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日治時代臺灣財政負擔

基於財政為整個發展政策貨幣面的縮圖,為探討財政在臺灣所引起的發展催化,本文乃以臺灣財政負擔作為重點,處理下列相關問題,進以知悉臺灣財政結構變遷與人民財政負擔。
第一、探討在日治時代,臺灣的財政負擔是否逐漸加重:由於政府的租稅收入,即為人民的財政負擔。而日治時代,臺灣的財政負擔就戰前部分為不斷下降。
第二、探討開戰前後,財政負擔之差別:儘管在開戰後之財政負擔有所加重。但由於同期間所得的增加,因此開戰後就負擔能力來看並未過重。
第三、臺人與在臺日人之財政負擔:就其每人負擔的絕對金額而言,日人負擔均較臺人為重;此外,兩稅稅額占所得的比率在1930年代前臺人較日人重,其後則反之。因此,倘租稅公平是以稅額占所得的比率作為納稅能力之指標,則可知不公平現象僅發生在日治初期。
最後,透過本文的實證結果亦顯示出,開戰後固然對稅收影響較戰前重,但整體稅收所得彈性是小於1的,亦即以長期趨勢而言,經濟成長較稅收增加為速。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5255010
Creators陳雪英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