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我國育嬰假對於母職制度及女性就業處境之影響

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於民國91年3月8日開始實施,其中最受矚目的條款之一即是第十六條關於育嬰假規定之部分,本研究意圖探討我國育嬰假對於社會中既存母職制度及女性就業處境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研究架構分為兩個脈絡進行:

在育嬰假對於母職制度之影響的部分,本研究發現部分受訪者在育嬰假之後母職意識型態趨向傳統的性別分工意識型態,而造成其母職意識型態改變之主要影響因素為:一、受訪者在請假期間之全新母職體驗的影響;二、家人對於受訪者請假專司母職的正向態度。在研究中可以發現,部分受訪者之母職意識型態在假後有向傳統父權文化靠攏的情形出現,使本研究不禁質疑,育嬰假或許提供了父權文化對於女性實行母職「再社會化」的場域。再者,因「女性期望成為一個母親」的母職意識型態為母職再生產的主要關鍵,故可以進一步推論,若請假者的母職意識型態向父權文化靠攏是育嬰假可能的後遺症之一,那麼在未來集體選擇的情形下,育嬰假將可能回過頭來使社會既存之母職制度更為鞏固,導致女性更加無法自母職的枷鎖中脫出。

在育嬰假對於女性就業處境之影響這一部分,本研究透過「請假者未來之不可預測性」、「職場形象的惡化」及「育嬰假為一個新的烙印」三個層面檢視育嬰假對於女性就業處境所可能形成之影響。研究發現育嬰假之請假者在請假後可能必須面對一些請假前難以預測的困境,以及在請假之後將可能產生職場形象惡化的問題。並且因育嬰假本身與工業社會對於「工作」的定義與要求相互違背,且育兒及女性兩概念長期以來存在著一連結,故在「育嬰假」、「女性」及「重家庭、輕工作之負面形象」三者可能產生緊密連結的情形下,將導致女性未來之就業處境更加不利,再次深陷女性於「次級勞動力」的污名中。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90254011
Creators許婷雯, Hsu ,Ting Wen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