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7
  • 94
  • 5
  • 3
  • Tagged with
  • 102
  • 102
  • 102
  • 102
  • 94
  • 46
  • 43
  • 42
  • 40
  • 39
  • 30
  • 30
  • 26
  • 22
  • 2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中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之研究 - 以合資經營企業為例

謝名毅, Hsieh Ming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合資經營企業是外商直接投資中相當重要的一種形式,再加上有別於外商獨資企業、中國大陸的內資企業或國營企業,係為由中方投資者與外方投資者雙方在約定的期限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享利潤與共擔風險之一種企業形式,究竟對企業內部能帶來哪些正面積極的作用?更深一層來說,是否能對中國大陸的總體經濟作出貢獻?這些均是相當引人注意的課題。有關合資經營企業的相關研究文獻,大多偏重於個體面,而有關總體面的分析則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在探討合資經營企業對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並檢視目前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以展望合資經營企業乃至於外商直接投資的未來發展。 有關合資經營企業的總體經濟成效,本研究將分成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以及技術移轉效果等三方面來加以探討。 一、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 (一)資本形成效果 合資經營企業外商實際投資額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例,呈現逐年攀升的現象,在1994年達到最高峰。從1995年到1997年,雖然出現了小幅度的衰退,但對於資本形成仍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有鑒於不宜以整個地區來衡量外資之資本形成效果,因此以合資經營企業所在地的資本形成額來推測其貢獻。將分析的範圍縮小,僅以廣東一省為例,可以發現合資經營企業對當地資本形成的貢獻更為顯著。 (二)產出效果 觀察合資經營工業企業對中國大陸工業總產值的貢獻,以估測產出效果。1997年合資經營工業企業數有12833家,工業產值5751億元人民幣,佔全中國大陸工業企業數與工業總產值之比重,分別為0.16%與5.06%,故以如此微小的企業比重,卻能達對全中國大陸的工業總產值作出相當程度的貢獻,實屬難能可貴。 (三)就業效果 從1988年到1992年,全中國大陸合資經營企業職工人數之成長幅度均超過同時期全國職工人數的成長幅度,而且,所佔比重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合資經營企業職工人數與工資總額佔全國總額的比重,幾乎每年都是後者較前者高,這反映出合資經營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普遍高於全國職工的平均水準之事實,雖然有助於提高合資經營企業職工的所得水準,但是卻有加深中國大陸所得分配更加不均之虞。 二、對經濟發展的間接影響 (一)對外貿出口之影響 合資經營企業的出口金額逐年提昇,1997年已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8.98%,接近五分之一的比重。再者,合資經營企業的出口創匯率一直表現亮麗,顯示其偏向出口導向甚於進口替代。然而,合資經營企業出口多集中於東南沿海的廣東、深圳、上海等地,而且出口貿易方式以進料加工佔絕大多數,可以看出,合資經營企業大多為出口導向型的初級加工出口產業,利用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來獲取報酬,雖然有效促進了中國大陸的出口成長,並促進了地區的繁榮,但是對於中國大陸出口產品結構的提昇,恐怕貢獻並不大。 (二)國際收支效果 合資經營企業的外匯淨流入佔中國大陸外匯存底的比重,在1993年達16.77%為歷史高峰,1993年以後,雖然比重呈現下滑,但大致上保持在10%左右的水準。雖然上述的分析並沒有考慮外商匯出國外的利潤、資本與管理費用時所使用的外匯,若將此部份的因素考慮進去,則上面合資經營企業對於外匯存底的貢獻應該會再小一些。儘管如此,合資經營企業對於國際收支大致上仍存有正面的貢獻。 (三)對政府稅收之影響 將中國大陸涉外稅收的成長與合資經營企業的發展相配合,可以發現兩者密切的關係。以1995年為例,該年合資經營企業上繳的涉外稅收為375億餘元人民幣,佔當年全國涉外稅收的比重達57.28%,充分顯示合資經營企業相較於其他經濟類型的企業,對於中國大陸涉外稅收的貢獻卓著。 三、技術移轉效果 諸如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中國迅達電梯有限公司等進口替代型的合資經營企業,對於彌補中國大陸生產技術的貧乏產生一定的技術移轉效果。然而,這些具有先進技術的合資經營企業,畢竟只是少數,而且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經濟技術基礎較佳的大城市,相較於其他大部分技術水準偏低的合資經營企業而言,所佔的比例偏低。同時也反映出合資經營企業的技術移轉是極不均衡的。 最後,檢視中國大陸目前的投資環境以展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優勢與劣勢。分別從經濟、地理、勞動、投資獎勵制度以及外匯與租稅等五項條件來比較中國大陸與東協五國,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的投資環境。評比的結果,中國大陸居於第二位,次於新加坡,而優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與印尼。 經由分析與評比後,可以歸納出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之特色與優缺點。首先,將中國大陸與新加坡投資環境之優缺點做一比較,可以發現:新加坡由於勞動力不足且勞工薪資昂貴,於是運用其公共設施、外資與獎勵制度、租稅制度等優勢,積極吸收外商投資在高科技、高自動化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國大陸則與新加坡正好相反,其優勢存在於充沛而廉價之勞動力,若吸收外資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城鄉廣大的失業人口,另一方面更能發揮工業生產成長迅速之特色。其次,比較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所得到的分析結果與新加坡相似,勞動條件的優勢仍然是中國大陸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上有利的籌碼之一。至於與菲律賓、泰國與印尼做比較,勞動條件對這些國家而言,已不具有相對優勢,但經濟活動水準、工廠用地以及公共設施等條件,中國大陸則明顯優於菲律賓等國,尤其是經濟活動水準方面,更遠遠拉開彼此的差距。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三節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開發中國家引進外資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因應之道 第二節 國際資本移動的經濟動 第三節 引入外資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 第四節 運用外資成功的條件 第三章 中國大陸的合資經營企業 第一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概念 第二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相關法規與政策 第三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投資領域 第四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第四章 合資經營企業的總體經濟成效 第一節 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 第二節 對經濟發展的間接影響 第三節 技術移轉效果 第五章 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 第一節 經濟條件 第二節 地理條件 第三節 勞動條件 第四節 投資獎勵制度 第五節 外匯與租稅條件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32

外人直接投資對我國上市公司企業價值關係之研究 / FDI relates to corporate value of listed company

陳瓊芬, Chen, Chyong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三十多年,我國經濟建設,在政府對外人直接投資(簡稱外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一直秉持開放及歡迎的態度,與外人長期熱烈參與下,在產業發展、出口、就業及技術等方面,產生正面貢獻,創造令人傾羨的經濟奇蹟,另一方面,外人直接投資帶給被投資公司技術、銷售及管理的綜效,將有助於企業價值的提高,所以,本研究目的:1. 外人直接投資對於被投資公司價值的影響。2. 產業不同,是否會影響外人直接投資對被投資公司之貢獻。3. 來自不同地區外人,對於被投資公司的價值影響程度。4. 有外人投資之企業與純台資企業,其公司價值是否有差異。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投審會外人名錄選出81年以前上市公司作研究樣本,以TObin's Q、資產報酬率、權益報酬率、負債率及淨利率來衡量公司價值之準則變數,進行迴歸分析、ANOVA及ANCOVA分析,驗證各項假說,其驗證結果發現:(1)是否有外資投資,其實證結果顯示二者間並無顯著差異,但另一方面,也發現歐美所投資企業比純台資企業較高資產報酬率、權益報酬率,及淨利率,且較低的負債比例,另外,日本所投資企業的負債比例高於純台資土企業。(2)產業內有外資投資之上市公司之表現比純台資上市公司。(3)由於產業特性不同,所以,產業的不同,對於外資投資公司企業價值與經營績效的表現也有顯著差異。(4)由於外資來源的不同,對於外資投資企業之企業價值也有顯著差異,主要的原因為歐美國家與日本國家對其所投資公司的目的不同。實證結果顯示歐美所投資之企業比日資所投資企業擁有較高資產報酬率、權益報酬率及淨利率,和較低的負債比例。(5)外資投資期間長短對被投資企業之企業價值呈正相關。(6)外資投資規模對於被投資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因此,外人直接投資不但有助於國家之總體面的發展,同時,在個體面之長期效果上,外資投資期間越長或外資持股比例越高,對於被投資公司之本國企業而言,是可以享受外資企業之獨特技術,有綜效效果,提高企業價值。
33

台灣廠商出口活動之研究--國際化階段及其影響因素 / The Determinen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Case of Taiwanese exporters.

曾浩岳, Tseng, Haw Yu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世界局勢的轉變,全球市場的貿易體制漸漸形成。面對未來的經濟環 境,台灣廠商無法置身於國際化的趨勢之外,勢必走入國際市場,持續國 際化的發展。因之,本研究以國際化階段論的角度,依廠商出口銷售額佔 總銷售額比率及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為基礎,將廠商國際化過程劃分為五階 段,探討影響廠商出口比率的因素,及各因素對不同階段廠商的影響程度 ,其次探討各階段廠商在國際行銷活動上的差異及所面臨的障礙,所需協 助是否有所不同。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台灣製造業廠商為研究對象 ,重要結論如下:一、影響所有廠商出口比率的重要因素為:廠商規模、 設立專責部門、產業出口傾向及對外直接投資;若僅針對出口及對外直接 投資廠商的分析則為:廠商規模、國外事物接觸能力、出口政策明確程度 及產業出口傾向等因素。二、各因素對不同階段廠商的影響程度不同,在 低度出口及中度出口階段,設立專責部門及出口政策明確程度兩者對國際 化有正面的影響;中度出口與高度出口階段,出口活動目標及國外事物接 觸能力影響較大;在高度出口及對外直接投資階段間,廠商規模、國外事 物接觸頻率兩者有正向的影響,而出口政策明確程度則成反向影響。三、 不同階段廠商所採取的國際行銷活動有差異。在海外市場研究、產品選擇 、產品線廣度、產品修正程度及國際廣告活動等,國際化後期廠商的涉入 程度明顯較國際化前期廠商為高。四、不同階段廠商所面臨的障礙有顯著 的差異。國際化前期廠商受出口知識不足及資源不足等障礙的影響較大, 後期廠商除出口知識及經驗不足的問題外,外部環境的變化如匯率變動及 國外市場競爭激烈等,亦為國際化過程中所需克服的重要障礙。五、不同 階段廠商所需協助並無顯著差異。各廠商所需較重要的協助皆為出口相關 資訊的提供及分析,以及出口融資的協助 。研究結果中明顯得知,各階 段廠商是有差異的,國際化階段理論實為一分析台灣廠商國際化過程的可 行途徑,建議廠商及政府可依此思考未來的方向,而有關國際化的後續研 究亦可依循此一分析途徑做更深入的探討。
34

台灣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模式之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ntry modes in taiw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李文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廠商在決定對外直接投資後,即必須做進入模式的選擇,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影響進入模式之決定因素,並以台灣地區從事對外直接投資之製造業為研究對象,作實證分析。本研究第一階段先以probit 模型探討獨資及合資的決策,研究結果發現,行業類別、技術密集度、進貨來源比率、廠商規模、投資地區、投資動機、技術來源及對外投資時間等因素是顯著影響台灣製造業進入模式的重要因素。第二階段再以多元羅吉特模型探討與台商、地主國及外商等三種合資對象的選擇,研究結果發現,行業類別、進貨來源比率、投資地區、投資動機、技術來源、勞力密集度及對外投資時間等,是顯著影響台灣製造業選擇合資對象的重要因素。在檢驗不同理論對台灣製造業選擇進入模式的解釋能力方面,實證發現僅策略行為理論較缺乏解釋能力。
35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研發投入之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firms

郭春麗, Kuo, Chun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趨勢影響下,研發活動不再是先進國家的專利,跨國企業紛紛建立起全球的研發網絡,除了在母國從事研發活動外,亦會因不同研發目的與需求的考量,而在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設立海外的研發據點。本研究首先收集彙整國內外對外投資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文獻─探討影響海外投資廠商研發投入的決定因素;之後以2007年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問卷資料為分析對象,加以實證研究,運用Probit Model進行估計,從廠商特性、對外投資因素、策略因素等3面向,分析影響對外投資廠商研發投入之決定因素。由實證結果得知,廠商規模越大、產業別傾向為資訊電子業、獲利能力傾向於有盈餘、海外事業投資年數越短、主要對外投資地區傾向工業化國家、當地市場潛力大、出口傾向越不傾向外銷及技術來源越傾向自行研發等八項變數對於研發投入有顯著的影響,此為影響研發投入之重要決定因素。
36

外國直接投資俄羅斯之研究 / A Stud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Russia

張玹誠, Chang, Hsuan-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羅斯於1992年獨立後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為了擺脫經濟危機並發展國家經濟,俄羅斯全力開發市場、健全制度,並積極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以彌補其國內資金之不足等問題。外國直接投資不僅為俄羅斯注入國際資金,也帶入新的技術、管理,使俄羅斯整體環境與國際接軌。本文將探討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俄羅斯的狀況,以及影響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俄羅斯之因素及其進入俄羅斯所面臨之問題,包括俄羅斯政府的態度與其所制定的政策法規,並分析外國直接投資與俄羅斯經濟之互動。本文使用Dunning的折衷理論,分析外國直接投資俄羅斯所擁有的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與內部化優勢;其次加入分析俄羅斯經濟轉型與法規變動過程,得以了解外國直接投資俄羅斯所面臨的問題。研究發現,獨立後的俄羅斯極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期盼可以為俄羅斯帶入大量資金與技術。然經濟轉型的挫敗導致俄國投資環境惡化,外資望之卻步。所幸俄羅斯不斷對政策與法律作修改,期許能為外國直接投資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經過十五年的努力,俄羅斯的外國直接投資出現亮眼的發展,這將為俄羅斯經濟帶來更多的希望。
37

中國房地產企業國際化策略研究-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為例 / Analysis of chinese real estat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姚心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11年以來,中國大陸的房地產企業陸續出現向海外其他國家擴張的現象,在短短兩三年中,有十餘家企業在海外收購、開發房地產建案。因為房地產產品不可移動的特性,為這一國際化策略增加了更多的複雜性,而該策略的動機、過程及結果也引起了高度關注。 本文以中國廣東的碧桂園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研究個案,試圖探討自2010年以來碧桂園的國際化策略,並對其能夠取得階段性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選擇碧桂園作為研究案例的原因有三:其一,近年來碧桂園的業績擴張十分驚人,以營業收入來看已經保持全國前三的位置,其策略行為受到高度關注;其二,碧桂園對國際化抱有相當認真的態度,相對一些大型房企的試水行為,碧桂園希望未來海外事業可以真正成為其事業的一部分;其三,碧桂園在馬來西亞的建案「森林城市」從規模、影響力和商業模式來看,具有高度的獨特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對於碧桂園的研究,本文結合Dunning的OLI理論,從其國內事業發展、商業模式開始,探討至在國外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碧桂園如何在海外複製其特有的優勢能力、選定海外市場等方面;同時,也對碧桂園的國際化在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進行討論。 本文完成於中國房地產企業國際化階段的初期,這一趨勢是否會上升、該產業行為是否能長期成功,都尚且處於未知;希望本文所描述的觀察及研究,會為未來更長遠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礎性資料。
38

日系食品企業の直接投資およびFTA/EPAがASEAN諸国の食品貿易に与える影響に関する分析

髙松, 美公子 24 November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農学) / 甲第20771号 / 農博第2254号 / 新制||農||1055(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H29||N5091(農学部図書室)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生物資源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梅津 千恵子, 教授 伊藤 順一, 准教授 浅見 淳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9

多國籍企業的產品策略

許玉玲, XU, YU-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企業管理的觀點而言,多國籍企業在二次大戰後,聲勢逐漸壯大,至一九八○年代 ,更是達到高峰。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多國籍企業的產品策略,冀望能在國內企業走向 多國化時,有所助益。全文約五萬字,共分四章。 首先提出研究多國籍企業產品策略的動機及策略研究的新方向,其次則分析直接投資 理論與產品區位的關聯,在產品生命週期循環理論、寡佔理論、及關稅與其他貿易障 礙之下,產品區位的決定各異。然後討論國際性的產品策略,在產品策略的基本類型 下,研究新產品、標準化或差異化產品的環境限制與優劣比較,並與國內大企業之經 營互相印證。最後將「組織追隨策略」的觀念,應用於多國籍企業,在不同的產品策 略下,試圖為多國籍企業建立一個較合適的組織型態。
40

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之決定性因素實證

林俊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取固定效果( fixed effect ) panel data模型,分析影響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 FDI )的決定性因素,共分為三個面向進行實證,第一個面向係按FDI投資區域之不同,而分為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進行估計;第二個面向則按FDI投資產業之不同,分為三大產業進行分析;第三個面向係以FDI之來源地區為依據,共分為八個主要FDI來源地區探討其決定性因素。 在分區估計方面,透過一般化最小平方法(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GLS )進行估計,得到的結果顯示,東部地區係以市場區位來吸引FDI前來投資,例如市場商機與較高的對外開放程度;而中西部地區則以生產區位來吸引FDI,如低廉的勞動成本、地方基礎建設水準,換言之,兩地區之間在影響FDI的因素上完全不同,另一方面,針對固定效果的觀察發現,地理位置位在東部地區的省市,固定效果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因此東部地區的確比中西部地區具有較佳的條件以吸引FDI。 若按FDI所投資的三大產業進行實證,以探討FDI之決定性因素,其估計結果顯示,第一產業( 農、林、漁、牧業 ) FDI的影響因素為對外開放程度,具有負面排擠FDI的效果,而第二產業( 製造業、建築業等 ) FDI的影響因素則為市場規模、工資率、高品質勞動力供應與對外開放程度,除工資率為負面影響外,其他因素皆為正向效果,第三產業( 服務業 )因樣本期間中國大陸尚未放寬外資的進入限制,故僅有基礎建設與高品質勞動力供應是影響FDI的決定性因素。 在中國大陸不同來源國FDI之決定性因素方面,實證結果發現,中國大陸高速的經濟成長率會吸引美國、新加坡、台灣的廠商前來投資,低廉的工資水準則形成對美國、南韓、新加坡以及台灣的吸引力,而中國大陸若加強研發能力,可促使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台灣增加直接投資,但廠商過度集中所導致的高度競爭環境,卻會排擠掉英國、香港的FDI,本研究也考慮高品質勞動供應的影響,以香港、台灣廠商較注重高品質勞動力是否充分供應,另一方面,對外開放程度的高低對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的廠商具有正面效果,對德國廠商則有負面影響。 隨著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後,中國政府對外資的政策勢必更加開放,在中國大陸龐大市場與廉價生產要素的誘惑下,預期會有更多外國資金投入中國大陸,中國做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對我國而言,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所導致的全球經濟整合以及產業分工趨勢,我國必須採取正面的態度來思考中國大陸問題,善用本身所具備的充沛資金與研發能力,以及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的優勢,積極進入大陸市場,一方面應用其廉價勞動力,一方面搶佔大陸市場佔有率,將中國大陸做為我國經濟實力的延伸,我國廠商方能在國際競爭潮流下取得生存利基,進而從中國市場打入全球市場,則我國未來的經濟前景必將大有可為!

Page generated in 0.03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