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地價稅與地方公共設施對住宅區位選擇影響之研究--TIEBOUT 假說在台北都會區之實證研究

1956年,C.M. Tiebout提出地方公共財理論﹕假定消費者具有充分的情報知識,瞭解各地區間公共財及租稅型態(財產稅)的差異,且消費者能充分的移動,以選擇能滿足其最大偏好的地區,並且地方政府的數目很多,以供消費者充分選擇;此外,由就業問題產生的區域移動限制灴予考慮,公共財在地方間亦無外部經濟與不經濟的現象;每一地區所提供的公共財,由原有居民偏好所決定。如此,該公共財的型態應有一最適地區規模,此一最適地區規模係指在最低平均成本下生產的區域人口收。因此,區域人口與提供設施平均成本的關係會決定居民之移進與移出。在這種情形下,除非處於均衡狀態,否則某些消費者將自其不滿意的社區公共財和租稅型態中移出,遷入其合意的地區,此種遷移行為充分顯示消費者對公共財及租稅型態(財產稅)的真正偏好,若此一調整達到均衡時,地方公共財提供水準也就達到最適狀態。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理論上探討Tiebout 假設之內涵,並由此往的實證研究文獻中決定主要研究變數,透過台北都會區之實際資料驗證,以更進一步探討該假說之真義。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內容、方法與流程。第二章為相關文獻回顧,分別對Tiebout 之假說,理論及實證文獻等課題予以探討,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與變數選擇,首先檢討複迴歸在探討房地價時之注意事項,並且決定分析之變數;透過複迴歸了解居民選擇住宅區位的運作是否合乎Tiebout 的假說。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並且提出在政策上應足採用之發現。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919
Creators李泳龍, LI, YONG-LO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