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7
  • 92
  • 5
  • Tagged with
  • 97
  • 97
  • 97
  • 46
  • 45
  • 36
  • 32
  • 32
  • 21
  • 18
  • 14
  • 13
  • 13
  • 12
  • 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銀行業發展國際市場策略之研究

陳永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1992年政府開放15家新銀行以來,銀行產業逐漸進入全面競爭的銀行業戰國時期,接著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地雷股、二次金改整併風起、金控公司紛紛成立等事件;旋即又遭雙卡風暴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雷曼風暴肆虐;激烈競爭下台灣的存放利差在全球已是數一數二的薄利。雖兩岸銀行業已正式互相開放設置據點,但還難有實績。看著整個產業不斷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如割喉般的競爭,不禁要問,臺灣銀行業的出路在哪裡? 受限於台灣經濟體的規模小、金融市場趨近飽和、過度而且無法發揮市場機制之不合理競爭環境;海外機會如雨後春筍冒出,又有國際銀行如HSBC、CITI等國際化成功案例可循,進入海外市場尋找春天,似乎成了臺灣銀行業想要有效成長之不二選擇。問題是,如何走出去?這就是這篇論文研究的背後動機。希望這篇研究報告可以提供國內銀行業,欲發展海外市場時,於策略發展、策略選擇、策略執行上,有一個完整的架構作參考。 這篇研究將回答下列問題,供銀行業發展海外市場時的參考: 1. 銀行業國際化時,如何選擇目標市場和進入策略? 2. 銀行業進入海外市場時,配合策略發展之經營模式如何擬定?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第一章是緒論,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問題與目的、研究流程與章節簡介;第二章則是引用文獻來探討企業國際化的動機、如何做國際目標市場的選擇、 進入國際市場的進入策略及配合國際策略發展的經營模式設計。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架構,分別說明研究架構、個案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方式及研究限制。第四章為個案背景與分析:第一節先介紹個案公司的背景資料並分析其所處產業環境;第二節描述個案公司三個階段的國際化動機及過去國際化經驗;第三節探討個案公司因國內無法滿足其成長需求而必須進入海外市場的理由;第四節則闡明個案公司所設定之未來的目標及自身的能力條件;第五節敘述個案公司對可能進入的地主國所做的評比分析;第六節說明個案公司如何透過國際顧問公司協助,由專案小組E-team, 對國際市場的聚焦作出選擇;第七節分享個案公司採取什麼方式,進入所選擇海外市場的進入策略;第八節則檢視個案公司所擬定之國際目標市場的經營模式,包括W銀行選擇什麼業務在當地經營? 如何設計組織架構?採取什麼樣的國際化人力資源政策及財務政策?接著介紹個案公司如何展開及執行策略;第九節則針對個案公司國際化策略執行績效作檢討並對W銀行提出建議。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 經個案的探討對W銀行提出的建議包括:國際化的發展首先要建立國際化人才庫;強化國際化管理能力;資源有限,應聚焦專心經營印尼市場,把印尼經營成功,以建立國際化信心及團隊;業務開展前應先將各項支援活動(規章制度、作業流程設計、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系統建置等)準備就緒;目前 W銀行尚不宜採矩陣式組織,建議挑選有能力的CEO,全權負責當地發展,母行合理監督即可;W 銀行也應密切注意國際金融巿場稍縱即逝的機會;此外,W銀行也應該持續尋求國內小型銀行或跨業併購機會,完整其產品線,也累積更多併購經驗及未來國際併購之資本實力。 從本個案研究可以歸納出,W銀行國際化的作法: 1. W銀行有明確的國際化動機與目標; 2. W銀行選擇市場後, 先從既有據點發展, 培養對當地市場的經營能力、並同時關注當地市場可以併購的機會,伺機而作。 3. 經營方式:W銀行以當地市場機會及自身業務能力,做當地目標市場(客群品)選擇;設計國際化組織架構及管理程序、調整人力資源政策、確立國際財務政策及行銷政策(進入之業務)。 4. 就W銀行至目前國際化的檢討歸納下列待改進之處: 5. 經營國際巿場的人才不足; 缺乏對當地市場瞭解,海外發展策略規劃不當; 6. 決心不足( Lack of commitments); 7. 組織設計未因地制宜,失去效率,也失去培養地區總經理人才的機會; 8. 策略選擇後, 未按策略聚焦,未明確取捨。 根據本個案研究:銀行國際化要成功,必須掌握下列因素: 1. 當地客戶的需求及被満足的狀況存在著缺口-機會; 2. 進入地主國,進入者是外來者,在地主國個大、小銀行已滲透市場多年的情況下,在地市場容易獲利之客戶已為當地銀行牢牢掌握,新進入者只能在夾縫中成長 ; 3. 地主國政府是否開放國外銀行進入競爭? 進入門檻能否跨越? 4. 銀行的核心能力及資源在當地市場是否具備競爭優勢? 5. 資源有限,聚焦是絕對必要的; 6. 深度的海外巿場分析與瞭解; 7. 知己知彼,瞭解當地同業的競爭能力及自己的核心能力; 8. 明確選擇利基巿場; 9. 充足的海外人才庫; 10. 有效的多國組織設計架構; 11. 明確的發展策略及長期經營當地巿場的承諾。 個案中W銀行,研究者對W 銀行及台灣銀行業有如下的建議: 對W銀行的建議為: 第一要務是建立國際人才庫;用科學方式( 市場潛力、法令限制、競爭優勢、人才齊備度等)、慎選海外目標市場,選定後嚴格執行;資源有限,尤以人才為甚,先在一個國際市場成功 ( 大陸同文同種,國際化經驗應以印尼為本),累積經驗及人才庫,做為拓展另一個國際市場的基礎 。 對台灣銀行業有如下的建議: 1. 銀行業想長保競爭力,走出台灣已是必要選項; 2. 綜觀全球巿場,根據當地巿場的未來潛力、競爭程度,選定目標市場,俟機取得進入巿場門票; 3. 清楚的價值定位( Value Proposition)與信念(Beliefs); 4. 人才、人才, 成敗關鍵: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 5. 國際化標準制度及流程; 6. 有效組織架構設計; 7. 資源有限,策略聚焦,準備好了再進入國際市場; 8. 慎始與堅持:審慎評估及選擇目標市場,貫徹策略執行; 9. 大陸市場要有更廣的視野和更彈性的操作; 10. 台灣銀行業的海外機會點,絕對是在新興市場; 11. 要到海外發展,要設子行或當地只允許設子行,則一定要以經營當地客戶為主的決心; 12. 拋棄台灣是老大的思維,尊重當地市場,適應它,別再以台灣看天下 。 筆者建議關於銀行國際化發展可以延伸下列三個後續研究方向: 1. 尋找條件和背景和台灣的銀行類似的例子,如研究韓國銀行、新加坡銀行的海外發展方式及策略思考邏輯,比較能符合台灣的銀行的立足點及環境,他們走過的路,也許較能讓台灣的銀行參考。 2. 一般銀行國際化的動因,大致都是為了延申對客戶之服務,而花旗(CITI)則是少見以分行直接經營當地客戶。花旗的國際化發展,Alfred Slager 歸類為穩紮穩打型,至於Santander 他歸類為加速型,這兩類型國際化發展的成效孰優孰劣?而兩者不同的擴展模式是時勢、機會使然?還是縝密策略規劃下的產物?而加速型的策略,要具備什麼樣條件才能採行?這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3. 國際化動機中,改善獲利及分散地區風險也是可能決策點。有兩個有趣的問題:(1)國際化是否增進了企業的價值?長期及短期的結論一致嗎?(2)在歐債危機中,Santander 的國際擴張策略是否提升了抗風險能力?
2

臺灣企業國際市場進入模式與組織調適

陳明俊, CHEN, MING-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國際化是政府既定的政策,而國計企業也多暸解未來須朝向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唯在有意進行國際化時,國內企業常苦於並無一般性的市場進入與發展模式可供遵循,且在採取不同的進入模式後,應對組織作何種調整以因應各個國際化階段互異之經營管理問題,亦缺乏相關研究可提供適切的建議。基此,乃引發本文之研究動機,並希望達成下列目的:1.發展一個一般化的觀念架構,用以描述企業國際化之市場進入模式演進過程及與其相對應的環境偵測組織調整。2.以台灣企業為實證分析的對象,驗證其適用性。3.了解台灣企業國際化之現況,包括其國際化目標、營運方式、以及國際化成效。 本文以郵寄問卷方式,抽樣調查國內民營前700 大製造業,而以敘述統計方法、正典相關分析、集群分析、區別分析等進行資料分析。結果顯示: 一、目前從事國際化的台灣企業,其所追求的國際化目標主要有五種: 1.分散風險2.技術取得與利用3.改善競爭地位4.垂直整合5.開拓新市場。 二、兩國際化階段高成效群與低成效群,皆沒有隨著國際化階段進展而調整其國際化目標的情形,亦即企業並無所謂階段性的國際化目標存在。 三、兩國際化階段高成效群在環境偵測上有顯著差異。其中,處於國際化後階段之高成效群傾向概括性、深入性皆較高的偵測方式;至於低成效群則並無顯著差異存在。最後由兩國際化階段高成效群之組織調適作法,可以導引出台灣企業配合國際化階段之進展,理想的組織調適演進過程: 四、以傳統製造業來說,企業隨著國際化階段的進展,其偵測內容將愈來愈趨向廣範圍的總體環境資訊;偵測目的在於協助整體政策之擬訂;偵測工作的執行則愈依賴正式而專門化的偵測單位,並儘管由組織中基層人員負環境偵測之責,以提昇組織整體對環境偵測的能力。 五、至於高科技製造業之企業,則隨著國際化階段的演進,愈傾向蒐集和分析產業環境資訊,用以解決特定的決策問題;負責實際偵測工作的則是組織中的高階管理者,此應與高科技產業所面對的環境變化程度高,必須迅速針對環境需要作及時的反應有密切的關係。
3

國際啤酒廠商之台灣市場進入與經營策略

黃瀚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希望透過三家外國啤酒廠商進入台灣市場的企業策略,探討其相關的國際進入策略以及如何運用其本身的優劣勢進入海外市場,尤其對於文化面向的國際化進入策略議題有較深入的探討,提供給日後有意或是已經在從事國際化的企業在決定企業策略時一個參考的指標。 本研究發現結論整理如下: 一、國外市場進入策略之發現 1.初期致力與代理商一同和通路商建立關係導向,對於國外市場進入具有長期效益。 2.採全球化消費者文化定位(GCCP),行銷溝通上傾向採微調的因地制宜。採外國化消費者文化定位(FCCP),行銷溝通上傾向要適度因地制宜。採在地化消費者文化定位(LCCP),行銷溝通上傾向採高度因地制宜。 3.以來源國效應作為品質象徵,產品傾向從母國製造或由母國直接進口。 二、當地環境與國外市場進入策略之關聯性發現 1.母國環境與當地環境在文化面向上差異越小的企業,傾向考慮利用當地化消費者文化定位(LCCP)做為主要行銷溝通手法。 2.面對強大在地領導廠商,傾向以集中差異化策略站穩市場地位。 三、公司內部環境與國外市場進入策略之關聯性發現 1.挑選當地代理商合作,除了在地通路方面的考量之外,傾向在組織文化和背景挑選與母公司的企業文化相符。 2.國際行銷中的管理導向對於採取何種消費者文化定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全球中心導向偏向GCCP,母國中心導向偏向FCCP,多元中心導向偏向LCCP。
4

軟體國際化的關鍵成功要素- 以服務提供者的觀點探討

朱淑宜, Chu,Rita S.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5

台灣企業國際化之研究

林佳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提升台灣以內需為主的產業具有全球性的競爭力,是台灣企業存 活的重要關鍵。台灣企業在國際化之時大都沒有一套標準的做法來因 循。各企業間也都自食其力地進行國際化,然而這樣的各行其是對台 灣企業而言,是沒有助益的。因此希望藉由本研究整理和分析,能對 台灣企業進行國際化時有所幫助。本研究的重點將放在企業國際化應 思考主要步驟的實質面,理論的驗證和財務面則暫時不在此次的研究 中討論。   首先,國際化的過程中因為沒有相關經驗和參考對象,所以經常 碰到不可遇期的困難,我們將整理台灣企業全球化所面臨的挑戰。   其次,針對台灣企業在國際化或全球化時,企業主在實際經營時 應注意的事項做整理。因企業國際化過程中要注意的層面很廣,本研 究僅就企業經營的實務面應有的觀念做整理研究。   為使台灣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能有明確的思考依據,本研究將 企業外擴需考量的重點提出捌個階段建議。   本研究並未將企業在國際化時應考慮的財務構面納入探討並非 指國際企業之財務規劃不重要。本研究的內容是以企業在國際化過程 中要面對的實際問題和建立跨國資訊系統為主要討論重點,理論的驗 證則留待以後探討。希望上述的研究和綜整的內容能對台灣企業盡棉 薄之助力。
6

開發中國家企業的國際化及其資源累積--以聯想集團與吉利集團為例 /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y Enterprises and its Resources Accumulation--The Case of Lenovo Group & Geely Group

陳婉秋, Chen, Wanqi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探討開發中國家多國企業國際化行為及其資源累積的過程,採個案研究方法。研究選取聯想集團及吉利集團兩家企業作為例子,搜集次級資料,介紹其國際化歷程,分析及對比其國際化的方式,為中國等開發中國家的企業提供國際化的經驗借鑒。本論文驗證了兩家企業的國際化動機符合跳板觀點,國際化過程中企業為了獲取戰略性資產而進行國際化,但因面臨的競爭劣勢不同,所需要獲得的迫切性資源不同。兩家企業國際化所採取的方式符合生產折衷理論(LLL)理論,在國際化能力升級的過程中將國際聯結後獲得的資源槓桿化,並通過反復實踐併購等方式學習營運和管理知識。同時,併購作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學習效果受其資源累積程度的影響,高議價能力有利於資源獲取和利用,提升學習效果。最後,資源累積程度影響企業國際化的戰略佈局,企業通過國際化獲取資應用的目標市場可能是母國市場,因此採取不同的國際化路徑選擇。為了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開發中國家多國企業國際化過程的資源累積需要與其戰略相匹配。
7

國際化程度與績效關聯之探討 /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rfornance of Taiwanese Firms

簡志儒, Chien,Chih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產業早期以進出口貿易經營為主,由於台灣內需市場不足加上近年來各國逐漸降低外國廠商進入障礙,使得台灣廠商開始於海外市場成立子公司或工廠;由此可見,國際貿易對於台灣廠商的重要性。根據以往學者之研究,國際化程度高低與廠商經營績效間關聯性不一,不同的樣本及衡量方式皆會影響到其研究結果;因此我們希望藉由本論文來探討國際化對於不同產業的重要性;到底台灣國際化廠商其國際化程度高低是否會影響到自身經營績效,並且將公司變數及產業變數的調節變數到模型中,希望能找出除了國際化程度以外其他潛在會影響到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間關聯的變數。   本研究係以於台灣證交所上市並且有進行海外投資的製造業、服務業共267家廠商作為研究樣本,利用迴歸方法探討製造業、服務業廠商其國際化程度高低是否會影響到經營績效;以及當廠商進行國際化經營時,廠商年齡、國際化地區、公司營收成長率、產業營收成長率等不同因素對於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間的關連。研究結果發現,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兩者間關聯不顯著;但是,國際化程度越高與製造業廠商的經營績效較有關聯性;國際化地區距離遠近會顯著影響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關聯,越近的地區會負向影響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關聯,以及公司營收成長率分別會顯著地負向及正向地影響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關聯;其餘的廠商年齡、產業營收成長率則並不會顯著地影響國際化程度與經營績效關聯。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MNEs is not clear yet. While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others have found a negative, U-shaped, or S-shaped relationship. Meanwhile, methodologies, such as sample selections and measures can also yield different outcome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internationalization affects performance of Taiwanese firms. It examines how corporate and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Using a sample of 267 public issuing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companies, I first test thei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trongly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variables.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distances of overseas operating markets and firm’s annual growth rate can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I also f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stronger for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an service companie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future suggestions are made.
8

台灣企業集團之國際化與集團資源及產業環境之關係

周啟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檢視企業資源與環境對與企業國際化的影響關係,針對的對象為2004年台灣的集團,共計126樣本,在過去,此一對國際化程度的基礎研究較少被討論,而較多討論國際化與績效的關係,本論文將解釋國際化程度,對基礎問題的研究提出一些實證結果,使關於國際化的研究文獻更趨完整。本論文提出了四點假設:(1)集團企業多角化成度對於國際化是反向影響,(2)集團的國際化經驗會正向影響國際化程度,(3)集團企業的利潤會正向影響國際化程度,(4)國內產業的成長率會改變利潤對與國際化程度的正向影響方向。此四個假設在本論文實證中都被支持,而且在所有模型中都結果都相當一致。最後,本論文檢視了五個國內集團包括大同、統一、和泰汽車、耐斯、國產實業的案例來輔助實證的結果,可見不同的產業環境與企業資源會有不同的國際化狀況。
9

日本製造業在東南亞的國際化策略

蕭世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經濟環境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僅大幅縮短了不同區域間的距離隔閡,更使得全球各國產業間的資訊、資金更易取得與轉移。加上1993年底烏拉圭談判達成協議,促成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世界各地區域經濟不斷的整合(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聯盟、南美共同市場...);『國際分工』體系的發展等等經濟發展趨勢,各國企業的活動迅速地由本國生產向外國輸出之貿易形態,轉換成企業直接對外投資在當地生產、銷售,使得跨國企業成為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主流。根據『財富五百大』(Fortune 500)雜誌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名列世界500 大的公司都是跨國性國際企業。而且許多的國際企業一年的銷售額大於開發中國家一國的GNP。   「鑑往知來」和「他山之石」是寫做這一篇論文的緣起,雖然還不確定下一波經濟復甦到底何時會到臨,站在這個可能是分水嶺的時點,檢視一下日本的大、中、小企業如何在過去幾十年間,在東南亞各國經營他們的跨國事業,他們在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所得的寶貴經驗,或者可以給我們許多啟示,如果台灣未來國際化的發展,「南向」是不可或缺的,那麼選擇與日本的企業成為盟友或是競爭者,知己知彼的功課亦是不能免的。   我們需要以全球性的眼光,來看日本企業在東南亞的發展策略和成效,並將其作為借鏡,思考台灣的產業如何進行世界性的佈局,或者也可以考慮在東南亞地區如何與日本廠商合作或者競爭。本篇論文的貢獻是希望以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研發、財務以及事業網路的觀點,歸納出日系企業在ASEAN各國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型態或特色,並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有助於比較台灣的廠商前往當地投資的狀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 第四節 日本企業(製造業)在東南亞地區國際化發展的歷史與地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際貿易與直接投資理論 11 第二節 日本企業在亞洲地區國際化之相關研究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四章 日本製造業在東南亞之國際化策略分析 18 第一節 日本的多國企業 18 第二節 發展背景與實況 26 第三節 發展動機與方式 32 第四節 網路關係 43 第五節 商品與製造的分工策略 50 第六節 資本關係 67 第七節 人力資源 73 第八節 技術移轉 84 第九節 撤退策略 91 第十節 對地主國的貢獻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04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5
10

我國證券業國際化策略之個案研究

陳文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為探索性之研究,主要在探討本國證券業在國際化過程中所可能遭遇的課題。而研究的步驟如下:首先針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及國內證券業做一分析,以歸納出國內證券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及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接著以國際競爭優勢理論分析本國證券業之國際競爭優勢,探討本國證券業是否具備國際化的條件。最後則以個案研究法,根據個案公司的條件,配合環境的機會,為個案公司發展一套國際化策略,而相關的策略議題包含了國際競爭優勢、國際市場區位選擇、國際市場進入模式選擇以及國際業務內容選擇。而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際化為台灣證券業發展之必然趨勢。 二、我國證券業及本研究之個案公司皆明顯缺乏國際競爭優勢,然為了在國際上求生存,國際化已成為不得不作的必然趨勢。 三、大陸及東南亞市場由於市場成長潛力大,再加上文化距離相近,溝通較為容易,因此是個案公司國際市場區位的較佳選擇。 四、對個案公司而言,以直接投資與合資方式進入國際市場皆屬可行,唯以長期觀之,以直接投資方式進入國際市場,再以策略聯盟或合作的方式建立市場基礎,為較佳的方式。 五、以台商為主之公司理財及承銷業務為個案公司國際業務內容之較佳選擇。

Page generated in 0.024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