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國民政府工業政策之探討(1928~1937) / The Industrial Policy of Nationalist Government,1928∼1937

民國以來,中國工業一直有穩定的成長,回顧有關工業史的研究,偏向調查報告、統計及現象的分析說明,近年海峽兩岸對工業的研究則多是有關區域的或個別的企業。因此,專門探討工業政策之形成、制定、執行及其成效的研究比較欠缺,難與工業史或經濟史的研成果相比。筆者擬以北伐完成迄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的工業政策作整體細部性的分析。本論文主體有五章,除了緒論和結論外,第一章論述國民政府成立前工業發展的特質,及中國工業化的障礙,藉以說明國民政府制定工業政策的背景。第二章首先說明國民政府中負責工業發展之主要機關及其組織和職掌,再析述國民政府工業政策之形成、制定。第三章就稅制及融資、國際貿易、交通運輸建設、人力資源問題、政府行政效率等五項直接影響工業消長的重要因素,評估國民政府工業政策執行上的一些問題。第四章敘述國營工廠籌辦經過,以瞭解政府所遭遇的困難。第五章就戰前工業發展狀況、工業動員準備來檢視工業政策的成效。民間輕工業既已迅速發展,政府依法保護獎勵與管理監督,在國家經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1935年以後始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戰前十年不是「輝煌的十年」,中國從事經濟建設所遭遇的挫折,除了長久以來的政治動亂和天災外,還有東北淪陷、世界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顯示出在工業成長率與北洋政府時期略同的表面下,另有意義,國民政府的保護、獎勵、標準化政策及工業化相關條件縱有其局限性或嚴重缺失,對改善工業發展環境和促進私營工業,仍發揮一定程度的效用;但就改善中國工業體質而言,國民政府是失敗的,也沒有機會盡心盡力。在重工業發展上,國民政府因為政治因素而分散力量,又為經濟考量而延誤時機,成就無多。依據戰前十年經驗,如欲強化中國工業體質,首要之務是幫助工業界籌得充足的資本,並設法掃除國人的投機心理。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3890
Creators呂玲玲, Lu, Ling L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