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羅斯諾『政治適應說』之研究--以中華民國亞太政策為例(一九八八年∼一九九六年)仇佩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2 |
中韓縣郡制度之比較研究申占湜, SHEN, ZHAN-S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例如兩國國土均遭遇分裂的命運,兩國皆以開發中國家的資格,向先進國家的門檻積極地邁進中。
兩國地方自治的開始年代也很接近,但大韓民國過了十年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而解散地方議會,直到1990年都維持著大陸系中央集權體制,可是到1991年四月,市、郡議會再度恢復。
就中華民國的地方自治,言自開始以來到現在繼續維持不曾間斷,但省、縣自治法源的省縣自治通則,則尚未制定,故對地方政府的組織功能方面不無影響。
故而,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乃就中、韓兩國之地方自治制度作比較研究,俾使讀者能窺知中、韓兩國縣郡地方自治制度之全貌,並供有關單位作研究改進之參考。
本文章節編排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以及本論文之章節。
第二章為中華民國縣制之探討,先說明縣之地位,其次論述縣之體制,並就縣之體制分別說明:第一,縣為何是地方自治團體﹖第二,縣為何要實施地方自治﹖第三,縣自治區域;第四,縣人民;第五,縣之自治權;第六,縣議會;第七,縣政府;第八,自治財政;第九,中央或上級自治團體對縣的監督;第十,對縣制之檢討。
第三章為大韓民國之郡制,其說明方式與前章同。
第四章為中韓兩國之比較分析,檢討分析中、韓兩國現行制度之異同點及缺失,並提供改進意見。
第五章為結論及建議,總結本論文的中心論點,並提出對兩國政府的建議。
|
3 |
國共關係與中國統一----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分析杜嘉芬, DU, JIA-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以國共互動型態的演變來探討未來台海關係的發展。特重中華民國退出聯合
國後的分析。以政治系統理論為主要的分析架構與研究途徑。全文共分為六章廿節。
第一章導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文獻探討、研究範圍、分析架構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前之國共關係:敘述第一、二次國共合作與衝突,以及民
國卉八年國共分裂後的情形,並作一比較說明。第三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
關係--外環境因素分析:分別從國際結構、美國因素與中共因素來探討外環境因素
對於國共關係的影響。第四章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之國共關係--內環境因素分析
:著重於中華民國內環境因素的變遷對國共關係的影響。第五章國共互動型態及其事
件之分析:擬將國共互動型態劃分為四種類型,並作個案分析,用以瞭解二者間未來
的走向。第六章結論與建議:提出本文的檢討、建議,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
4 |
國際宣傳的理論與實際----中華民國的實例梁洪昇, LIANG, HO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是在透過對我國國際宣傳組織、媒介的運用與三項國際宣傳計劃
的分析,以瞭解我國當前國際宣傳的實際運作。
全文除緒論與結論外,共分四章十五節。
第一章:國際宣傳概論。首在說明宣傳的定義、國際宣傳的內涵,以及我國際宣傳的
背景與本質。
第二章:我國國際宣傳的組織。首在探討「誰」在推動我國的國際宣傳工作。
第三章:我國國際宣傳的重要媒介。研究我國在國際宣傳工作上,所運用的各種媒介
與方式。
第四章:我國國際宣傳三項個案之分析。本章是以行政院新聞局所推動的三項宣傳計
劃--「邀訪與加強聯繫作業」、「讓世界刮目相看」專案、「1988年台灣形象
廣告活動」為對象。其目的在分析當前我國國際宣傳工作的努力方向與訴求重點。
|
5 |
一九四九至一九五0年美國對華關係-- 蔣公隱退至韓戰爆發前夕胡永銘, HU, YONG-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一九四九年初,由於國民政府政治軍事情勢的惡化,使得美國對國府採取袖手政策
,直到韓戰爆發,美國的政策方有所改變。本篇論文就以時間的先後對美國袖手政策
的始末做一詳細探討。第一部是從 蔣公引退至白皮書的發表,其中將就美國對國共
和談、對華軍經援助、以及美國與中共的接觸做一說明。第二部份則是從白皮書的發
展至中國大陸的淪陷,美國發表白皮書之動機、對中共外交承認及國府遷台的問題將
是討論之主題。第三部份則是從中國大陸淪陷後至韓戰爆發前夕,分析重點則以聯合
國中國代表權及台灣地位的問題,最後則就麥卡錫主義之興起及其對華政策的影響做
一討論。
|
6 |
中華民國對中日、中美關係改變因應態度研究蔡翠蓉, CAI, CUI-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利益首在安全之確保與經濟之發展。經歷過五○年代的危殆局勢,六○年代的發
展及七○年代的肆應,三十年來中華民國之繼續存在與經濟非凡成果為不爭之事實。
在此過程中,受制於客觀現實環境之中華民國如何維護其國家利益,即為本論探究之
主題。
本論文分五章十三節。第一章除說明研究動機,方法外,亦稍提我國之世界觀。爾後
第二章交待國際局勢之變化及我國外交之總論。第三、四兩章則介紹中日、中美關係
的改變與持續。其中先論歷史淵源,次而探討關係改變之因,變化過程中我國之因應
以及雙方關係改變後,我國如何維繫實質關係之不斷。第五章則為結論。字數大約在
五至六萬之間。
|
7 |
我國報紙符號真實與客觀真實之分析與比較陳炳宏, CHEN, BING-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五萬字,計分五章,概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共有四節,計研究動機與目的、相關文獻探討、架構與問題、界定與
結構。
第二章:研究方法。共有兩節,即分內容分析法與資料分析法等兩方面來談本論文所
使用之研究方法及其分析對象。
第三章:符號真實之分析結果。共有四節,包括報紙報導件數及其年度變異、報紙報
導次數及其年度變異、報紙報導件數之注意分數及其年度變異、報紙報導次數之注意
分數及其年度變異等。
第四章:符號真實與客觀真之比較結果。計有兩節,包括報紙報導件數之反映程度及
其年度變異、報紙報導次數之反映程度及其年度變異等。
第五章:結論、檢討與建議。包括兩節,即討論研究主要發現,並陳述檢討與建議等
。
|
8 |
日本海外直接投資對中韓兩國經濟響影之研究李海善, LI, HAI-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目的,第二節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日本海外直接投資誘因分析:第一節海外直接投資理論的分析,第二節在中韓
兩國海外直接投資論的適用性,第三節在中韓兩國日本的投資動機。
第三章日本海外直接投資之現況:第一節日本海外直接投資之概況,第二節日本對開
發性國家海外直接投資的特性,第三節中韓兩國對日本海外直接投資的態度。
第四章日本海外直接投資對中韓兩國經濟的影響:第一節在技術移轉方面的影響,第
二節在貿易與外匯方面的影響,第三節在就業及工資方面的影響,第四節其他方面的
利弊。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
9 |
民國元年以來田賦附加稅之研究(一九一二∼一九三七)莊樹華, ZHUANG, SHU-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民國元年至二十六年田賦附君稅之估計為重心,論述田賦附加稅之沿革、演變
以及在整個財政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全文共分五章,文字約八萬,圖表約五十餘個
。
第一章導言,略述民國以後的財政大概,並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方法。
第二章敘述田賦附君稅的沿革與演變,以及田賦附加稅的征收方式與性質。
第三章估計民國元年到二十六年十八省田賦實征數額,並作綜合分析。
第四章分別從地方財政之收入面與支出面分析田賦附加稅與各省財政之關係。
第五章結論,綜論田賦附加稅在民國財政制度下的角色與功能。
|
10 |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第一次土地改革對經濟發展李相載, LI, XIANG-Z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總共為一冊,五萬字左右,分為七章,十三節。本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中民國台
灣地區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三年間實施的土地改革對於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台灣地區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經過三個階段來完成的,即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以及
耕者有其田。
雖然這種改革制度的實施產生不少障礙以及問題,但是其對於中華民國的經濟發展有
莫大的貢獻。由於這改革農業資金流到工業裡去,鞏固工業起飛基礎,而且使佃農變
成自耕農,因而提高生產的意願,提高所得,實現所得的重分配。
台灣地區的第一次土地改革,除了以上所述的影響以外,對於勞力的移動方面也有影
響,即不少農業人口移動到工業而改革整個產業的結構。
雖然土地改革對於資金的移動,勞力的移動,國際貿易收支的改善以及農民所得的提
高方面有顯著的貢獻,但是農業機械化以及農場規模擴大方面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總而言之,台灣地區的土也改革的確為中華民國經濟發展的起 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
Page generated in 0.03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