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本海外直接投資對中韓兩國經濟響影之研究李海善, LI, HAI-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目的,第二節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日本海外直接投資誘因分析:第一節海外直接投資理論的分析,第二節在中韓
兩國海外直接投資論的適用性,第三節在中韓兩國日本的投資動機。
第三章日本海外直接投資之現況:第一節日本海外直接投資之概況,第二節日本對開
發性國家海外直接投資的特性,第三節中韓兩國對日本海外直接投資的態度。
第四章日本海外直接投資對中韓兩國經濟的影響:第一節在技術移轉方面的影響,第
二節在貿易與外匯方面的影響,第三節在就業及工資方面的影響,第四節其他方面的
利弊。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
2 |
對外直接投資核心資源培養之研究王珮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期望在下列各問題上尋求一些命題歸納:1.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時,主要會依賴哪些核心資源?2.不同的核心資源是否會採取不同的組織學習類型?3.企業組織內具有哪些學習促進因子?
選擇在特定海外市場從事直接投貿活動的各產業廠商作為研究的對象,以深度訪談的資料蒐集方式,瞭解其所依賴的核心資源、該核心資源的培養過程(組織學習類型)以及組織本身具有之學習促進因子等。主要發現如下:
1.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所依賴的核心資源,主要有研發能力、製造能力、行銷通路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及資產性核心資源。
2.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所依賴的核心資源中,不同的核心資源類型會影響其資源建構方式。
3.在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所依賴的核心資源中,不同的核心資源類型會利用不同的管道加以擴散。
4.在對外直接投賀活動所依賴的核心資源中,不同的核心資源類型會影響其資源儲存方式。
5.在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所依賴的核心資源中,不同的核心資源類型對於組織學習層級高低並無影響。
6.對外直接投資之廠商,其組織內之組織學習促進因子主要有能偵測環境變化、提供各種教育與學習機會及系統觀點三項,少數有發展各種學習衡量工具及開放的組織氣候,而瞭解績效差距的原因、實驗精神、多元的工作方式、多重創新及參與式領導則十分缺乏。
|
3 |
台港澳資本和外資直接投資之技術外溢效果比較-以中國大陸製造業為例 / An estimation of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foreign capital and capital from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A Case Study of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China陳思婷, Chen, Szu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的溢出效應是有關外資間接投資效應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被視為一國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有效的管道。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即積極的使用外資來推動經濟,經過三十年來努力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經濟實力不容小覷。在全球化的思維下,世界就如同一個地球村,不僅縮小互通有無的距離,在經貿方面也彼此依存。依照中國大陸2007-200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外人直接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0.5%,所占比重雖然不大,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卻有十足的貢獻度,在培育人才、創造工作機會、引進技術及擴大國內需求等方面都影響甚鉅。
本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進行年度「工業企業數據庫」調查1998-2006年製造業廠商資料,運用STATA統計軟體進行跨時橫斷面分析,並將直接投資依照來源分為台港澳和外資兩個部份,研究其對中國製造業技術外溢的效應和比較。主要研究發現為整體製造業、輕工業、小公司與華北、華中、華南、西北、西南及東北地區中,台港澳有負面外溢,而外資有正面效應;在高技術產業和重工業中由於和外資技術差距太大導致外資負外溢,台資正外溢;化學工業和大公司裡台資和外資均有正外溢效果;在華東地區無論台港澳還是外資均有負面的技術外溢效應。不僅在產業裡存在差異,公司規模和經濟地理區位也都出現不同的結果。
|
4 |
陸資來臺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Choice in Taiwan: 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張宛婷, Chang, Wan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自2009年合法開放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或其於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來臺投資後,陸資來臺投資件數逐年增加,陸資投資事業來臺設廠投資將可帶動臺灣進出口、提供就業機會及增加地方政府稅收,對於臺灣地方經濟發展將有正面效益。由於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主要的對外投資國之一,如何吸引陸資投資將是未來積極討論的重點,本研究將以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3年「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資料,針對108家廠商填答之問卷結果進行實證研究,運用Stata軟體設計及Probit Model進行迴歸分析,探討「廠商特性」、「投資動機」、「原料來源」、「政治風險障礙」及「投資時間」等因素對陸資來臺投資區位選擇決策的影響。由實證結果發現,「組織型態」、「經濟動機」、「原料來源」及「投資時間」是影響陸資在臺灣北區或北區以外地區投資的因素。當組織型態為獨資、在臺採購原料比例越高時,廠商較不傾向於北區投資;當投資動機為經濟動機、投資時間為於第一階段開放時(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間)來臺投資者,則越傾向於北區進行投資。
|
5 |
陸資來臺投資時間點選擇的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y Timing Choi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aiwan: 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陳依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西元1999年起中國大陸對外投資政策推動方向自「引進來」改採「走出去」策略,對我國吸引陸資來臺以帶動經濟發展是為最佳契機,惟兩岸關係特殊,我國開放陸資來臺政策2009年始開始實施。對企業而言,通常獲取極大利益為其主要目標,而採取對外投資即是一種方式,以拓展市場版圖。然而企業欲對於海外不熟悉之市場進行投資,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何時」進入才屬適當。
故本研究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3年所調查之「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表」之187家陸資投資事業為對象,並運用Probit模型探討在廠商規模、國際經驗、獲利情形、進入模式、市場動機、勞動素質、研發技術、大陸政策推動及臺灣政策限制等情況下,是否對陸資來臺投資時間點選擇具有重大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獲利情形」、「進入模式」「勞動素質」及「大陸政策推動」為陸資來臺投資時間點選擇之重要影響因素,即說明陸資在臺投資廠商,在配合大陸積極推動「走出去」政策情形下,由於臺灣勞工人口受教育程度愈高,勞動素質較優,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獲利能力,故選擇較早進入臺灣市場投資。且因對陸資廠商而言,臺灣市場尚屬陌生環境,在衡量其投資之成本效益後,將先以已對臺灣市場瞭解之投資客或當地廠商合夥經營,來獲取較高報酬。
|
6 |
我國海外投資廠商投資行業多樣化的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Industry Investment Diversification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Industry薛百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廠商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可能因其經營策略而投資與本業不同之行業,本文乃針對我國製造業廠商探討海外投資行業多樣化的決定因素。本研究利用經濟部統計處於2007年所實施之《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問卷資料,以Poisson Model分析我國海外投資廠商在廠商行業、廠商規模、研發密集度、技術來源、獲利情形、勞力密集度、資本密集度及海外資本支出八項因素之影響。實證結果發現,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海外資本支出是我國海外投資廠商投資行業多樣化的決定因素,當廠商規模越大、技術來源越多及海外資本支出越高時,其投資行業多樣化的程度越高。
|
7 |
陸資在臺投資事業中間財採購來源的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Sources of Intermediate Goods Purchased by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 in Taiwan陳靜怡, Chen, Ching 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國大陸積極發展對外投資與國際貿易全球化的趨勢下,兩岸經濟貿易交流也加速展開。經濟部自2009年起正式核准陸資來臺投資,期望能為臺灣企業開啟國際競爭的大門,並透過海外資金挹注帶動產業成長。過去相關文獻主要以臺商赴大陸投資為研究對象,反之,探討陸資來臺議題者尚且不多,本研究以經濟部2013年陸資在臺投資事業營運狀況問卷調查資料中,實際從事中間財採購活動之陸資廠商為對象,運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分別由廠商特性、動機特性及產業特性等三大構面,探討影響陸資在臺投資事業選擇「在臺灣當地採購」、「自中國大陸進口」及「同時自臺灣與大陸採購」的決定因素。
經由實證研究發現,相較於僅自中國大陸進口中間財而言,「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資源追求型」、「市場追求型」、「效率追求型」投資動機等五項變數為影響在臺陸資廠商選擇自臺灣採購中間財的重要決定因素;其次,在臺陸資廠商是否選擇同時自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地採購,或僅自中國大陸進口中間財,則主要受「廠商規模」、「技術來源」及「效率追求型」投資動機等三項變數影響。
|
8 |
陸資在臺投資技術取得方式的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Technology Acquisition Mod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aiwan: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inland China Enterprises簡佩盈, Chien, Pei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技術取得方式類別可區分為「內部自行研發」或「外部購買」模式,過去對於海外直接投資事業技術取得方式之影響因素較少有文獻針對陸資在臺之情形予以討論,更遑論再細部分析在自行研發方式的模式中,會影響廠商決定要採母公司提供,亦或子公司自行研發之差異研究分析。本研究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13年《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報告》問卷資料,分別由廠商特性、投資動機及營運特性等三大構面進行探討,並運用兩階段Probit模型,分析陸資在臺投資技術取得方式之影響因素,其中第一階段為「自行研發」與「外購」之選擇,第二階段則為「母公司提供」與「子公司自行研發」之選擇。由實證結果得知,廠商特性構面的「廠商規模」、投資動機構面的「市場動機」以及經營特性構面的「股權結構」等3項為陸資在臺投資技術取得方式的重要影響因素。其次,廠商特性構面的「技術能力」、投資動機構面的「市場動機」、「經濟動機」以及經營特性構面的「股權結構」、「投資時間」等5項為陸資在臺投資技術自行研發方式的關鍵性因素。
|
9 |
多國籍公司理論之研究劉芳敏, LIU, FANG-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來,直接投資日趨盛行,多國藉公司及其所從事之跨國界經濟活動已成為值得重視
的經濟發展之一。由於處於跨國界的經營型式,因而必然涉及匯率因素的影響:在固
定匯率下,雖無浮動匯率風險的存在,然而政府的匯率政策勢將影響多國藉公司的生
產與銷售決策;在浮動匯率下,多國藉公司所處的決策環境將不再是確定性的,而存
在有匯率風險。因此,如何應用避險行為來從事生產銷售決策,已是頗受注意的課題
。關於此方面,主要文獻如BATRA & HADAR (1979)、LTAGAKI (1981)、
BATRA & HADAR (1982)等曾有研究。其次,在面臨匯率不確定性的同時,初級
投入品之國際價格亦常有劇烈變化的情形發生(如1972─1974年期間),因
而使得商品價格不確定性提高,導致國際貿易行為同時面臨了匯率與價格的不確定性
,有關於此,主要文獻如KAWAI & ZILCHA(1986),曾探討出口商在面臨匯率與
價格不確定時的避險措施及決策影響。
本文乃以KAWAI & ZILCHA(1986)的完全競爭廠商與BATRA & HADAR (1979
)的不完全競爭廠商兩理論模型為基礎,除探討固定匯率之匯率政策以及浮動匯率之
匯率風險諸問題外,亦加入價格不確定性之考慮,探討多國藉公司之生產銷售決策與
避險行為。本論文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份為緒論,包括動機與文獻回顧,第二
部份為固定匯率下多國藉公司之決策分析。第三部份為浮動匯率下,加入價格不確定
性,多國藉公司之決策分析,最後第四部份為結綸與比較。
|
10 |
吸引外人直接投資決定因素---以世界四十五國為例馬昌璇, Ma, Chang-hs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何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簡稱FDI)一直是世界各國持續且既定的重點施政目標,因外資對解決資本缺乏及外匯短缺問題、技術及產品引進、創造貿易與就業機會、提振國內業者的投資意願與信心、促進經濟發展、加速金融與賦稅改革等方面均有顯著貢獻。
有鑑於此,本研究首次採用UNCTAD發展的外人直接投資績效指數(In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以下簡稱INDi),取代傳統以FDI做為衡量一國吸引外資能力的替代變數,另參考文獻歸納出吸引外資因素,輔以最小平方迴歸 (Original Least Square,OLS)、迴歸變異測量、殘差項序列自我相關及殘差項變異數不齊一存在的檢定與修正等步驟,對世界四十五國(另依開發程度區分為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1999年至2001年之五大類(總體經濟環境、廠商成本、政府政策、勞動條件、基礎建設)共計11項變數進行實證分析,而獲致以下結論:
(一)各模型具顯著解釋能力的變數各不同,故在選擇吸引FDI參考指標 時,應依研究對象類型的不同,選取適當變數分析以減少偏誤。
(二)各模型均不具顯著解釋能力的變數,有被投資國平均稅前所得稅率及勞動力品質,故此二變數是否適宜做為參考指標,仍有待商榷。
(三)各模型解釋變數實證結果對INDt的影響方向與原假設相同者,有被投資國開放程度、就業量、生活成本指數、政治安定度、勞動生產力、勞動力品質及交通網密度。
(四)各模型解釋變數實證結果對INDt的影響方向與原假設相反者,僅獎勵投資政策乙項。會產生此結論可能是因對抽樣國的獎勵外資政策程度評比標準無法一致且客觀所致。故吾人在參考該項變數時,對資料是否具一致性與客觀性應詳予注意。
(五)各模型均將工資率從解釋變數中剔除,此為本研究較為可惜與意外之處。
(六)在全球模型中顯著之變數是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各變數間互動折衷結果,如生活成本指數及獎勵投資政策。
(七)由前期外人直接投資績效指數(INDt-1)對各模型的影響,顯示出外資在決定「當期」投資區位時,會參考「過去」INDt,而不僅限於納入「當期」該國(區域)的經濟變數考量。
綜上所述,政府在規劃吸引外資政策及投資者在選擇最佳投資地點時,應依被投資國的開發程度,並參考INDt-1,來選取適當的指標以為決策參考。
而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追蹤資料的固定效果或隨機效果方式來處理跨區及時間序列資料問題,另可嘗試選取其他參考指標,並克服樣本資料之不足、不適當與有欠客觀的情況,善加利用外人直接投資績效指數為分析工具,則定能對吸引外資進入的決定因素作更精確的描述並符合世界現況。
|
Page generated in 0.027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