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當前中華民國反恐對策之研究

傳統以來,各國政府所面臨的最大危機與災難莫過於來自敵國所發動的戰爭,然近年來國家安全的威脅已不再侷限於傳統性的戰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跨國恐怖組織所從事的破壞行動。2001年9月11日,以賓拉登為首的國際恐怖份子,對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及國防部五角大廈發動恐怖攻擊行動,事件發生後,我政府立即啟動國安機制,採取因應措施,預防恐怖份子連鎖反應,對國內治安造成衝擊。政府為因應反恐的需要,召開「三芝會議」、制定「反恐怖行動法(草案)」、成立「反恐怖行動小組」與「反超限戰策劃與指揮小組」、實施各項反恐演習、尋求國際反恐合作…等作為,均顯示政府對此議題的重視,惟反恐作業與相關措施在國內尚屬草創,確實有很多待克服之處。

國際恐怖主義的廣義定義有100多種,比較集中的也有20多種,迄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恐怖主義有著極其複雜的背景和根源,在一個恐怖組織或一件恐怖主義事件的背後,往往混雜著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民族等多種因素,同時又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綜觀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有:謀求利用核、生、化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電腦網路成為恐怖活動的新領域;宗教狂熱型恐怖主義出現上升趨勢,其破壞性和殺傷性不受制約;恐怖組織呈現多元化發展;恐怖襲擊以象徵性、經濟性目標為重點。

聯合國已制定了12項全球公約,亦設立反恐怖主義委員會(CTC)、特設委員會及恐怖主義政策工作組,並運用相關機構從事反恐工作。九一一事件後,國際間的相關組織亦體認反恐意識主流,紛紛將反恐合作列為組織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作為包括建立反恐合作機制、反恐情報合作、簽署反恐協定、反恐軍事演習等。這段期間,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加大了反恐力度,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成效包括對阿富汗和伊拉克反恐戰爭的勝利、逮捕了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及數千名恐怖份子、國際反恐合作、及凍結了一億多美元與恐怖主義有關的資金。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恐怖活動依然猖獗,賓拉登至今仍是漏網之魚、「基地」組織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擴散至世界各地,當前國際反恐行動形勢仍然嚴峻。

台灣不是國際恐怖主義攻擊的主要目標,但不能排除成為恐怖份子藏匿地點或犯罪活動之中繼站、及恐怖攻擊報復美國的目標之一(已遭基地組織點名);國內至目前為止沒有形成恐怖組織的條件,但需注意內在可能的潛在威脅因子,政府必須提出解決方案予以消弭;中共以超限戰之恐怖主義手段對台實施攻擊的可能性亦不大,惟需嚴防其為達目的採取非實體破壞之手段打擊台灣。

現行我國危機處理法制歸納起來略可區分為重大國家安全事件、實際戰爭狀態、重大災難事件、緊急危難或財政經濟重大變故、平時的安全及治安事件等五大類型,我國目前的反恐機制亦是依其相關規範而建制。依據相關的法令規定及現況,我國反恐怖危機處理機制有: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及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恐怖主義活動的攻擊方式,概可分為五大類,即傳統性恐怖攻擊(爆炸、暗殺、武裝襲擊、綁架與劫持人質、劫機與劫持車船)、核、生、化及網路恐怖攻擊等,我國在反恐的整備上亦涵蓋這些威脅,在行政院反恐怖行動小組的統籌下,各有其中央主管機關策頒應變機制,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各級相關行政機關及公共事業執行各項反恐、防恐及救護工作。除了這些應變危機處理機制之外,當危機發生後,尚須啟動兩個救援體系:一是災害防救體系;二是緊急醫療救護體系。並視情況啟動一個備援體系:即全民防衛動員體系。以強化災害防救功能,確保緊急傷病患之生命及健康。

我國在反恐措施方面,從法律修訂、情資整合、維護海域(岸)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國軍應變整備、核生化處置能力、到資訊安全等工作,均積極的完成整備。在國際合作方面,亦與相關國家實施情報合作、洗錢防制工作、提供人道援助、簽訂「司法互助協定」、防杜高科技物資非法輸出、簽署「貨櫃保全計畫(CSI)」及配合「防止擴散安全倡議(PSI)」等反恐合作。

在我國反恐對策之建構方面,本論文分別從政策規劃、機制運作、執行措施、反恐能力、國際合作等五方面來探討,期能建構完備的反恐對策。
一、在反恐政策規劃方面:在外交戰略上,緊密與美關係而取得所需奧 援,且能與中共和平相處,另應提升與日本之安全交流;在國土安全上,將恐怖主義的威脅,由國安會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之中,作為政策指導原則,並由行政院負責全盤性反恐政策規劃。
二、在反恐機制運作方面:強化情報預警功能;加強情資整合及通報;提升情資研析能力;落實反恐機制整合;修訂重大劫持、破壞事件權責;精實反恐演習。
三、在反恐執行措施方面:儘速完成反恐怖行動法立法工作;修訂民航法設置安全人員;制定保防法;做好關鍵基礎建設弱點評估工作及強化安全維護;加強機場安檢工作;精進簽證及移民政策;嚴密空域安全管制;強化現有民防功能;化解國內統獨爭議與族群衝突;有效打擊相關金融犯罪;做好社會公共關係與媒體倫理工作;落實宣導教育工作。
四、在反恐能力整備方面:精實反恐能力;強化反恐訓練;嚴密網路安全維護;落實核能電廠安全工作;健全生化災害防救體系;加強生化防疫及醫療救護能力;做好毒物管制工作;精進生化戰劑反恐訓練;明訂國軍支援事項。
五、在國際反恐合作方面:持續與美國進行各項合作;以人道救援扮演「貢獻者」角色;以經濟實力推動反恐合作;加強洗錢防制合作;強化安全合作;全民外交首重文宣與鼓勵民間參與;發展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藉海軍巡防台海南疆及南海尋求與美軍合作。

最後,本論文之研究發現概述如次:
一、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妨礙了反恐怖的國際合作。
二、恐怖主義發展走向,將使危害更加嚴重。
(一)宗教狂熱不斷上升,大量殺傷不受制約。
(二)結合運用現代科技,恐怖攻擊手法多樣。
(三)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攻擊目標趨向多元。
(四)運用資訊技術領域,組織呈現多元發展。
(五)組織串連策略聯盟,相互為用各取所需。
三、應發揮聯合國在國際反恐中的主導作用,增強國際合作效率。
四、國際反恐合作將是長期而複雜的工作。
五、我國應更重視非傳統性安全威脅。
六、我國現行反恐體系尚未完備,有賴政府積極建構。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1922009
Creators陳雙環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