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國籍企業供應鏈管理之實務探討- 以飛利浦顯示器事業群為例 -洪松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市場的跨國性與全球性,多國籍企業即針對不同區域比較利益的差異,利用國際性投資做為整合工具,將研發、製造、物流、行銷、服務結合在地的資源優勢,進行全球性的佈局。但大部份企業目前均正跨入一個所謂「正確的產業模式」之關鍵時刻,幾乎所有企業均在尋求其最佳營運模式,此乃維持競爭優勢的問題。然而目前台灣大部份企業在做的事卻只是降低成本,一旦後起之開發中國家擁有相近的生產要素技術與更低廉之人力資源時,此種依賴降低成本的策略即無法永遠維持競爭優勢。所以另一種維持競爭優勢的策略是運用供應鏈管理來提高產品在消費者或是顧客心目中的價值,而不只是依賴價格競爭-即產品差異化(differentiation)策略。因此,企業如何運用供應鏈管理來提升競爭優勢已成為當務之急!
本論文首先藉由探討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文獻以界定供應鏈管理之範圍與成功關鍵,接著整合相關理論以構築本論文分析所需之理論基礎。之後引入飛利浦顯示器事業群作為本論文之研究個案進行系統性分析,並就個案分析結果與理論之間做出合理的詮釋。
最後,本論文透過個案分析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企業之競爭力來自於有效管理。其內容包括以實質選擇權分析說明供應鏈管理之價值創造來自於客戶對價值之認同;客戶對於供應鏈管理之價值認同,將隨著環境影響而有所變化;利用供應鏈管理以達成資產管理之功能;以及利用供應鏈管理以達成風險管理的目的。
二、企業應建立長期之卓越且完整的供應鏈架構系統。其內容包括了跟隨領先廠商之高價產品策略、與國際技術大廠進行策略聯盟、以及代工與開發獨立品牌並行之策略。
|
2 |
美國多國籍企業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干預行動李慧中, LI, HUI-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係基於國際壓力團體的概念來探討美國多國籍企業對拉丁美洲國家的政治,
經濟干預行動。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多國籍企業干預能力的基礎,
說明多國籍企業干預能力乃基於本身雄厚的能力,母國政府的支持及地主國國家能力
低落形成。第三章多國籍企業的經濟干預,探討多國籍企業對地主國的資金與技術的
控制,及國際收支的影響。第四章多國籍企業的政治干預,探討多國籍企業如何以各
種合法、非法手段干預地主國內政。第五拉丁美洲國家的反擊,說明地主國如何對抗
多國籍企業的干預。第六章評估多國籍企茉干預行動的結果,並探討多國籍企業在國
際上應有的地位。第七章結論。
|
3 |
匯率波動性對多國籍企業股價的影響梁業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七○年代之後,世界各國的多國籍企業開始蓬勃發展,以積極的向外求取競爭利基,因而使得這些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包含了以各式貨幣計價的實質、金融資產以及負債,因此在金融市場日益開放與自由化的同時,匯率的變動除了將影響其資產及負債的短期帳面價值價值之外,長期來說亦將影響其競爭及獲利能力。因此,本文將針對匯率對台灣多國籍企業的股價所造成的影響來著手,由匯率的走勢切入,觀察研究台灣多國籍企業股價變異數、風險溢酬、貝他係數隨匯率走勢(波動性)不同而發生的改變。
本文的研究期間可分為兩個階段:(1)第一子階段(匯率波動期):民國75年6月~民國79年5月,(2)第二子階段(匯率平穩期):民國79年6月~民國83年5月;而觀察的樣本分為三組:(1)多國籍企業(2)國內型企業(3)大型企業。
結果發現各樣本組在匯率波動較大的期間,其股價報酬率變異數以及風險溢酬均明顯匯率平穩期高,顯示匯率的波動性對於多數企業均具有影響力,而不僅侷限於多國籍企業,而影響的程度則以多國籍企業較大。在貝他係數方面,僅有多國籍企業樣本在匯率波動較大期間明顯增加。此一現象表示在其他的因素控制之下(包括產業、規模大小),僅有多國籍企業的系統風險顯著增加,因而可推斷匯率因素為多國際企業的系統性風險因子之一。若將各樣本組各自形成一個投資組合,再進行相同的實證,其結果均類似,也更加支持本文各部份所進行的實證研究。
|
4 |
多國籍企業勞資關係-工會策略與行動之研究 / the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 the Strategies and Actions of Trade Union曹厚生, Tsao, Hou 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企業追求最大利潤之經濟法則不變下,世界資源最有效之分配便成為企業不斷地向世界各地擴張之主要原因。當企業之發展形式從一國轉為多國的型態時,多國籍企業於焉產生。多國籍企業的發展,對勞動者之影響究竟是好是壞,端賴於母國與地主國以及影響層面之角度而定。至於多國籍企業對於勞動者之其他影響則集中在勞資關係之課題上。而影響勞資關係的背後因素,則包括了多國籍企業中央決策系統、選擇性之供給來源、財務資源之優勢、強而有力之國際投資移轉能力、內部化交易模式、以及專業之管理者與顧問群等等經營特質。最後則實際表現出其勞資關係策略選擇上。
工會面對多國籍企業時,其思考前提是勞資關係權力之不對等。也因此,工會為追求權力之平衡,唯有增加工會自身之權力以及削弱多國籍企業之優勢二種策略。
增加力量方面,在國內層級上,依各國工會本身之力量與之對抗基本上已經證明是失敗的。惟有要求國家在勞動法令上賦予勞工參與的權利,工會之力量才有可能增加。在國際層級上,雖然國際工會組織陸續之出現,提出對多國籍企業之宣示(如ICFTU的「多國籍企業憲章」),以及工會聯合之需求,並在為達成跨國性集體協商的目標下,訂定有關的行動計畫或步驟(如ITS),但基本上,跨國性集體協商例子尚未出現。這也表示了工會在這一層面上的努力有限。而無法得到有效成果的主要原因,仍在於工會許多結構性因素(組織結構、意識形態、權力分配、利益衝突等)無法一一克服。
至於削弱多國籍企業的優勢方面,在國內層級上,國家對多國籍企業單一面向之規範基本上之限制是非常少的。值得注意的是,工會透過國際組織對多國籍企業之規範,基本上已經具有某種削弱多國籍企業優勢之意義。包括OECD的準則、ILO的宣言以及歐體的Vredeling法案,均是針對多國籍企業行為的國際性規範。這些規範基本上均承認工會組織的存在,並且具有與多國籍企業進行集體協商的權利。最重要的是,這些規範也鼓勵多國籍企業主要決策者與工會進行協商,及協商時提供企業之經營活動的資訊給勞動者、以及諮詢溝通之管道建立。對工會而言,雖然規範並不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效力,但卻成為多國籍企業有關勞資關係行為上的道德約束力。就長遠的觀點來看,這些國際性規範無非是未來削弱多國籍優勢之主要方向。並且從國際性自願性質的角度,提出多國籍企業工會未來的發及其勞資關係的可能型態。
|
5 |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研發投入之決定因素 / The determinant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firms郭春麗, Kuo, Chun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的趨勢影響下,研發活動不再是先進國家的專利,跨國企業紛紛建立起全球的研發網絡,除了在母國從事研發活動外,亦會因不同研發目的與需求的考量,而在先進國家或開發中國家設立海外的研發據點。本研究首先收集彙整國內外對外投資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文獻─探討影響海外投資廠商研發投入的決定因素;之後以2007年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問卷資料為分析對象,加以實證研究,運用Probit Model進行估計,從廠商特性、對外投資因素、策略因素等3面向,分析影響對外投資廠商研發投入之決定因素。由實證結果得知,廠商規模越大、產業別傾向為資訊電子業、獲利能力傾向於有盈餘、海外事業投資年數越短、主要對外投資地區傾向工業化國家、當地市場潛力大、出口傾向越不傾向外銷及技術來源越傾向自行研發等八項變數對於研發投入有顯著的影響,此為影響研發投入之重要決定因素。
|
6 |
多國公司部門控制機制之比較-以國際快遞公司台灣子公司為例-朱淑暖, CHU, SU-N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多國籍企業應運而生,學者們也開始探討多國公司對子公司之間的控制機制,但始終缺乏對於子公司不同部門間控制機制的比較,是以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國企業中各地子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控制機制。
本研究以國際快遞公司(WLTD)台灣子公司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與各項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來瞭解WLTD台灣子公中三個不同部門:運務部、人力資源部、與行銷部的部門控制機制為何,三個部門的控制機制是否有差異,更進一步探討造成三個部門使用不同控制機制的原因。
研究結果發現,WLTD的確透過不同的部門控制機制來管理這三個不同的部門。其部門控制機制正式化的指標為:是否使用量化的績效評估指標與是否有標準的作業流程;而本研究發現對於WLTD來說,其正式化程度高低依序為:運務部>行銷部>人力資源部;反之,人力資源部是三個部門中非正式化程度最高的部門。而本研究亦發現影響三個部門之間使用不同部門控制機制的因素有以下幾點:部門人數的多寡、工作性質、部門功能與短期或長期結果導向。最後,研究者也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業者、對WLTD公司與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關鍵字:多國籍企業、部門控制機制、正式化、非正式化
|
7 |
多國籍企業的產品策略許玉玲, XU, YU-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就企業管理的觀點而言,多國籍企業在二次大戰後,聲勢逐漸壯大,至一九八○年代
,更是達到高峰。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多國籍企業的產品策略,冀望能在國內企業走向
多國化時,有所助益。全文約五萬字,共分四章。
首先提出研究多國籍企業產品策略的動機及策略研究的新方向,其次則分析直接投資
理論與產品區位的關聯,在產品生命週期循環理論、寡佔理論、及關稅與其他貿易障
礙之下,產品區位的決定各異。然後討論國際性的產品策略,在產品策略的基本類型
下,研究新產品、標準化或差異化產品的環境限制與優劣比較,並與國內大企業之經
營互相印證。最後將「組織追隨策略」的觀念,應用於多國籍企業,在不同的產品策
略下,試圖為多國籍企業建立一個較合適的組織型態。
|
8 |
台灣產物保險業國際市場經營策略之研究 / A Study On Oversea Business Strategy In Taiwan Non-Life Insurance Industry劉裕昌, Liu,Yu 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產險業在西元1991年後,配合台商產業外移擴張及政府南進與西向政策,紛紛於東南亞及中國大陸設立辦事處以服務台商。雖然產險業於海外設立據點已有十九年,但礙於各國保險法令規定及保險業投資限制,致使產險業在國際市場之經營迄今仍無重大突破。
本研究將針對目前產險業在海外東南亞據點及未來最大之保險市場-中國作完整探討,對各國目前經濟成長、保險市場、外資投資保險法令、及台商在該國的投資狀況分析及歸納,以做為台灣產業未來在當地經營發展之參考。
本研究文以日本產險業三井住友保險集團為比較模式,利用多國籍企業與海外市場進入模式,探討保守的日本保險公司如何在海外經營日商業務;進而以購併方式取得海外當地業務,以達到該公司全球策略願景。
台灣產物保險業應根據海外各據點之資源及條件,運用本身的競爭優勢以及自己的需求到不同地區做投資佈局;台灣產險業未來全球佈局的考量應是市場重於成本。 / In view of Taiwanese enterprises’ expansion to world market since 1991 and government’s policy toward Southeast Asia and policy toward West Mainland China, Taiwan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decided to go abroad to set up office for serving their clients. Although Taiwan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have 19 years experience in exploring world market, however, they still have no breakthrough in overseas business.
In this study, I will bring out my view for the operation of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Mainland China which will be the biggest market in the future. The analysis for countries economic growth, local insurance market, laws of foreign insurance company entry, Taiwanese enterprise investment is also presented in the study.
In order to study Multination Enterprise & Overseas Market Entry Model, 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Group is taken as a model to analyze how the conservative non-life Japanese insurance company expand thei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write local accounts by merging to achieve their global perspective.
By the analysis, we can find that Taiwan non-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shall utilize their advantage and resource to explore their strateg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Basically, they shall center on market instead of cost when they build global strategy.
|
9 |
多國籍企業對外投資之動機、進入模式及管理-以台商在大陸、越南為例黃顯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多國籍企業決定前往海外市場投資時的動機、進入模式以及管理,以台商在大陸及越南為例。筆者透過友人介紹以及親自尋訪個案公司,對兩位分別曾外派大陸及越南的主管進行深度訪談,進而了解一多國籍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考量要點以及子公司控管方式。
透過個案訪談分析,發現個案公司在前往大陸及越南投資時,都是地主國正實施經濟開放、政府決心改革的時期,且當局提出各種獎勵優惠,經濟正快速起飛,未來發展前景看好,因而前往投資。而前進一個全新的投資環境,個案公司善用合資、獨資、併購的進入模式,初期與熟悉當地的夥伴或國營企業合資,待熟悉當地環境後,便開始以獨資方式進入或是直接併購當地現有的經營不善的公司,進而讓公司發展更迅速。而在管理方面,海外分公司採當地化策略,僱用、栽培當地人,母公司也十分將權力下放,日常營運皆交由外海分公司主管掌握。
以個案公司為例,本研究分析一多國籍企業海外投資成功之原因,除了正確的進入時機、正確的投資地點之外,進入模式的運用、正確的產品線選擇以及企業經營理念是否成功傳達,都對多國籍企業在海外投資是否能成功產生十分關鍵之影響。
|
10 |
我國建立受控外國公司稅制對上市公司投資中國大陸子公司損益稅負之影響 /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ing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 Tax Regulation on Taxation of Chinese Subsidary Investment Income of Taiwanese Listed Companies陳富枝, Chen, Fu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現行所得稅法規定,只要受控外國公司盈餘未匯回,即可享有「租稅遞延」的效果,由於近十年臺灣利用受控外國公司,對大陸間接投資金額占全部對外投資總額比重超過五成以上,又因上市公司投資金額較大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本論文以國內上市公司利用受控外國公司,間接投資大陸子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內上市公司是否有透過「受控外國公司」不分配盈餘,藉由稅法「漏洞」以產生遞延課稅之效果,及我國若是建立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對我國上市公司投資大陸子公司其損益稅負之影響。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國內上市公司利用受控外國公司投資大陸子公司,普遍存在有盈餘卻不分配且不匯回之現象,我國有建立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之正當性及必要性;且我國如建立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以產業別而言電子產業受影響最大,以研發強度而言,研發強度在5%~7%及9%以上之企業有較大之影響。又雖然實施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後,對於中等規模(資本額50億至100億)之有效稅率增加幅度最大,但受影響而應繳納稅負之金額仍以大型規模之企業為最高。
因此我國建立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能拉近不同特性企業間適用有效稅率的差距,對舉債投資得扣除利息費用,境外投資收益卻能遞延課稅,以及在台灣享有研發投資抵減利益,卻有高額境外所得保留在海外未匯回台灣課稅之公司,有一定衡平作用,則我國建立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實已非僅財政收入之考量而已,相對而言,改善租稅公平才是具有更大的意涵,因此有其正當性及必要性。文末提出幾點建議,期能作為政府研擬受控外國公司課稅制度之參考。
關鍵詞:受控外國公司、租稅庇護所、多國籍企業 /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visions of the Income Tax Act, Taiwanese companies will benefit from the "tax deferral" by not unremitting overseas earnings of their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s (CFCs). Since the last decade in Taiwan, many companies have been increasing investments in Mainland China via their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s, the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have accounted for over half the Taiwanese total foreign investments. Therefor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Taiwanese listed companies which invest indirectly in Mainland China. Furthermore, the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s have become a tax loophole;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those listed companies leverage the tax loophole to gain the tax benefit through the "tax deferral of Chinese subsidiary earnings." Besides, this study estimate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n the profit and tax costs of the mainland subsidiaries of Taiwanese listed companies, if the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 (CFC) tax system will be established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Taiwanese listed companies do not fully distribute and remit the Chinese subsidiary earnings back to Taiwan. Hence, it is necessary for Taiwan to establish the 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y tax system to close the tax loophole. As to the impacts on industries, the electronics industries will be most affected by the CFC tax system, if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companies whose R&D intensity range from 5% to 7% and over 9% will also b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Although the effective tax rates of medium-sized companies will have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effective tax rates, but large companies will have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FC tax.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CFC tax system will contribute to narrowing down the gaps in effective tax rates between different firm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nies. Moreover, the new tax system can help prevent companies from shirking their fair shares of tax pay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FC tax system is not just for fiscal revenues, but also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ax fairness—the latter being more important. Finally, this study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that may be th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sign CFC tax syste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 Tax Have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
Page generated in 0.02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