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框架與逃漏稅--展望理論在教師課稅問題之研究

目前台灣的所得稅法規定中小學以下的教師薪資所得免稅,政府為了達到量能課稅之公平原則,於是研擬提出教師取消免稅與加薪同步,即收多少稅就加多少薪資的策略,以讓教師在課稅前後的實質所得不變,藉以減少教師人員的反彈。本文的目的在於探討對中小學以下教師課稅又加薪的框架限制下,即政府在維持對教師課稅前後的教師淨所得不變,分析是否會讓中小學以下教師有逃漏稅的誘因,而使政府補貼教師薪資的美意喪失,而導致政府及全民的損失。因為政府要以加薪來彌補教師因課稅後所短少的所得,以順利進行取消免稅優惠措施之前,必須還要考量課稅又加薪後是否會因此而使財政收入不增反減。

  本文研究發現,在預期效用理論下,若教師在舊制度的淨所得的效用滿足小於新制度逃漏稅的預期效用,則加薪又課稅的新制度實施下,教師就會因此而產生逃漏稅行為。此時,政府可藉由提高罰款倍率或查核率,以讓教師的逃漏稅減少。而在展望理論下,政府除了可藉由提高查核率外,還可使用提高扣繳金額的手段來減少教師逃漏稅的誘因;再者,政府若將處罰標的改為逃漏所得額,會比處罰標的為逃漏稅額更易減少教師逃漏稅的誘因;此外,扣除額的增加也會增加教師的依從。因此,本文認為政府在維持收支平衡下,想要以加薪來取消教師免稅的理想可能將無法達成,而且會造成比政策實施前更嚴重的稅收損失現象。更進一步地分析,除非,政府有能力在實施提高扣繳率、查核率或扣除額的補救措施的情況下,能確保不引起人民情緒上的反彈,如此才能有效降低教師的逃漏稅意願,否則,政府對於課稅又加薪的政策應再做評估。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12550251
Creators王惠屏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