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涵及對台灣的影響

本研究的主旨,係探討中國透過改革、開放政策,為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良好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以及未來20年,中國能否按照鄧小平制定的到2020年左右使國內經濟生產總值再翻兩番,達到人均國內生產毛額3,000美元的發展目標,建立中國共產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會,實現和平崛起。
本研究從中國改革開放、實現和平崛起的發展軌跡,探討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意涵,而其核心問題是中國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對台灣的影響。本研究先從文獻的探討中,理解了中國和平崛起論述的相關時代背景及其歷史意涵,並從中國所面對的國際政治環境、亞太安全環境、所處國際關係中的安全意涵及其崛起的「和」、「戰」抉擇等四個面向的研析,檢證了中國領導人所建構「與全球化相結合的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的戰略思維,確實看到了中國在與世界各國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共同利益和合作機制,轉化為各類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後,已進而成為中國和平崛起的國際平台。藉由此一脈絡性的探討,再從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其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各領域所蓄積的能量,確實足以支撐其和平崛起。而中國在國際關係體系中,雖然瞭解現有國際格局是西方國家所建構的,但不認為需加以全盤否定,而是要積極融入改善之。面對區域安全,是要營造和平安全的外部環境,並提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並積極化解其與主要大國的關係,建立中國在國際關係的重要地位,為其和平崛起帶來助力。
本研究觀察到崛起壯大後的中國,為實現其21世紀面臨的三大歷史任務,必堅決實現其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統一。因此,對台灣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層面均無所不用其極,以徹底圍堵與制約台灣在國際的生存空間。但也檢證了中國在未來20年,仍需面對內部結構與國際力量的挑戰,台灣身處美、中、台三邊關係中,仍有廣大的生存空間。因此,對推動兩岸經貿合作,解決台灣經濟困境;善用世貿組織平台,拓展兩岸直接三通;凝聚兩岸共識,推動和平發展;發展軟性國力,面對中國和平崛起等問題提出研究建議,期使政府各相關部門提出具體解決對策,以因應中國的和平崛起。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3922016
Creators陳海彬, CHEN,HAI-PI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