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間之現況與真實關連,尤其是科技領導、知識管理及學校效能之結構關係,並透過結構方程模式模型分析,檢視科技領導與知識管理對學校效能之影響、模型適配度及其運用情形,最後提出具體建言,俾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國民中學校長推動科技領導,落實知識管理,以提升學校效能之參考。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分析校長科技領導整體模型的相關資料,建構出理論模型;並採用問卷調查法,經分層比例隨機抽樣選取臺灣地區761位國民中學現職教師為樣本,以自編「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及學校效能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蒐集實徵研究資料,進行後續分析與討論後,獲致以下研究結論。

壹、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量表模型均具有良好內在品質。
一、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測量模型具有良好內在品質。
二、國民中學學校知識管理測量模型具有良好內在品質。
三、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測量模型具有良好內在品質。

貳、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間具有顯著的關聯性與影響。
一、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間具有顯著的關聯性。
二、有效的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具有正面影響。
三、良好的知識管理對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及學校效能具有正面影響。

參、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整體模型,經實徵檢定是符合臺灣國情需要的最佳理論模型。
一、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理論模型一具有良好的適配度。
二、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理論模型二具有良好的適配度。
三、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理論模型三具有可接受的適配度。

肆、理論模型一符合理論建構與樣本對象適配性,是適用於新型態國民中學的最佳校長科技領導模型;而理論模型二具有理論穩健性與實務適用性,是適用於舊型態國民中學的最佳校長科技領導模型。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將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能力,列為校長職前與在職培訓必備課程。
二、將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整體模型之創新思維,納入校長遴選制度中。
三、將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意涵,納入學校校務評鑑。
四、設立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網路公共論壇,建構學校行政論述的新興平臺。
五、將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策略,列為教育視導重要項目。

貳、對國民中學校長的建議
一、國民中學校長經營新興學校,宜積極強化科技領導角色功能。
二、國民中學校長經營具優良傳統歷史之學校,宜彰顯校長知識管理的領導角色。
三、國民中學校長參考科技領導整體模型,具體落實科技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
四、國民中學校長依據學校現況條件,選擇適切的科技領導模型。
五、組織國民中學校長同儕成長團隊,充實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相關知能。

參、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主題方面
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將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模型轉換為行動方案,依學校區域、規模、文化、組織成員特性等不同背景條件,隨機抽樣選擇若干所代表性學校,實地運作與觀察,據以比較其間學校異同與成效,俾更進一步驗證模型之可行性。
二、研究方法方面
後續研究可以採輔以質化的研究,諸如:透過訪談或觀察方式的個案研究探討校長科技領導,對標的團體行為模型改變的獨特性與複雜性,呈現全貌的學校效能直接及間接影響脈絡與策略。
三、研究對象方面
後續研究可採分區普查方式,以全國國民中學校長為研究對象;或擴及其他階段別教師,諸如國民小學,或高級中學,或高級職業學校;或輔以質化研究,以個案學校的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學校行政代表、教育主管機關代表等人員為研究對象。
四、研究推論方面
本研究僅以公立國民中學現職校長及教師為實證研究對象,研究結果之推論,當以公立國民中學為限,因此全面解釋並推論至所有國民中學,或可能有解釋力的誤差,至於能否適推至其他各級各類學校,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究與驗證。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1525091
Creators張盈霏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