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戰國時代秦國的對外關係

戰國時期秦國的對外關係,可見於戰爭、朝見、聯姻、會盟等。其中最為頻繁的當屬戰爭。秦國在對外戰爭中,由最初的被動攻擊,轉而為主動進攻,最後成為七國間最有實力達成統一者。本文旨在討論秦國勝出六國的關鍵原因。
本文由內政、對外關係兩方面進行探討。秦簡公以來的改革、秦孝公商鞅變法後沿襲的制度,為秦國內政奠下穩定的基礎。此外,秦孝公開啟了任用外來賢能客卿的大門,以及秦國徹底實施的將相分離,也使秦國在政治上較其他國家更為開放、進步。最特別的是,秦國能善用「相」的對外交涉功能,對他國的政治進行影響,從而取得有利於本國的利益與優勢。
對外關係方面,在戰國中期以後的史料記載中,秦是很少打敗仗的。在公孫鞅變法後,單一國家對秦國的勝利戰爭只有兩次,一次在西元前320年秦攻齊、敗於匡章的那一役;另一次,是西元前269年,秦敗給趙奢的閼與之役。後來即使秦國有敗績,實則十之八九都是敗在東方各國的聯合進攻下。另外,在文獻記載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國朝見秦君的紀錄。從戰爭、朝見等紀錄中,彷彿早就可以看出秦勝出六國的實力。
秦國於內政改革與對外攻略上,皆採取積極的態度,不論是在國勢衰弱抑或是強盛之時,其一貫的作法即是不間斷地對外發展,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秦由邊陲的弱勢國家,逐步擁有勝出六國的軍事實力之原因。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153014
Creators張欣宇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