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以質性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作為轉化性知識份子的社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上的真實歷程。研究的對象經立意挑選,皆為在社區大學授課五年以上且深具批判性之講師。而所探討的主題,著重在其如何進行批判性教學,以及在此歷程中,自身的反思、批判與展望。
其研究結果分析,三位老師的實踐歷程有其共通性也有其相異之處。其共同特質在於三者的個人學習歷程,皆有相當的自主性,其所教授內容皆為教師本身真正所熱愛,故自然能散發出生命力影響同學;另外,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也是影響教學品質的關鍵因素,這三位老師都願意相信學生,也願意自我調整,教學其實是個師生互信與改變的歷程。在這歷程中,每個老師都有他清楚的意識型態,而在這清楚的選擇下,以新經驗的提供來解放記憶、對抗文本,期待透過這些衝擊與反省讓學生重新建構自己的主體性。主體性的建立除了反思也需要有行動,兩者合而為一的實踐,不分有形無形,都應該被肯定。
而在困難與挑戰部分,三位老師處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則有所不同。一開始的困難,來自彼此生命世界既有的落差,如何讓知識與學生的生命產生有意義連結,是必須面對的挑戰,而當知識與生命產生連結之後,如何破除學生長久以來的自卑感、恢復自信,以對生活產生正向的影響,進而讓重新建立的價值觀溶入日常生活當中真正知行合一的實踐,則是最終的考驗。
最後,研究者於反思與建議中提出,批判教育學的實踐必須建立在希望的美學之上,唯有在「邂逅」、「投契」與「參化」的過程中,建立起充滿希望與信任的師生關係,才有可能打破這個社會壓迫與被壓迫的二元對立關係,而要促成這樣的關係,不只是社區大學的教師,包括社大所有的工作者都應該是轉化型的知識份子,在自由的保障下,共同重建立以「合作」取代「孤立/競爭」的學校文化,讓社區大學的發展,真正為台灣帶來進步的力量。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087152013 |
Creators | 陳怡文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