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海峽兩岸成衣業競爭力指標之建立 / The Set-Up of Competitiveness Criteria of Garment Industry In Taiwan and China

研究生從事成衣業二十載,目睹近年來成衣業遭遇困境、或歇業、或出走、或多角化經營,大大削減其在國際上之競爭力。本論文試圖研究成衣業之競爭優勢,並建立競爭力指標,尋找出指標間相對之重要性,以做為未來發展之模式。
本研究發現成衣業之競爭力有行銷能力、製造能力、研發能力、人事及組織能力,其相對權重分別為:0.315、0.275、0.258、0.152。其最重要者為行銷能力,依次為製造能力、研發能力、最後為人事及組織能力。而在行銷力方面,最重要者為品質、價格,其次為商情資訊蒐集反應顧客需求,掌握自主性國際行銷管道及提供多樣化商品能力。製造能力指標相對重要性為原料供應充裕及配合度最重要,快速反應交期短、生產高附加價值商品之能力少量多款之生產能力,自動縫製電腦輔助系統應用,先進製衣技術之應用較不重要。研發能力指標以開發新產品最重要,設計新產品次之,而管理資訊系統之開發較不重要。人事及組織能力指標相對重要性其差異不大,分別為設計行銷人員水準,人才培訓教育及合理化管理能力。
針對以上指標相對重要性比較台灣及大陸之競爭力,顯示台灣已喪失價格之競爭力,因此兩岸成衣業者應依據比較利益原則進行垂直分工,亦即台灣善用技術、人才、管理、設計能力、資金、行銷技巧的絕對優勢在台灣接單,在大陸加工,結合大陸廉價勞力、原料、優惠措施共同發展以創造彼此的最大利益。以上之先決條件必須是台灣繼續發展成衣業,致力於產業結構之調整及升級。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4085
Creators丁瑞華, Ting, Jui-Hua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