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earch

我國國家生物技術研究機構技術移轉機制之探討

生技產業為典型的高附加價值、知識導向型產業。由政策面來看,生技產業是我國兩兆雙星計畫中所勾畫出的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國際間生技產業發展迅速,帶領生技產業走向多元化的發展。然而,我國在這股趨勢洪流中,整體生技產業的發展上並不蓬勃。本研究針對國內從事生物技術研發的重要的研究機構,對於該研究機構在生物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技術移轉機制上進行探討,其目的不在於比較各研究機構獲得了多少件專利,技術移轉了多少件項目,而是著重於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產、官、學、研之間的互動及分工關係上的探討。

本研究中的每個研究機構在組織定位、發展歷程、技術類型、組織文化等皆不盡相同,但在我國生技產業發展上皆扮演重要且關鍵角色。希望能藉由個案研究比較分析出各單位在運作機制上的相似處與不同處,更加釐清各研究機構在整個國家創新體系及產業發展的角色與位置。研究目的包括:1. 瞭解研究機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技術移轉上的運作機制。 2. 探討推動國內生物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機構與產業界間連結互動有的關鍵因素。 3. 在研究機構的策略發展和遇到的困難,對於機構內部組織上與政府生技產業政策的推動上給予適當建議。

本研究以研究機構技術移轉單位的『運作流程』、『產研連結』、『技轉策略與個案』三個主要構面來探討我國研究機構在生物技術移轉上的機制。研究方式採用個案研究法以及質化研究法,深度訪談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四間研究機構的技轉單位主管與技轉專員,獲得以下結論:
1. 技轉單位需要得到機構高層的支持,同時很多重要的技轉案會採跨單位的專案形式為之,整個技轉過程需要跨領域的團隊合作。
2. 在技轉單位內部的運作上,近年開始有將專利業務與技術推廣業務分開之改變,這樣的改變效果短時間還不是很明顯。
3. 專利申請維護的預算也普遍成為技轉單位當下遇到的問題之一。研究機構著重於專利品質,以更貼近產業與市場需求,進而強化技術移轉之成效。

4. 國內在技術移轉後的相互回饋機制略顯不足,仍須再建立更細緻的互動機制來強化後續的技術商品化。

5. 現階段國內生技產業發展不蓬勃,也沒有成功的個案公司,廠商普遍經營困難。研究機構在生物技術移轉會給予比較大的彈性,讓技術繼續開發下去為原則。

6. 技術移轉是相當複雜與專業性高的領域,與市場互動至關密切。而政府在政策上應放在著眼於公平交易與經濟發展方面。現今經濟部已經廢除研發成果『專屬授權』限制的相關規定。然而,在研發成果『境外實施』上的政策法令,仍有許多爭議有待政府重視與鬆綁法令。

Identiferoai:union.ndltd.org:CHENGCHI/G0936520111
Creators張正平, Chang, Cheng-Ping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Source Sets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Language中文
Detected LanguageUnknown
Typetext
Rights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Page generated in 0.0093 seconds