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均富」與「安和樂利」的社會,一向是我國政府施政的主要目標,經過四十
年來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經濟快速成長,顯示社會經濟資源的增加;另一面
,國民所得大幅提升,民眾對政府福利措施要求也不在僅限於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
尤其是安全,尊嚴,精神生活,環境品質,乃至自我實現等方面需求與日俱增,因此
提高政府福利支同的聲浪日益高漲。
本文研究的範圍是利用台灣地區民國五十九年至七十七年二十一個縣市相關的經濟,
社會及人口變數,解釋社會福利支出,衛生支出,社會及救濟支出水準的決定。觀察
資料是利用民國五十九年至七十七年,各年二十一縣市的資料,亦就是合併縱斷面及
橫斷面來分析,使它形成pooling 的模型, 更能找出影響地方政府福利性支出之真正
有利變數; 不論是經濟,社會及人口在同一年度有不同影響力,同時隨著時間的經過
亦有它正或負相關的變化。
本文的主要架構,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本
文研究方法與資料限制。第二章為社會福利的基本理論及文獻回顧,文獻回顧部份則
分別列述國內及國外有關之實證文獻,經由本章分析,冀圖使本文提出之模型更是穩
固的基楚。第三章為方法論,理論模型設定實證模型的設定資料來源說明。第四章為
地方福利性支出水準的決定因素及比較分析,本章除說明迴歸分析的實證結果並加以
解釋外,並將實證結果在各縣市的分配情形加以比較分析;同時也針對七十二年度及
七十七上度兩年做比較分析,本章亦為本文的研究重心所在。第五章為結論,綜合前
四章分析之重點,並設法提出可供決策者參考之結論。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328 |
Creators | 宋淑珠, SONG,SHU-ZHU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