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蒙古察合台汗國游牧封建體制之研究

本文旨在探討蒙古察合台汗國立國中亞期間,其游牧封建體制自形成,變遷、到式微
的過程。全文共計十三萬餘言,分為七章十七節。
第一章為緒論,分為三節。主要闡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架構,以及就整體歷史
發展的觀點來說明蒙古統治中亞的特殊意義。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分為兩節,包括史料分析與一般研究評述兩個部份。
第三章分為三節,旨在探討早期蒙古游牧封建體制的發展及演進,首先是分析游牧封
建體制的定義,其次再就大蒙古國時期游牧封建體制的強化及其向西域的推移過程進
行探討。
第四章共分三節,旨在探討察合台汗國的建立及其初期游牧封建體制的形成。除了敘
述察合台汗國立國中亞的基礎,背景及經過之外,並分析該汗國在大蒙古國時期其內
部封建結構的運作,以及在大蒙古國的整體封建秩序中,其做為西域宗藩的特殊性及
重要性。
第五章共分三節,旨在探討隨著封建戰爭以及大蒙古國的分裂,察合台汗國逐漸脫離
早期與大蒙古國之間所保持的封建關係。同時隨著獨立汗國型態的確立,察合台系宗
王在中亞的封建王權也由於對游牧及定居文化的抉擇而出現對立的趨勢。
第六章分為三節,旨在探討察合台汗國因內部宗王勢力的對立而分裂,以及在此之後
其游牧封建體制逐漸式微的過程。而其中東、西兩汗國內察合台王權的衰落更是此過
程中值得重視的現象。
第七章為結論,為全文的總結。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6311
Creators張中復, ZHANG, ZHONG-FU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