子對話中的否定表達 /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s expression of negation in mother-child conversation陳亭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研究漢語兒童的否定表達,與其性別對否定表達方式之影響。使用的語料來自四位平均年齡五歲一個月的兒童,在家中與母親的日常對話。參與研究的兒童共使用八種語用策略與其組合,來對他們的母親表達七種否定。分析語料後顯示,此年齡層的兒童表達方式與成人不同,他們偏好使用單一策略做否定。此外,有別於同儕互動中主要使用間接否定來維持友誼,兒童對母親表達否定時較為直接。而他們的間接否定策略,大多出現在可能危及聽者面子的拒絕(Rejection)與否認(Denial)這兩者,也較常出現在表達自己能力與知識上的不足時(Inability & Epistemic negation)。在性別對否定表達的影響方面,女生在否定時有注重關係的傾向(care orientation)。她們拒絕或否認她們母親的次數比男生少,表達拒絕或否認時,也比男生使用更多間接策略與提供較容易理解的原因。在其他的否定語意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常表達自己在能力或知識上的不足,此外也更常述說物品的不復存在(Nonexistence)。本研究提供了漢語兒童在否定表達上的結果,也為兒童性別對否定表達的影響提供說明與證據。 / The study investigates children’s expression of negation, and how each gender expresses it to their mother. We observed 4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of age 5 (mean age= 5; 1) when they were having natural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mother at home. We found that children used 8 pragmatic strategies (account, nonverbal, correction, temporizing, challenge, countering move, partial agreement, and appealing) to express 7 negation meanings (Nonexistence, Non-occurrence, prohibition, rejection, denial, inability, and epistemic ne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ldren preferred to use single strategy to negate, unlike adults. In contrast with peer interaction in which children preferred to use indirect strategy to maintain their friendship, the amount of direct strategy and indirect strategy were quite even in our data. Their indirect strategies tended to appear in negation meanings that are potentially face-threatening (rejection and denial) or reveal their own insufficiency (inability and epistemic negation). They also inclined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strategies to deliver rejection, denial, and prohibition. When we further examine negation in boys and girls, we observe ‘care orientation’ in girls’ negation. They denied and rejected their mother less than boys did, mainly using indirect negation or understandable accounts while boys did the opposite. As for other negation meanings, girls revealed one’s insufficiency (Inability and Epistemic negation) and reported nonexistence of entities (Nonexistence) more often than boys did. The findings provide Mandarin children’s results and evidence of the expression of negation in mother-child interaction, and suggest gender does affect how boys and girls deliver various negation meanings.
|
Page generated in 0.0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